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固定化转小鼠金属硫蛋白-I基因聚球藻去除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藻酸钠/CaCl2凝胶包埋法固定转小鼠金属硫蛋白-I(mMT-I)基因聚球藻7002及其野生宿主藻,就固定化藻的生长、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其去除重金属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游离藻细胞生长较慢,培养周期较长,且最大细胞浓度偏低,但固定化可有效提高藻细胞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固定化转mMT-I聚球藻对Pb,Cd和Hg的耐受系数(以每单位的细胞吸光值OD750计)分别为6.077,0.610,1.093 mmol/L,而固定化野生聚球藻对于Pb,Cd和Hg的耐受系数分别为1.981,0.170,0.091 mmol/L;固定化转mMT-I聚球藻对重金属的去除效能明显优于游离藻:经3 d的处理,固定化转MT藻对Pb,Cd,Hg的去除率分别为88.09%,81.23%,91.45%,而固定化野生藻在相同的条件下则分别为77.3%,73.47%,85.44%.  相似文献   

2.
以转hTNF-α基因聚球藻7002为对象,在摇瓶培养下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为100 μmol/(m2×s)时,藻细胞生长速率最大;35oC为其最佳培养温度;氯化钠浓度为12~24 g/L生长良好,最适浓度为24 g/L;转hTNF-α基因的聚球藻7002能利用铵盐和硝酸盐为氮源,其中硝酸盐对其生长最有利,硝酸钠最适浓度为1 g/L;加入有机碳源可以显著促进藻细胞生长,其中5 g/L的蔗糖对其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金属结合蛋白,因其具有独特的螯合某些金属离子的功能,近年来关于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吸附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综述了金属硫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重金属吸附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吸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吸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蔡震峰  任凤莲 《应用化工》2007,36(2):187-190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低分子量、高巯基含量,能大量结合重金属离子的蛋白质,因其功能独特,近年来对MT各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MT的性质、分类、常用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方法、检测方法以及功能作了逐一综述。重点阐述了MT的检测方法,提出了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9):1729-1732
主要阐述检测金属硫蛋白常用的金属结合法、电化学分析法、蛋白质分析法、色谱、光谱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目前检测金属硫蛋白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检测金属硫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5,(9):1729-1732
主要阐述检测金属硫蛋白常用的金属结合法、电化学分析法、蛋白质分析法、色谱、光谱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目前检测金属硫蛋白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检测金属硫蛋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锌诱导家兔肝组织为原料,采取超滤、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金属硫蛋白精品制备进行3批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平均含量为96.33%,平均收率为2.762.65 mg/g,;金属含量为6.59%;含水量小于1.71%。说明中试工艺条件是合理的。试验为金属硫蛋白进一步产业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s)具有分子量低、富含半胱氨酸及能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特点,其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和高等动植物中.本文从植物MTs的结构和分类、表达调控及其重要的功能3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植物金属硫蛋白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该蛋白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pH 7.0 TAE缓冲液中,金纳米、金属硫蛋白、汞离子能形成复合物,导致紫外吸收发生改变,且在5.6×10-8~2.0×10-6mol/L范围内,体系Δ(A626/A524)与汞离子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Δ(A626/A524)=-0.013 2+0.407 2c(×10-6mol/L),r=0.996 1,检出限为1.68×10-8 mol/L,回收率在104.3%~105.5%,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0.
在pH=6的BR缓冲溶液中,环丙沙星-铜配合物与金属硫蛋白作用,导致体系吸光强度增强,在272 nm波长处,吸光强度与金属硫蛋白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金属硫蛋白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59~1.54μmol/L,检出限7.76×10-8mol/L,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8%。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实际样本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毛燕翔  童杰祥  罗静 《涂料工业》2022,52(11):28-35
光固化涂料固化过程中积累的收缩应力易降低涂层与金属基材间的附着力,限制光固化技术在金属涂层上的应用。基于此,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3,6-二氧杂 -1,8辛二硫醇以及不同光敏单体制备了 3种不同结构的聚硫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硫代氨基甲酸酯键的引入对光固化涂层附着力的影响,测试了聚硫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的涂层性能。结果表明:动态硫代氨基甲酸酯键的引入可以通过动态交换耗散涂层的收缩应力,显著提高涂层与金属基材的附着力;含甲基丙烯酸酯光敏基团低聚物的涂层具有最小的收缩应力(3. 15 N)和最大的热处理后附着力( 4. 68 MPa)。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小球藻Zn-MT-like蛋白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催化氧化酪氨酸活性的抑制作用,发现该蛋白具有延长单酚酶迟滞时间、抑制单酚酶稳定态酶和二酚酶活性的作用;随Zn-MT-like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大酶活性下降,1.2 mg/mL的小球藻Zn-MT-like蛋白可延长单酚酶迟滞时间至2 300 s,几乎能完全抑制单酚酶稳定态酶活性,且对二酚酶活性的抑制率高达8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种构型酵母源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急性铅中毒小鼠的排铅及过氧化损伤修复作用。方法一次性经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100 mg/kg),构建急性铅中毒小鼠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NOR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g/kg)。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11组:模型对照组(Mo D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g/kg)、阳性对照组[二巯基丁二酸(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组,注射DMSA 0.16 mg/kg]、动物源MT(Zn-MT)低(0.16 mg/kg)、中(0.2 mg/kg)、高(0.24 mg/kg)剂量组、MT-Ⅰ低、中、高剂量组、MT-Ⅱ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2 h后,小鼠每天同一时间一次性灌胃给药0.2 ml,连续14 d。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形态特征及体重变化。末次给药24 h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小鼠,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各组其余5只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液中矿物元素铅的含量。结果小鼠急性铅染毒后,体重升高程度显著下降(P0.05),灌胃给药14 d后,仅DMSA组小鼠中毒症状改善,体重与NOR组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处理组小鼠体重与Mo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T处理组比较,DMSA组小鼠血铅含量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Mo D组比较,MT处理组小鼠血铅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P0.05),MT-Ⅰ与Zn-MT排铅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MT-Ⅱ(P0.05)。3种MT处理组小鼠血清中MDA、SOD及GSH-Px水平驱于正常(P0.05),其中MT-Ⅰ与MT-Ⅱ组小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低于Zn-MT组(P0.05),SOD与GSH-P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构型的酵母源MT对急性铅中毒小鼠具有显著的排铅效果,与动物源MT效果类似,并能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从而修复铅致机体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小鼠胚胎成纤维(NIH/3T3)细胞紫外辐射损伤的实验模型,考察小球藻类金属硫蛋白(Zn-MT-like)对NIH/3T3细胞紫外辐射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球藻Zn-MT-like对NIH/3T3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强的抗紫外辐射能力。质量浓度为10 g/L的小球藻Zn-MT-like可显著减少NIH/3T3细胞空泡、降低细胞裂解的程度,可使经紫外辐射的NIH/3T3细胞保持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高产类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假丝酵母菌株。方法以产朊假丝酵母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照射诱变、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e,NTG)化学诱变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检测总蛋白含量、巯基活性及类MT含量,筛选高产类MT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传5代,分析其遗传稳定性。结果获得1株高产类MT的菌株N′′-6,其产类MT的能力由出发菌株的39.6 ng/L提高至165.2 ng/L,巯基活性由出发菌株的0.035μmo/L提高至0.147μmol/L。菌株N′′-6传5代,其总蛋白含量、巯基活性及类MT含量变异度较小。结论筛选出1株高产类MT的假丝酵母菌株,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为类MT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酵母源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急性汞中毒小鼠的排汞及对机体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经颈部皮下注射氯化汞生理盐水溶液建立急性汞中毒小鼠模型。酵母源MT-1及MT-2的低、中、高剂量组(0.16、0.40、0.80 mg/kg bw)均于每日同一时间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 d,同时设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DMPS,0.80 mg/kg bw)及正常组小鼠(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灌胃给药后小鼠禁食12 h,测量小鼠体重,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定血液、肝脏和肾脏中汞离子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下降(P0.05);血清SOD、GSH-Px活力及T-AOC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及血液、肝脏、肾脏中汞离子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除两种低剂量MT组外,其他剂量MT组小鼠体重均显著上升(P0.05);各MT组小鼠血清SOD、GSH-Px活力及T-AOC均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及血液、肝脏、肾脏中汞离子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高剂量MT效果最佳。结论两种酵母源MT对急性汞中毒小鼠具有良好的排汞作用,并可修复机体的氧化损伤,且作用效果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秀洁  刘新元 《当代化工》2021,50(4):868-872
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吸附法被认为是去除抗生素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中通过简单将单宁酸(TA)与Fe3+在溶液中混合,方便快捷地获得了一种新型吸附材料金属-多酚络合物(MPN),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XP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此法制备的MPN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四环素的最大平衡吸附能力可达329.5 mg·g-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接枝的方法在聚羟基丁酸-戊酸膜表面上接枝丙烯酰胺,用红外光谱对接枝膜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蛋白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接枝丙烯酰胺使膜的表面接触角从107°下降到60°,降低了膜表面对蛋白的吸附量,改善了聚羟基丁酸-戊酸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酵母源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模拟胃肠环境中对铅离子的螯合作用,为酵母源MT促排铅功能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促排铅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持。方法以动物源金属硫蛋白(ZnMT)为对照,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种构型酵母源金属硫蛋白(MT-Ⅰ、MT-Ⅱ)在模拟胃肠环境中对铅离子的螯合作用,计算MT对铅离子螯合率,并分析螯合体系重金属离子的迁移与转化情况及酵母源MT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 MT在模拟胃肠环境中表现出显著的螯合铅离子能力,并呈现量效关系。在模拟胃环境中,MT-Ⅰ与MT-Ⅱ对铅离子的螯合率显著高于Zn-MT(P0.05);胃蛋白酶对MT-Ⅰ和Zn-MT螯合铅离子效果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P0.05),而对MT-Ⅱ影响不明显(P0.05)。在模拟肠环境中,3种MT对铅离子的螯合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螯合能力为Zn-MTMT-ⅠMT-Ⅱ,且显著高于同浓度MT在模拟胃环境中对铅离子的螯合率(P0.05);胰蛋白酶对MT螯合铅离子效果影响较小(P0.05)。MT在螯合铅离子过程中,可同时释放自身结合重金属元素,且自身重金属离子释放率显著高于铅离子螯合率(P0.05);2种构型的酵母源MT在模拟肠环境中降解程度较弱,稳定性较好。结论 MT-Ⅰ与MT-Ⅱ在模拟胃肠环境中均能显著地螯合铅离子,并在12 h内能较好地抵抗模拟胃肠环境的消化,保持其螯合铅离子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2-氨基苯硫酚为原料制备了单体2,2’-二硫代二苯胺,并采用化学氧化反应合成了2次锂电池正极用的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聚2,2’-二硫代二苯胺。实验结果表明:单体质量浓度为5%,聚合温度为80℃,氧化剂过硫酸铵与单体的物质的量比为3.5时,产率最高;采用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明了聚合物结构的正确性及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