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食品口腔加工及味觉感知机理是近年来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研究热门,它主要以食品与口腔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多学科交叉方法来研究食品在口腔加工过程中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的改变,及其引起的口腔感知和一系列生理学反应。唾液是哺乳动物进食时最先与食物接触的体液,是由口腔的3对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及成百上千个散在小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澄清、微酸性的黏性口腔分泌物。唾液由水和多种无机物及有机活性蛋白分子等组成,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综述唾液分泌与基本味觉——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以及脂肪味、麻味、辣味等广义味觉感知的相互作用,并以唾液成分为切入点,详细探讨其与多种味觉感知之间的关系,总结唾液参与各种味觉感知的相互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唾液组成与味觉感知之间的生理相关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气味诱导的味觉增强作用被认为是提升低盐食品咸味感知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溶剂辅助蒸发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闻、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气味活度值计算等方法对干制双孢蘑菇中的香气化合物进行鉴定,使用气相色谱-嗅闻关联滋味分析对其中与咸味感知相关的化合物进行筛选,进一步通过成对比较检验、气味诱导咸感增强值计算等感官评价方法探究香气化合物对咸味感知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从干制双孢蘑菇中共检出47种香气化合物,其中气味活度值大于1的物质有18种,被认为是干制双孢蘑菇的关键香气化合物。结合气相色谱-嗅闻关联滋味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得到干制双孢蘑菇关键香气成分中与咸味感知相关的化合物有6种。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对甲基苯酚、2-甲基四氢呋喃-3-酮、1-戊醇及1-辛烯-3-醇可以显著增强0.3%NaCl溶液的咸味感知。本研究可为基于香气-味觉相互作用提升低盐食品咸味感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叶主要滋味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的滋味物质主要影响茶汤滋味和色泽,而滋味是茶叶的关键品质,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些物质不仅本身具有味道,混合存在时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加强、弱化或者改变本身的味道,主要对当前滋味物质呈味特点及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苦味物质分布广泛,种类繁杂。大部分苦味物质存在于植物中,少部分来源于动物,还有一些苦味物质形成于食物加工、老化及变质过程中。植物中的苦味物质主要包括多酚、生物碱、皂甙、无机盐、氨基酸及多肽5类。苦味物质由味蕾感知,经苦味受体将其刺激转化为味觉信号并传输到大脑中枢,形成苦味感受。苦是一种不愉悦的感觉,在滋味调和与生理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苦味能与其它滋味搭配,使食品风味丰富。在滋味强度较低时,甜味和酸味能增强苦味,鲜味与咸味则抑制苦味;而当滋味强度较高时,甜、酸、鲜、咸对苦味均有抑制作用。苦味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可作为添加剂广泛运用于食品工业中,如多酚可作为抗氧化剂及抗菌剂应用于食品保鲜。多肽能增强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可添加于保健食品和营养增补剂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液萃取法(LL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GC-O)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从茅台酒中共鉴定出81种主要香气物质。其中,LLE法提取物中检测到69种香气物质,以酯类、醇类和酸类为主。HSSPME法提取物中检测到57种香气物质,以酯类、醇类和醛类为主。基于香气物质的稀释因子(FD)值和香气活力值(OAV),共有45种香气成分被鉴定为茅台酒中的关键香气物质。研究了3种关键酯类香气成分间的感知相互作用,S型曲线法和OAV法研究结果表明,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乳酸乙酯混合后发生协同作用,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混合后发生加成作用。矢量模型研究表明这3种香气物质混合后在多数情况下呈现类似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志杰 《烹调知识》2003,(11):34-34
一个菜肴的口味特点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滋味觉、气味觉与触觉。这三个方面是对菜肴口味特点的综合评价,二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滋味觉、气味觉与触觉在菜肴制作工艺中的形成。 一、滋味觉 是由呈味物质刺激舌头上的味蕾(分布在舌面上的小乳状突起)而引起的味觉反应,我们常见的单一滋味觉有:咸味觉、甜味觉、酸味觉、苦味觉、鲜味觉、辣味觉、麻味觉等。而一个菜肴的滋味大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滋味觉的混合反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合味觉。一个菜肴滋味觉的形成包括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7.
啤酒风味即酒体、滋味与香气。系指通过品尝对物质气味、触觉、动感、温度感觉的一种总体印象,是评价啤酒风味质量不可缺的一种途径。啤酒风味有多种化合物共同组成,相辅相成的一种体现。正常情况下啤酒中风味物质浓度接近或低于其风味阈值。但由于原料、工艺条件的缺失,导致一些风味物质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到风味物质的平衡,造成啤酒风味出现缺陷或变味。  相似文献   

8.
食物结构是由食物的组成成分在多个空间尺度上的组织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食物结构的不同会导致食物在质地、口感以及风味上存在差异。蛋白质与多糖作为食品中重要的生物聚合物,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对食品品质以及功能特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蛋白质与多糖混合时产生的相位分离、静电聚合和凝胶聚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应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FeCl3/抗坏血酸/H2O2羟自由基氧化体系模拟猪肌球蛋白氧化,研究不同H2O2浓度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活性巯基、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及与4?种典型醛类风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2O2浓度对蛋白质构象有显著影响,随着H2O2浓度逐渐增加,活性巯基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P<0.05)。当H2O2浓度在0~5?mmol/L之间时,巯基总量、α-螺旋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蛋白质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0.05);当H2O2浓度在5~10?mmol/L之间时,α-螺旋相对含量显著上升(P<0.05),蛋白质吸附能力显著减弱(P<0.05);当H2O2浓度在10~20?mmol/L之间时,蛋白质吸附能力显著增强(P<0.05)。肌球蛋白与醛类化合物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或)疏水相互作用越强,蛋白质对醛类化合物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钠盐的过量摄入而带来的健康问题,引发人们对低盐食品的广泛关注。如何在降低钠盐摄入的同时确保食品的特色风味没有显著影响消费者可接受性已引起众多学者思考和探究。利用气味-滋味的多模态感知相互作用进行降盐增咸,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具有咸香特征的气味物质,对气味-滋味跨模态相互作用来增强咸味感知的分析方法、嗅觉和味觉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气味诱导味觉增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ContextWhen congruent taste and retronasal aroma are perceived simultaneously, aroma can be enhanced by tast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i) physico-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astants and aroma compounds, inducing a change of the aroma stimulus before it reaches the receptors, (ii) a contextual bias during sensory tests (dumping), when at least one relevant attribute is not proposed to the panelists to assess a product, (iii)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ual difference between aroma and taste, or (iv) a perceptual incapability of panelist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congruent percept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better understand aroma enhancement by taste in model wines containing different sugar and acid concentrations but the same volatile composition.MethodWe used a twofold approach:(i) model wine retronasal aroma intensity was assessed twice by trained panelists. During the first session, panelists only assessed aroma intensity. During the second session, taste intensity was assessed before aroma intensity, to reduce dumping effects.(ii) in-mouth release of volatile compounds was measured by nosespace analysis with the same panelists.ResultsAcid concentration influenced aroma compounds release, but its effect on perceived aroma intensity was not clear. Increasing sugar concentration delayed ethyl octanoate (EO) release after swallowing. When taste was not assessed, perceived aroma intensity was not explained by aroma compounds release, but it increased with sugar concentration, probably because of a dumping effect. When taste was assessed, aroma intensity also depended on sugar concentration, but i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time of release of EO. Our hypothesis is that when taste declined, late aroma was more easily individualized, and thus assessed with a higher intensity. This entails that panelists focused on aroma to individualize it from taste. We concluded that trained panelists understand the conceptual difference between taste and aroma, but are not completely able to distinguish congruent and simultaneous taste and aroma percepts.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和品种类型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晚粳、杂交晚粳、杂交中籼3 种类型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150、225、300 kg/hm2 这4 种施氮水平,研究品种类型和施氮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大值在225 kg/hm2水平;黏着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最低值在225 kg/hm2水平;弹性不受氮肥的影响;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和食味值呈下降趋势;完整性则一直增加。常规晚粳的米饭各项质构、食味指标均优于杂交晚粳、杂交中籼,杂交晚粳略优于杂交中籼。硬度与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完整性极显著正相关,与黏着性、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味道、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食味计的各指标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质构指标中除弹性和黏聚性外,其他指标都与食味计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测定网箱海养卵形鲳鲹肌肉中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无机离子和甜菜碱等主要呈味物质的含量,并采用味精当量值和呈味强度值来评价这些呈味物质的呈味强度。结果表明:网箱海养卵形鲳鲹肌肉的呈味核苷酸总量为379.9 mg/100 g,其中以5’-肌苷酸(5’-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含量最高,高达373.59 mg/100 g;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56.60 mg/100 g,以甘氨酸(136.34 mg/100 g)、丙氨酸(27.47 mg/100 g)、谷氨酸(16.84 mg/100 g)贡献最大;K+、Na+、PO43-和IMP为主要呈味离子,甜菜碱含量为1.95 mg/g;呈味核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其味精当量值为7.92 g MSG/100 g,呈味强度高达264。结果表明:IMP、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K+和PO43-等为网箱海养卵形鲳鲹肌肉中主要滋味贡献物质,且IMP与甘氨酸和丙氨酸具有协同交互作用,这些是卵形鲳鲹肌肉呈现鲜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索化夷  赵欣  骞宇  陈娟  李键  张玉  王远微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5,36(21):100-104
通过采集传统发酵过程中的永川豆豉样本,对其总糖、还原糖、糖化酶活性、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成品豆豉游离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23.98%,鲜味风味突出。豆豉中甜味氨基酸和还原糖共同构成了其回甜的滋味特点。豆豉中短链脂肪酸和乳酸使其呈现一定的酸味,酚类物质和苦味氨基酸呈现一定的苦味。这些最终决定了永川毛霉型豆豉的特有的咸鲜回甘风味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卢江长美  张超  马越  赵晓燕 《食品科学》2016,37(10):134-13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干燥温度对紫苏中挥发性物质组成和风味的影响。电子鼻分析显示:55 ℃干燥获得产品的风味与新鲜紫苏冻干后的风味非常相似,与其他温度干燥获得产品风味有一定区别。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显示:新鲜紫苏冻干后总共检出25 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紫苏酮含量最高为173 μg/g,根据生理代谢途径特征可以判定该紫苏为PK(perillaketone)型。干燥温度对紫苏中挥发性物质组成有不同影响,其中55 ℃干燥样品保留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典型的挥发性物质如紫苏酮、芳樟醇、香芹酮等均有检出,较好保留了紫苏的风味。因此,55 ℃是紫苏较适宜的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17.
用海藻酸钠-淀粉凝胶作固定剂,将猪的味蕾组织固定到两片核微孔膜中间制成“三明治”式味觉传感膜,然后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上制成味觉生物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出蔗糖八乙酸酯、苯甲地那铵和槲皮素刺激其相应受体后的响应电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蔗糖八乙酸酯、苯甲地那铵和槲皮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0-14、1×10-13 mol/L和1×10-14 mol/L,在浓度分别为1×10-8、1×10-6 mol/L和1×10-9 mol/L时其电流变化率都相应的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时它们的受体已经被饱和。蔗糖八乙酸酯在其浓度为1×10-14~1×10-11 mol/L有较好的对数关系(R2=0.957 3),苯甲地那铵在其浓度为1×10-13~1×10-7 mol/L有很好的对数关系(R2=0.987 3),而槲皮素在其浓度为1×10-14~1×10-9 mol/L时对数关系比较好(R2=0.996 4)。该传感器不仅可以定量化地测定味觉受体与苦味物质的作用,而且将为以后研究配体受体作用规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鸡汤及鸡肉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及呈味特性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比分析酶解液与鸡汤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检测鸡汤及鸡肉酶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并用电子舌分析两者滋味轮廓。结果表明,酶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相对鸡汤显著增加,两者呈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s,TFAA)的比例相近。鸡汤中味道强度值最大的为组氨酸,其次为谷氨酸,酶解液中味道强度值较大的除谷氨酸为呈鲜味的氨基酸外,其余均为呈苦味氨基酸。鸡汤中呈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占TFAA比例之和与呈苦味氨基酸相近,而酶解液中呈苦味氨基酸占TFAA比例多达72.60%,可见鸡汤整体滋味以鲜甜为主,而酶解液整体滋味以苦味为主。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鸡汤与酶解液滋味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黄酒挥发性物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不同地区黄酒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2 个品牌黄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分别对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地区黄酒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的12 种黄酒中共检测出142 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酚类、烃类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3.04%、39.26%、24.64%、0.37%、0.63%、0.28%、1.36%,其中13 种物质为12 种黄酒所共有;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黄酒中对整体风味以及口感的形成影响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为异丁醇、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醇和糠醛;此外,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所研究的不同地区12 种黄酒分为3 类,各类黄酒的挥发性物质均有其显著特征,客观地反映了样品的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李迎楠  刘文营  成晓瑜 《食品科学》2016,37(14):104-109
以肉味香精为研究对象,从感官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和电子鼻分析角度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对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肉味香精在感官评价、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性。105 ℃条件下的肉味香精产品风味和口感相对较好;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该条件得到的肉味香精中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较高,达到93.62%,其中具有特征风味的吡嗪类化合物高达8.19%,醛、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肉味香精,色泽呈现深褐色,香味浓郁,回味悠长。运用电子鼻技术分析发现,不同温度条件下样品存在显著性差异,风味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