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强力驱动下,我国农机市场异常火爆,农机工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加速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以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和插秧机为农机产品的三大亮点,2006年保持了产销两旺的态势.如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在上半年还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客户持币待购的局面.低速汽车(农用运输车)的产销量在连续两年下降后,上半年的下滑幅度已有所减缓,今年前3个季度的产量达到了154万辆.大中型拖拉机在经历了2005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全面井喷式增长之后,市场已出现分化,预计2006年的产销量将突破20万台.各类收获机械市场十分看好,今年1-7月共生产23.52万台,同比增长了84.91%.而辽宁鞍山海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吉林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悬挂式新型玉米收获机、福田雷沃重工推出的新型谷神发家系列收获机等机种都受到农民的欢迎.有关专家预测,2007年,小麦收割机市场将出现回落,玉米收获机仍将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水稻收获机的市场将比较温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国家农业政策和农业结构的凋整,农民购买力的提升,玉米种植农艺技术的变化,收获机械技术日趋成熟,我国玉米收获机械行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艰难曲折发展过程。在2006年前,我国玉米收获机产品一直处于需求呆滞的状态,经过10年的科研提升、市场培育.国内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日臻成熟,玉米机械化收获方式已经为大多数农民所接受。2008年,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玉米机收率实际水平不足8%,一直明显滞后于小麦、水稻收获,几起几落,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开发力度,涌现出了一些受农民欢迎且性能较好的玉米收获机型,使玉米联合收获机有望在经历了几次发展高潮之后,成为继小麦联合收获机后,我国农机行业发展过程中又一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年关将至,玉米收获机进入国家补贴目录、多项资金累积对玉米收获机补贴将高达50%、富田等大型农机企业瞄准玉米收获机市场……诸多利好消息如同报春的布谷昭示了玉米收获机的春天已经来到.  相似文献   

5.
随着小麦、水稻机收市场的逐渐饱和,玉米联合收获机已成为小麦水稻机收后农民又一新的致富工具。面对国内外众多型号的玉米收获机,如何选择和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机导购》2014,(7):22-22
近年来,在政策和技术的驱动下,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逐渐成熟,销量逐年增长,特别是中原市场更是成了玉米收获机生产厂家的必争之地。 雷沃谷神CB03(4YZ-3H)型玉米收获机是福田雷沃重工专门针对中原地区量身打造的一款经典型玉米收获机,该机是在借鉴原有成熟产品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有成熟大型玉米机的配置、用材、性能、效率和可靠性等各项优秀指标,兼顾车辆性能与灵活性,尽量缩短车身,进一步提高了玉米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创造出中原玉米收获机产品的新经典。  相似文献   

7.
截至目前,定陶县小麦联合收割机达1300余台。新增100余台,小麦机械化收获水平达96%以上,而玉米联合收获机才200余台,新增86台,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相当低。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已成为定陶县农机化发展的瓶颈。虽然县农机部门高度重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发展缓慢。从全县的情况看,仍存在农机农艺不配套、农民对玉米收获的时间要求不迫切、  相似文献   

8.
行业数据     
《农机导购》2013,(3):13-14
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的收获机械市场全年增幅将收窄。收获机械需求总量预计约85万台,其中谷物联合收获机20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9万台。小麦机或将出现反弹,玉米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水稻机可能出现小幅下滑。其中,玉米机市场受补贴政策倾斜影响,市场有望爆发性增长,而且需求呈多样化,例如黄淮海与东北地区的需求差异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9.
1.兼用型玉米小麦收获机简介兼用型玉米小麦收获机是以小麦联合收获机底盘为基础进行改进设计的适合玉米小麦收获的通用型自走式收获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国家对玉米收获机实行国资补贴的第一年。这一措施标志着我国玉米收获机生产技术基本成熟,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热情。已经申报购置玉米收获机的和多方咨询准备来年购机的农民越来越多。为此,本刊记者又一次走进了山西省农机局生产管理处,带着农民朋友的嘱托,采访了高志峰副处长。  相似文献   

11.
集团企业管理现状 为了获得规模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共享关键资源,分散投资风险.提高竞争能力。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集团企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集团企业的发展还很年轻,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加上企业的生存环境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环境、资本市场、产业格局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春光 《农机导购》2014,(10):45-46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山东省诸城市农民的生产习惯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笔者在诸城市贾悦镇欧美尔社区孟家屯村的玉米机收现场看到了这样的场景: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机轰鸣开过,林立的秸秆被切成碎片,像一层毯子铺在田里,玉米联合收割机刚把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紧随其后,旋耕、播种、施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快捷方便。往年需要五六道工序的秋收、秋种,今年一次就完成了,大大减少了劳动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从总体上看,上半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夏季粮油喜获丰收.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五年增产,其中夏收油菜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这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扶持、农业部门包括农机部门扎实工作、亿万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果。上半年,我们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小麦机械化收获的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当务之急.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成为新的开发热点.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需求愈来愈强烈,特别是在近两年,随着我国政府新农业政策的出台,对农机购机补贴力度逐年加大.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高潮已经来临.据调查,我国目前从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究和制造的单位有四五十家,进入购机补贴目录的各种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有20家左右.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购买小麦联合收获机的用户越来越多,已成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机械,但由于不少机手缺乏或者不能够熟练掌握小麦联合收获机的正确使用技术和维护,致使没有发挥出其最大效能,影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为此,下面就谈谈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生产的过程中,收获机的使用对小麦的保产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小麦收获机一旦出现故障,会明显影响小麦的收获工作,使其难以顺利开展。为了保证小麦作物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获得正常收获,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农机管理站积极探索了小麦收获机的常见故障,并根据其故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故障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平市农机局2009年秋组织技术人员对玉米收获机7种机型进行了试验考核调查。通过考核,得出一系列试验数据,同时对收获机的故障加以分析,并提出机械收获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广大农户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械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再优秀的产品,也需要持续地改进,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作为三行玉米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市场的翘楚,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在用户心中享有盛誉。公司在1999年就瞄准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前景广阔的契机,与乌克兰赫尔松康拜因公司合作研发的4YZ-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堪称中乌技术成功合作的典范。其以功能先进、性能稳定、作业效果好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的推广鉴定,先后多次被国家科技部、质监总局等部门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多次入选中国机械工业质量协会等部门组织评选的“名优新机电产品目录”。  相似文献   

19.
半喂入水稻收获机刚刚登陆中国市场时,曾因其在收获水稻方面的种种"先天优势",一度受到市场热捧.不少业内人士一度认为,半喂入取代全喂入是迟早的事,半喂入"一统天下"的时代终将到来.今年,水稻收获机市场出现了普遍下滑.在下行趋势中,被冠以"落后"、"低效"之名的全喂入收获机,却表现得更为坚挺.这是什么原因?市场人士对半喂入收获机未来走势的看法有无改变?笔者就此进行了采访.1-9月市场下行 国产品牌相对坚挺今年以来,水稻收获机市场整体进入下行趋势,尤其是技术较为传统的单滚筒全喂入收获机,下滑最为明显.全喂入领域国内传统三强福田雷沃重工、沃得和中机南方,今年销量都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总体来看,半喂入下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是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实现大突破、大发展的一年。由于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特别是购机补贴的落实。使我国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春雨牌玉米联合收获机以良好的作业性能、优良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为了总结用机户的先进事迹,交流机收服务、创收致富的经验、体会,金亿公司在全国1200多名春雨牌玉米收获机用户中,通过层层选拔、推荐,评选出12名“春雨杯”玉米机械化收获能手,并给予隆重的表彰和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