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中国是能源大国,能源安全问题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能源战略有了明确的中长期规划。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了节约优先战略、立足国内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四大战略计划,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为中国能源安全筑牢了基础。节约优先。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目前我国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能源密  相似文献   

2.
修勤绪 《中国能源》2022,(12):65-72
德国提出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将气候目标分解到能源、建筑、交通、工业、农业、废弃物等领域,并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包括工业能效资助计划、能源效率战略、联邦政府大楼示范引领行动,国家氢能战略等。本文重点研究梳理德国气候目标、主要做法及存在的挑战,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重视能源安全、牢固树立节能优先理念和推动新能源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修勤绪 《上海节能》2023,(5):566-570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通过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转型。为进一步推进其能源转型,实现其气候中和目标,德国出台了《德国2050年能源效率战略》,提出了节能提高能效中长期目标,并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行业作出具体部署。德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典范,其在节能上的相关举措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重点分析研究了《德国2050年能源效率战略》及其相关举措,从强化“能效优先”理念、制定中长期战略、出台奖惩措施、利用科技手段,推动节能降碳发展四个方面对我国的节能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在我国实施"节约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提出了推进"节约优先"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全面落实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快节约能源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节能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前10年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节能政策着力点长期放在存量改造上,对影响能效提高的宏观要素重视不足、手段有限;大量弃风、弃光、弃水限电,造成全社会能源系统的低效率;新形势下缺乏推动节能的有效手段等已成为"十三五"节能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寻找新形势下节能工作的突破口。建议"十三五"要完善有利于落实节能优先战略的机制体制,把节能作为第一能源资源,优先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中;突破原有思路和方式,推动节能与发展、节能与环保、节能与低碳、节能与科技创新的全面融合;制定政策规范,引导人们的消费意识和行为;尽快优化节能政策框架,强化政策间的互补、互动、互益,提高节能政策的有效性,构建起"两强一优"的节能推进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续和“双碳”目标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正面临着能源供需局部失衡、能源治理格局改变、能源科技竞争激烈化、能源安全风险多元化和能源转型成本持续增高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十四五”时期,能源部门要开创能源发展新格局,做好助力“双碳”目标的排头兵,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节能优先战略,提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水平,推动现代能源电力体系建设,确保区域能源协调发展,促进能源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莫神星  贾艳 《中外能源》2013,18(5):4-11
能源发展战略是对能源总体发展的部署、谋划和设计。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既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定的,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国际合作、改善民生,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核心。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为我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定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提供了依据。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是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能源安全战略的指引,科学谋划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促进中国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节能在经历了从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矛盾转向追求能源经济效益、成为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肩负着能源消费革命使命三次大转变的同时,取得了以低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全社会技术进步、创新政府节能管理模式等卓越成效。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第一战略,我国节能的全球影响力也不断提升。面临新挑战,应继续发挥节能"指挥棒"的作用,以政府规制和市场信号共同引导全社会节能,鼓励创新节能手段和措施,常抓不懈地落实节能优先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国能源节约的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能源节约,是基于我国国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保障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需要。我国在工业用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及全民节能方面,能源节约潜力巨大。通过采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制定有效节能政策、加强节能法制建设、倡导树立节约消费意识等措施,切实推进能源节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推动煤炭消费达峰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推动煤炭消费达峰的过程中,我国将面临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用能成本、社会稳定、转型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挑战.针对主要挑战,文章提出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现实,积极有序推动煤炭消费达峰,坚持节能优先总方略,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能源转化效率,积极推动煤炭及下游耗...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源保障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小康社会,按照保守的估计人均能源消费量将达到2toe,全国将达到近30亿toe。综观国内能源资源条件,国内能源供应将面临潜在的总量短缺,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供应将面临结构性短缺。为应对挑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建立可持续能源保障体系;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优先发展水电,提高水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力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核能发电应有的地位,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10;坚持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多元化利用国际油气资源,规避能源风险;建立以石油储备为主的能源战略储备体系,保障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至本世纪前10年,核能已成为日本能源供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2011年因"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危机却动摇了日本继续发展核能的信心,不得不对现有的能源战略进行调整。福岛核危机对日本原来制定的能源战略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包括能源战略目标难以实现,加剧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造成大量的电力缺口,总发电量减少了1/4,导致消费者用电成本急剧增加;短期内不得不增加液化天然气、原油、燃料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进口量,加剧了日本能源安全的不确定性。为了缓解福岛核危机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并保障能源安全,日本政府重新制定了能源战略——重点集中在去核能化,去核能化是顺应民意、安抚民心,并防止核事故再次发生的根本性战略,是日本的必然选择;同时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由2010年的10%跃升至2030年的35%,总发电量将由2010年的1100×108kW.h提高到2030年的3000×108kW.h;大力实施节约能源战略,提出2030年电力消耗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节约1100×108kW.h,能源消耗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节约720×108L;另外,日本政府还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革。结合我国的能源战略及核电发展现状,日本的能源战略调整给予我国的启示包括:要将核安全置于首要地位、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坚持节约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3.
朱成章 《中外能源》2012,17(7):13-18
能源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似乎是个老问题,我国从1985年开始,经“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直到2020年,一直坚持“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但在新形势下,重提“以电力为中心”就具有特殊意义.新形势下,不仅煤炭清洁利用要求把更多的煤炭转变成电力,而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时,大部分也必须转换成电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也必须以电力为中心.我国自1985年提出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以后,电力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电力在全国的覆盖面大大提高,电气化程度快速上升.2010年我国电煤占煤炭消费量的比重、电力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都比1985年提高了1-2倍.在大能源观的指导下,中国的绿色能源战略是:节能;解决煤烟污染,方法是煤炭利用要以电力为中心;发展天然气,用天然气替代发电以外的用煤,将替代下来的煤炭供发电用;发展水电和核电,对中国来说,水电、核电是能源工业以电力为中心的重要内容;开发新能源,新能源绝大多数需要转变成电力来使用,所以绿色能源战略要以电力为中心.我国要实现用低碳、无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第三次能源大转换,需要做好替代能源的选择;研究建立非化石能源的电力辅助服务设施;建立适应我国电力工业需要的智能电网;加强大规模储能设施的研究开发;加强用能设施的研究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国在没有完成两次能源大转换的落后条件下,要通过第三次能源大转换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国能源消费变化分析及其对能源发展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抗 《中外能源》2012,17(7):1-12
纵观我国10余年的能源消费变化情况显示出:总量上升过快,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达11.58%,而同期世界均值仅为2.8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高、能源强度大,2010年达到0.77t标油/千美元,明显高于世界和OECD国家均值,亦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也未得到明显改善,煤炭所占份额高、消费增长快;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增长较快,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却下降;新能源所占份额较低。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和能源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大幅降低能源强度,进而降低能源消费增速,但近10年发展的回顾提醒我们,其落实存在一定难度。经济增速过快、经济结构失调是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适中的经济增长率是保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低、节能指标得以落实的前提条件。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同时,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要有客观的估计,政府或其他方面的补贴应主要用于科研、用于由实验室向大规模应用之间过渡性的工业化试验,拔苗助长将适得其反。在能源战略上应强调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多元互补,均衡发展、因地制宜。把节约能源、降低能源强度作为国策放在能源战略的首位,逐步增大石油,特别是天然气、一次电力和新能源的比例,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份额。要走因地制宜、多元化互补发展之路,多侧面、多方式、多途径地实现能源供应和消费的广义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丹  张金隆 《中国能源》2003,25(6):37-39
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相对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实现方式也有较大的区别。理论分析表明,这些区别的存在必然会对能源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其不仅会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影响工业化过程产业结构的演变,而且会大大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降低资源消费的工业发展方式将直接加快以节约资源为主的技术进步的步伐,节能方面的技术投入会有较大的增长。新型工业化道路将避免重复工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会逐步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6.
青岛市作为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未来面临着巨大的能源、环境压力.影响青岛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重点用能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技术进步、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节能意识等.从结构节能、重点领域节能和管理节能三个方面对青岛市的节能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青岛市“十二五”期间每年的节能潜力合计约为813.34×104t标煤.其中,产业结构年均节能潜力约46.71×104t标煤,相关工业行业每年最大节能潜力约为494.92× 104t标煤,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每年节能潜力约为70.31×104t标煤,交通领域年节能潜力61.7×104t标煤,居民家用电器年均节能潜力约22.7×104t标煤,农业领域直接节能潜力每年约117×104t标煤.未来青岛市应努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快地方性配套法规和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省、市、区市三级节能监察体制,强化约束性节能监管;围绕节能产业化方向,加大节能投入,完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深入地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培养公众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利用GM(1,1)预测方法和2000~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数据对我国"十二五"一次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量将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到2015年将达到440489.1×104t标煤,明显高于"十二五"能源消费规划目标,这将不利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现。经验表明,实际能源消费量常常与规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应引起高度关注。为此,既要做好能源消费实际值将超过目标值的各项准备,同时也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促进能源规划目标的实现。对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产业结构、社会投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工业投资等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是导致能源消费量迅猛上涨的首要因素,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建设投资力度有待提高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也是造成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不影响经济增长以及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条件下,需要着手推进技术节能,提高能源科技水平;加大能源建设投资力度,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发展;推进结构节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选煤厂节能降耗具体措施,以安家岭选煤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安家岭选煤厂概况、存在问题及技术改进的基础上,通过对洗选工程中产生损耗主要原因的分析,结合其实际生产情况,从节水降耗、节电降耗、减少介耗、降低药耗和选煤厂节耗途径五个方面提出了安家岭选煤厂节能降耗的措施。研究结果有助于缓解安家岭选煤厂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  相似文献   

19.
渠时远 《中外能源》2010,15(12):12-16
我国近几年节能减排取得巨大成就,与2005年比较,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15.56%;"十一五"前4年节能率为4.14%,节能量达到56511×104t标煤;环境污染物增长率和单位GDP污染物产生量明显下降。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完成"十一五"能源强度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同时,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节能压力巨大、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节能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过快、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节能降耗步履维艰、能源结构调整进展较慢、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等。为了保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优化能源结构,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不应超过42×108t标煤,特别要抑制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今后10年经济增长速度最好保持在7%~8%之间。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重点在于转变发展方式,要由生产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型、由投资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到202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应达到50%左右。要加大节能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应分别下降20%。另外,应积极发展各种非化石能源,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燃煤发电节能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一工 《中外能源》2011,16(7):91-95
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发电以煤电为主的基本格局,当前国内火力发电行业需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是高能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2009年全国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41g/(kW.h),高于330g/(kW.h)的国际平均水平。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性火力发电技术,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火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减少燃煤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正积极发展更高参数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600℃/700℃),我国也把"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列入"863计划"。可以预见,在我国近中期电力事业的发展中,会把发展更高参数的超临界技术作为火电建设的主要方向。IGCC发电技术是未来煤炭能源系统的基础,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随着煤气化技术和燃气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IGCC将朝着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的方向发展。大型直接空冷发电技术是解决我国西北部富煤贫水地区火力发电的有效手段,以2×600MW机组为例,空冷机组比湿冷机组节水约80%左右。通过对火力发电机组各系统的集成与优化,可在现有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余热回收,提高整个机组的发电效率,从而降低煤耗,实现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