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腊琴  裴号乾 《现代矿业》2010,26(7):114-115
介绍了影响球团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球团品位,而影响球团品位的因素又分铁精粉的品位和膨润土的配比,通过数学分析计算,揭示了影响球团品位的显著因素是铁精矿的品位,为今后有效控制球团品位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低品位铁矿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低品位磁铁矿石通过干式磁选、预先抛尾提高了入选矿石品位,经再磨再选后获得了符合要求的精矿品位并提高了回收率,降低了尾矿品位;介绍了用于选别低品位铁矿石设备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小官庄铁矿合理出矿品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掌子面出矿品位的确定准确与否关系到矿山的经济效益,同时反映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出矿品位以多少为最佳是值得研究的技术经济问题。阐述了小官庄铁矿出矿品位预测方法的选择,探讨了地质品位与出矿品位的父系,通过预测精度分析,得出结论:应用出矿品位与地质品位间关系的同归方程,可预测出矿品位。  相似文献   

4.
采用3DMine矿业软件在不同边界品位的条件下对矿床进行露天境界优化,在一系列坑中选取总价值最大的坑为最优坑,该坑所对应的边界品位即为最优边界品位。通过将最优边界品位与传统的盈亏平衡分析法所确定的边界品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优边界品位应小于盈亏平衡品位的结论。采用最优边界品位后,露天境界内产出的矿石量增多,扩大了矿山的经济效益,增加了矿山服务年限,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铁矿床的生产实际情况,对该矿床的经济品位进行了分析演算,并导出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的经济品位为16%,从而提出了品位在16%~20%的低品位矿石均可得到开发利用,不仅资源量相对增加了26%,而且降低了开采成本,并针对该矿床的开发利用实际情况,编制了经济品位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图,可根据铁精矿的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济品位参数,为充分开发利用低品位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级差品位指标体系并不排斥传统品位指标体系的合理内容,它应当说是原有品位指标体系更深化、更系统的发展形式。 多数固体矿产至今仍使用着“边界品位”和“块段最低平均品位”这两项指标。有的参考手册对个别矿种提出过“矿区最低平均品位”指标,但极少实际应用。按地质经济原则,各个矿区不论怎样确定品位指标,一般来说,矿区平均品位指标都高于块段平均品位指标,后者又高于边界品位指标。这里即包含着各项品位指标逐级递变的某种规律。只要揭示各级储量的品位下限的递差规律,级差品位指标体系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相似文献   

7.
李纲  胡乃联 《金属矿山》2010,39(8):30-32
提出了级差边际品位的概念,建立了级差边际品位的数学模型。利用微软VBA宏语言开发了计算程序,通过焦家金矿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得出了边际品位分阶段下降的结论,对低品位资源的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参数选取缺乏合理性、平均品位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理论的特高品位识别与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含量-总量法确定特高品位下限值,然后运用平均值替代法处理特高品位。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露天钼矿的特高品位识别与处理,并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品位估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与处理特高品位后的插值效果明显优于3σ法和分布函数法,且能够较好地反映该钼矿的原始品位分布规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研究矿石品位与选矿实收串的关系和矿石中各种有用金属元素的综合品位的正确计算方法入手,求出了寿王坟铜矿综合出矿截止品位与最低可采品位中Cu、Fe金属品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借助电子计算机绘制了相应的图表。  相似文献   

10.
某含钴氧化型铜矿含铜3.22%、含钴0.045%, 采用先浮硫化矿后浮氧化矿原则流程, 进行了实验室验证试验及扩大连选试验研究。实验室验证试验获得了铜品位51.52%、钴品位0.138%的硫化铜精矿和铜品位19.53%、钴品位0.437%的氧化铜精矿; 扩大连选试验获得了铜品位45.11%、钴品位0.154%的硫化铜精矿和铜品位12.31%、钴品位0.261%的氧化铜精矿; 铜总回收率大于80%, 钴总回收率大于55%。研究成果可为该矿石工业应用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自然崩落法的放矿原理,阐述了劳伯斯特品位估值法的原理,针对目前该方法不能计算任意放矿阶段出矿品位的缺点,提出了连续品位预测模型,并采用VB语言和Access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排产品位预测软件。  相似文献   

12.
马坑铁矿由于前期地质资料不够详细,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马坑铁矿原矿品位逐年下降,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铁精矿品位长期低于63%,已无法满足选厂对铁精矿的质量要求。为解决入磨品位低而影响铁精矿质量的问题,对入磨原矿进行了试验研究,最终提出对入磨原矿进行细粒干抛改造。经实施后,入磨品位提高1.4个百分点、铁精矿品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不仅解决了入磨品位和铁精矿品位低的问题,还为选矿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甘肃某极低品位氧化铅锌银矿,铅品位0.96%、铅氧化率37.50%,锌品位0.76%、锌氧化率32.88%,银品位207.66g/t,银主要以银锑黝铜矿的形式存在并与方铅矿共生。根据该矿的性质,优先浮选产出铅精矿,混合浮选产出铅锌精矿,并将银富集到铅精矿和铅锌精矿中。采用新型捕收剂GH,通过闭路选铅,获得了铅品位55.71%、铅回收率20.73%,银品位7 476.81g/t、银回收率14.39%的铅精矿;在闭路混选中,获得了铅品位17.61%、铅回收率37.47%,锌品位23.64%、锌回收率65.67%,银品位5 593.42g/t、银回收率59.49%的铅锌精矿。富集伴生银矿物的同时,实现了对低品位矿物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4.
边际品位是采矿生产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边际品位既可为采矿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又能为采矿生产管理者提供相关投资决策分析。针对当前多金属露天矿的生产流程,建立了以净现值(NPV)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多金属边际品位优化模型,提出了当量品位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针对某大型钼钨露天矿,在钼钨矿床品位-吨分布统计的基础上,应用多金属边际品位优化模型进行了品位优化,提出了可行的边际品位指标。实例表明:该优化模型能够为矿山采矿生产管理边际品位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特异值指特高品位和特低品位,其超过了期望的品位分布范围,由于特高品位对品位均值、方差等均造成较大影响,会引起品位高估,因此特异值处理通常指非错误来源的特高品位的处理。特高品位的判断非常重要,需要结合定量分析,并要将其与局部高品位矿化相区分。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论述特高品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放矿截止品位的确定合理与否关系到矿山的综合效益,随着开采活动、市场经济指标的动态变化,有必要对截止品位进行动态优化计算。结合鲁矿集团下属两矿山的最优截止品位的研究,综合考虑矿产品价格、采选成本、地质品位、采选工艺等因素对于截止品位的影响,以最大盈利值为原则建立了截止品位动态优化模型,并通过黄金分割法求得了最优值。其结果为矿山生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英  郭丽东 《现代矿业》2013,29(2):134-135
查干敖包低品位铜矿石具有内蒙古达茂矿区资源的典型特点。以查干敖包低品位铜矿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化学分解法和常规选矿再分类利用法处理达茂旗表层低品位铜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都可以使低品位铜矿获得充分利用,为低品位铜矿的综合利用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较高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的日益枯竭,盘活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技术问题,项目组依据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赋存特点,以原地浸矿最新技术成果为基础,开展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原地浸矿试验技术研究,在工业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工艺技术,解决了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回收成本高、环境污染较严重的问题。为原地浸矿工艺的推广以及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回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狮凤山矿原矿品位低的问题 ,进行稳定和提高低品位矿石回收率的可行性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与实践 ,找到了适合于目前低品位矿石的最佳经济细度和药剂制度并实施于生产中 ,大幅度提高了低品位矿石的选矿回收率 ,降低了选矿成本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纳米比亚罗辛铀矿矿石品位低、矿山年处理量大,采出的矿石夹杂部分废石,磨矿和浸出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矿石粒度及铀品位分布规律,统计并计算了代表性矿样的放射性显明度,绘制了放射性可选性曲线。根据边界品位确定理论分选指标:当边界品位为0.01%时,原矿石铀品位为0.032%,精矿铀品位为0.047%,尾矿产率为33.95%,尾矿铀品位为0.002 8%,总回收率为96.37%。结果表明,纳米比亚罗辛铀矿采用放射性选矿效果较好,矿石的可选性较高;放射性选矿主要适用于粗粒级、极低品位矿石抛尾。放射性显明度可作为罗辛铀矿放射性选矿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