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概念、理论与基础岩石物理分析,描述了时移地震正演模拟过程,分析了实际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的可行性,包括时移地震的实施对储层条件、注采方式及地震方法的要求,对时移地震油藏监现场先导试验和油田大规模的应用中,时移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等方面的要求和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我国开展时移地震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景叶  陈小宏 《石油物探》2012,51(2):125-132,103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可行性分析评价研究能确定对目标油藏进行动态监测的可行性、结果的可靠性,并针对工作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难题与重点提前设计解决方案。基于实际油田可行性分析评价研究,并结合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从油藏地质条件、储层条件和地震条件3方面出发,利用油藏实际测量数据和模型数据资料,综合分析油藏时移地震监测可行性的系统评价方法,通过岩石物理模型与叠前地震正演的结合进行油藏参数变化定量解释可行性分析评价。可行性研究为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研究从叠后地震资料推进到叠前地震资料、提高不同油藏参数解释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石油科技论坛》2008,27(3):69-69
由于时移地震受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非重复性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陆上近地表的影响和储层复杂性的影响,国内时移地震实例研究较少。为配合彩南油田的开发调整,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陆上非重复地震采集条件下时移地震技术研究,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时移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方法和流程,具有了应用叠后数据进行油藏动态分布变化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两期地震数据采集目的不同、采集方式不同,造成两期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时间、频率和相位等方面存在很强的不一致性,从而加大了时移地震资料处理的难度。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两期资料非重复性的影响因素,并从面元大小、反射中心点位置、覆盖次数、方位角、信噪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数据体匹配,得到了一致性较好的初始地震数据。然后采用叠前共约束一致性处理方法,包括共约束一致性频率、相位、速度、剩余静校正等,提高两期资料的整体一致性。最后使用叠后互均化处理方法进一步改善两期资料的一致性,可以消除两期资料在时间、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得到较好的时移地震处理成果。通过实际常规地震数据和高密度地震数据非重复时移地震资料处理,求出了油藏变化引起的时移地震响应,为后续解释和剩余油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郭念民  吴国忱  尚新民 《石油物探》2011,50(6):600-606,529
时移地震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油藏管理与监测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非重复时移地震资料在两次采集时并未考虑时移地震监测的需要,重复性差,即使经过叠前一致性处理,两期资料在时间、能量、带宽和相位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互均化处理方法通过求取各个校正算子,得到最佳匹配滤波器,对监测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可以有效提高两期地震资料的一致性.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模拟了水驱油藏的时移地震响应,同时加入了时间、振幅、带宽和相位的变化等非重复性影响因素,并结合零时重复/非重复采集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互均化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互均化处理可以大大削弱非重复性因素的影响,得到理想的差值响应.应用互均化方法对采集时间相隔13年的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降低了非期望的地震响应差异,突出了长期开采导致储层流体变化引起的时移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6.
大庆TN油田时移地震研究与剩余油分布规律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庆TN油田油藏和地震条件,从时移地震可行性分析出发,对该区两次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陧移地震研究,并对该区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该区油藏条件和地震条件均满足时移地震研究的基本要求,对时移地震资料做归一化处理后,其差异地震属性变化与油藏开发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地震反演和时移地震资料差异属性变化研究了该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表明该区还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时移地震在剩余油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但需要前后两次或多次采集的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方面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因此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了避开传统时移地震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伪时移地震概念。伪时移地震研究不再重点关注两次或多次地震资料的一致性,而是重点分析地震资料对地质油藏问题的响应特征。在分析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地震资料去伪存真,结合正演分析的结果,获得可靠准确的地质油藏认识,然后分析认识差异并了解油藏开发动态变化的规律,用于指导剩余油分析。渤海F油田目的层埋深较浅,为曲流河沉积,储层物性较好。该油田前、后采集的两套地震数据时间跨度为12年,在采集和处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将伪时移地震用于该油田的剩余油分析,通过分析前、后两次地震资料的地质油藏认识,可以较好地判断油藏因注水开发所导致的油水关系变化,这种认识比油藏数值模拟结果更具指导意义,据此可以明确剩余油富集区域,为井位部署和实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驱四维地震技术--叠后互均化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叠后互均化处理通常包括时移校正、振幅校正、频带校正、相位校正和波形校正。针对渤海湾地区上第三系高孔中高渗储层两次采集的三维陆上地震资料的特点,提出了叠后互均化处理的流程,得到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不但与已知生产井和注水井吻合,而且得到开发调整井和油藏数值模拟的证实,说明了处理流程的合理性和结果的有效生,但在断层复杂区和低信噪比区,最好先做叠前互均化,然后再进行叠后互均化。  相似文献   

9.
从第 6 5届EAGE年会上有关四维地震的论文看 ,四维地震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维叠前地震模拟、提高重复性处理以及油藏参数反演等方面。三维叠前地震模拟解决了计算速度慢的问题。在提高重复性处理方面 ,强调了保持方位角的重要性 ,提出用共数据体的概念来解决不同条件下采集的时延数据分析问题。在油藏参数反演方面 ,提出了多种方法来反演储层压力、孔隙度和饱和度变化等。从应用情况看 ,四维地震在Draugen油田的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油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主要油田均无基础地震观测数据。如何解决老油田面临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问题成为了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难点。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中国辽河拗陷稠油热采油田,开展无基础观测条件下的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该油田开发始于1997年,第一次三维地震观测是在2009年,尔后在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地震观测。通过两期时移地震数据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2009~2011年间的油藏监测结果,但无法获得2009年以前的油藏监测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基于2009年地震数据的储层构造和沉积解释、地震与测井的储层静态建模和油藏模拟,通过综合3.5维地震解释获得了2009年以前油藏监测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2009~2011年的时移地震监测结果,最终给出了无基础地震观测条件下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结果。该研究成果得到了油田实际温度监测和油藏开发等信息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3.5维地震勘探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与油田开发动态信息的地震、地质、测井和开发等信息的综合地震勘探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油田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预测剩余油气的分布,提高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在前期3.5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完善,形成了基于参考标准层的井震信息标定、储层构造演化解释、储层沉积演化解释、储层静态建模、油藏开发空间动态信息解释、三维地震信息结合开发静态和动态信息综合解释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基于西部某油田开发后期水驱开采实例和东部某油田稠油热采的实例,进一步研究证实了3.5维地震技术的应用性,并提供了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of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on sedimentology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Deep-water traction currents induced by internal waves and internal tides are developed on the modern sea floor, which can form not only all kinds of small scale and dispersal deepwater traction currents deposits, but also large-scale sediment wave in km-size scal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internal waves and internal tides in oceanography are introduc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ary sequences,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sedimentation models of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found and the origin of large scale sediment waves in deep sea bottom are summari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and petroleum is discussed, and finally internal-wave and internal-tide deposits are shown to be a new potential field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3.
从第65届EAGE年会上有关四维地震的论文看,四维地震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维叠前地震模拟、提高重复性处理以及油藏参数反演等方面。三维叠前地震模拟解决了计算速度慢的问题。在提高重复性处理方面,强调了保持方位角的重要性,提出用共数据体的概念来解决不同条件下采集的时延数据分析问题。在油藏参数反演方面,提出了多种方法来反演储层压力、孔隙度和饱和度变化等。从应用情况看,四维地震在Draugen油田的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油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油藏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时延地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油藏动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油藏开采过程的动态监测,建立定量、精细、动态的油藏模型,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预测油藏开发的性能,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气采收率。时延地震已经成为油藏动态监测的一种成熟和有效工具,并且已经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分析了油气藏动态监测的地球物理基础,从时延地震可行性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属性分析、综合解释和应用等多方面,介绍了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对时延地震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阶段中的地震资料解释越来越依赖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但2个阶段的地震属性分析又存在许多的异同点。在现有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渤海SZ361油田时移地震油藏监测过程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系列,并进一步明确了油藏监测中时移地震属性分析的重点研究内容是时移地震的敏感属性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时移地震差异的属性综合解释。这对于油藏监测中进一步开展时移地震工作,挖掘和发挥时移地震的作用和潜力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勘探地球物理技术向油田开发和生产领域的延伸。主要包括:资料采集特色技术,如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井筒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和四维地震技术;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如精细地震资料处理、叠后与叠前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油藏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各油田日益受到重视,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形成过程,对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岩性油藏是现今最有潜力、最现实的油气勘探领域。但岩性油藏一般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所以勘探难度较大。为此,本文以牛庄油区为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胜利油田岩性油藏的勘探思路,即在正确建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多元地震标定技术、精细地震解释及地震相干技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和全三维解释系列技术,实现使岩性油气藏按“区-层-点”的技术思路进行开发。通过胜利油田牛庄油区岩性油藏的开发,证实这套地震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互均衡处理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均衡处理技术作为提高时移地震资料一致性的最有效的处理技术在时移地震资料处理中被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和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互均衡处理技术应用效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野外采集资料本身的一致性水平,而且与互均衡滤波器设计的时窗位置、大小、滤波器长度等有关;正确选择互均衡处理流程可以有效消除或克服野外采集所造成的不可重复性噪声,控制和减小处理方法本身对有效时移地震异常的畸变;认真分析经互均衡处理后的地震差值剖面中剩余能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弱异常时移地震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