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地质、地化、地球物理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明确了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葡萄花油层的油源关系及油气成藏条件。根据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及其相关参数,将葡萄花油层原油划分为A,B两大类。油源对比表明,长岭凹陷北部查干泡地区葡萄花油层原油来自青山口组烃源岩,南部黑帝庙地区葡萄花油层原油与嫩一段烃源岩有亲缘关系。分析认为:有效烃源岩厚度、地层剩余压力及断裂活动在平面分布的差异,导致长岭凹陷南北葡萄花油层原油来自不同的油源;查干泡地区青一段烃源岩地层存在巨大的超压,断裂活动与烃源岩生排烃期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有利于油气在姚一段成藏;黑帝庙地区青一段原油不具备进入姚一段的运移通道,而嫩一段地层压力足以驱动油气沿断层发生下排。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烃源岩和原油中高分子量烃类的富集和高温色谱分析方法,可将松辽盆地北部原油中烃类检测的最高碳数从C40提高到C100通过对英15井不同层位烃源岩和英16井黑帝庙油层原油全烃高温色谱分析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嫩二段、嫩一段烃源岩地化特征类似,嫩江组与青一段烃源岩地化特征差异明显;英16井黑帝庙油层.原油主要来自嫩江组烃源岩。高温色谱分析为油源关系、油气成因、稠油研究等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主要以岩性油藏为主,原油性质多样,有轻质油、中质油和稠油。通过对油源、古地貌、输导体系及沉积特征研究,轻质油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稠油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中质油为混源所致;古地貌影响着油气运移方向;烃源岩供烃影响着成藏时间;厚砂及多期不整合面、断裂系统构成了输导体系;曲流河侧积砂坝是形成岩性油藏的关键因素。不同凹陷供烃的成藏模式不同: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先形成白垩系油藏,后期在断层调整下进入沙湾组成藏,侏罗系烃源岩通过断裂体系和厚砂体运移至沙二段成藏;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输导至西南沙一段成藏。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清长垣南—古龙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地层格架建立与沉积相划分、油源对比等方法,结合构造发育及圈闭特征,采用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发育构造、岩性2种类型油气藏,构造油气藏主要沿长垣南部地区葡萄花、敖包塔及敖包塔南构造带发育,岩性油气藏主要沿古龙地区砂岩上倾尖灭带分布;长垣南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供给相对不足的青山口组远源烃源岩,形成远源次生构造油气藏,古龙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供给充足的嫩一、二段近源烃源岩,形成近源原生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油层烃源岩条件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3,他引:7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化参数分析,确定嫩一段、青山口组是齐家-古龙凹陷的主力烃源岩,青山口组是三肇凹陷的主力生油岩;通过油源对比,确定嫩江组一段是黑帝庙油层主要的烃源岩,部分原油来自姚家组以下地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原油的物性、族组成、全烃气相色谱、高温气相色谱、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芳烃分子标志物及同位素等分析,将黑帝庙油层原油划分为三大类。油—岩、油—油对比及成藏研究显示:第一类原油主要来源于嫩一段源岩,分布于嫩一段有效源岩区内,受成熟区控制,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其主要成藏时期在65 Ma左右(明水组末沉积时期),与嫩一段源岩大量生排油时期相一致;第二类原油主要来源于青一段源岩或葡萄花油层,分布于青一段源岩成熟区内及沟通青一段源岩或葡萄花油层的断裂附近,受断裂控制,其成藏时期主要在54~43 Ma(依安组沉积时期),处于构造抬升和断裂活动时期,部分葡萄花油层油藏受到破坏,原油沿断裂向上运移到黑帝庙油层聚集成藏;第三类原油为两者的混合。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发育2套主力生油岩,即青山口组一、二段和嫩江组一、二段泥岩。在2套生油岩之上、之间和之下均发育含油层,由于烃源岩与储层的空间配置关系不同,造成了油气运移方式和成藏模式的差异。通过对见油气显示井及已经发现的油气藏进行油源对比和成藏控制因素分析,把黑帝庙油层的油藏归纳为叠瓦状原生油气藏和串珠状次生油气藏2种成藏模式。叠瓦状原生油气藏受生油凹陷控制,主要分布在古龙凹陷和长岭凹陷及周边地区,油源主要来自凹陷内嫩江组生油岩;串珠状次生油气藏油源来自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藏,主要分布在大庆长垣,油源主要来自青山口组生油岩。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两江地区油成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松辽盆地的两江地区(嫩江,松花江沿岸地区)横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构造上位于古龙凹陷,长岭凹陷,三肇凹陷,朝阳沟阶地和扶余隆起筱二级构铁交换部位,两江地区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油气勘探的层位移位,即有下部的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和中部的萨尔图,葡萄花油层,又有上部的黑帝庙油层,其中以扶,扬油层为主,目前已发现了升平,榆树林,朝阳沟,大安,新北,新庙,新民,肇州,头台-茂兴,扶余等一批油田,油源对比资料表明,该区原油主要来自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一段成熟烃源岩,少部分来自嫩二段,嫩三段低熟烃源岩,盖层主要是青山口组和嫩一段的大套泥岩,圈闭的类型较大,主要为岩性圈闭,还发育有断层-岩性圈闭和混岩裂缝圈闭,原油主要是通过砂体,断或二者构成的空间网络向圈闭中运移,该区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复杂,因此,研究该区油的成藏模式和分析油的运聚成藏分布的控制因素,对于指导该区敢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对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烃源岩及充注期次、超压及油源断层等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系数和断层启闭系数定量评价研究区断层输导的有效性、断层与砂体的有效配置,认为研究区油气输导呈"工"字型分布,油源断层和圈闭的有机耦合是头屯河组油气成藏的基础,构造运动使断层开启,生烃增压,油气沿油源断层向上运移,是其成藏的关键,据此建立早期充注—超压驱动—断层沟通—幕式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头屯河组油气来自八道湾组,且发生2期油气充注,油气成藏过程可分为3幕。头屯河组油气成藏与分布受八道湾组烃源岩生烃范围和油源断层控制,且距油源断层越近越容易成藏。  相似文献   

10.
王占国  乔卫  吕茜  徐友梅 《特种油气藏》2005,12(1):20-22,32
在全面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的3个主控因素:嫩一段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宏观上控制了黑帝庙油层的油气分布;具良好储集性能的河道、河口坝和湖底扇砂体及强封盖能力的泥岩隔层是黑帝庙油层成藏的关键;晚期形成的T06、T2-T06、T1-T06断层对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起主要控制作用.烃源岩、砂体与构造、断层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研究区存在4个有利油气聚集带和1个远景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