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概述随着矿区开发强度的增加,开采沉陷损害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村镇建筑物(群)沉陷损害的治理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课题。目前,我国在低潜水位村庄下采煤技术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了我国采煤区地表沉陷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其影响、采煤沉陷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综合治理模式及治理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煤沉陷对矿区的土地、水资源、建(构)筑物、生态环境等都会造成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到矿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煤沉陷区采出煤量、塌陷面积等调研数据,以县(市区)为采煤沉陷区研究单元,得出我国重点采煤沉陷县(市区)排名;针对我国采煤沉陷区存在的土地、水资源、建筑物等破坏问题,归纳总结多种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及应用案例;提出绿色开采对策与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沉陷使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制约了矿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采煤沉陷现状及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及论述。结合煤炭发展需求,深入分析了我国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煤炭开采大都处于黄土沟壑和丘陵山区,其采煤沉陷及地表破坏具有和平地不同的破坏特点,产生的多种形式和不同大小的地表裂缝、槽形塌陷及采动滑坡,使地形地貌及景观产生较大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等。因此,研究适宜山西地貌和气候特征,以及山西采煤沉陷损伤规律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构建山西省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黄土丘陵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破坏的类型、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结合黄土丘陵地貌分析研究了开采对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沉陷区土地及植被的影响和破坏。地下采煤形成的覆岩及地表裂缝为水资源运移和流失提供了通道,采排矿井水对土地造成了污染,采动土地破坏及地表水土流失的加剧,是造成地面生态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对于采动生态环境破坏,采煤岩土体损害是根本,水资源和植被的破坏为开采损害的延续性影响,而单一类型的损害修复方法无法达到良好的修复状态,因此提出了以地形修复、水资源保护、植被重建等相结合的黄土丘陵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山西某矿区黄土丘陵地表的土地复垦实践,证明了黄土丘陵沉陷区结合地形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复垦技术的有效性及适宜性,研究成果对山西黄土丘陵矿区的地下开采与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州矿务集团及其前身在徐州地区已有一百多年开采历史,在百年井工开采过程中,造成了大范围地面塌陷,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地貌,至今仍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要从技术层面研究解决途径。文章具体阐述了徐矿采煤沉陷地的形成原因及其现状,指出了采煤塌陷带来了土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和环境质量恶化和煤矿企业社会形象降低等负面影响。同时提出对破坏环境的煤矿或采区限制开采;采用复垦造地、挖深垫浅、宜水则水、宜渔则渔的方式充分利用;采用条带开采或充填开采方式,控制对地表的破坏;采用降水措施,防止村庄及农田被淹,尽最大努力在获取宝贵煤炭资源的同时,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尽力恢复矿区生态。  相似文献   

7.
采用适宜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能有效地解决采煤沉陷引起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以淮南潘一矿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不同类型沉陷地的治理模式,分析了该工程取得的治理效益,总结该工程获得的有益启示,以期为我国其它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沉陷区地表与建筑物变形分析及兴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简要分析开采沉陷地表移动、采动区地表与建筑物变形协同关系、地表兴建建筑物的评价因子和方法,指出矿区采煤沉陷稳定区域通过科学合理指标因子评价分析,可以在确定范围内进行适当规模的非特殊建筑物的兴建建设。  相似文献   

9.
10.
抚顺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抚顺采煤沉陷区是由于井下开采造成的。由于矿井采用综放开采工艺和分层全部垮落式采煤法,煤层冒落空间大,冒落裂隙带高,破坏了原始地层的强度,在地应力和岩层自重力作用下,上覆岩层迅速垮落,填充采煤后形成的空间,最终导致地表沉降。对抚顺采煤沉陷区治理的设想是,利用东露天矿剥离产生的剥离物对煤沉陷区进行回填,然后再覆土改造成大面积的良田,予以绿化、植树。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抚顺采煤沉陷区的生态得到彻底恢复,它不仅对矿山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是改善地质环境、造福人类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11.
以济宁市任城区采煤沉陷区为工程背景,结合地质采矿条件、开采沉陷特征、区位特点及相关规划,提出了适合任城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从生态、农业、湿地、建筑4个方面分别介绍了4个典型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从资金来源、利用方向、运营模式3个角度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见解与看法,可为矿业城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煤沉陷区复垦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兖矿集团南屯矿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复垦前和复垦后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揭示出该区的景观格局具有如下特征:复垦前,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体,基本呈聚集型分布,构成景观主体的是耕地和塌陷水面;复垦后的空间格局以分散或孤立的小斑块为主,景观的主体类型是耕地,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增加;较复垦前相比,复垦后的景观类型和景观斑块数目增加、景观格局向复杂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2017,(10):204-207
为确保采煤沉陷土地建设光伏电站的安全,必须进行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估,必要时要开展采空区治理。以山西省大同市沉陷土地建设光伏电站为例,介绍了沉陷土地建设光伏电站的工程概况,基于大同矿区地表沉陷特点以及矿山开采沉陷相关理论和应用,根据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不同阶段要求,分别开展了不同阶段的地基稳定性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采取不明采空区勘查和危险采空区治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凤明  丁鑫品  孙家恺 《煤矿安全》2021,52(11):232-239
针对我国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破坏现状,以露天矿区和井工矿区面临的不同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现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难点。结合工程实践,对比分析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其优缺点,认为联合修复技术因其利于诱发协同效应、强化生态修复效果,将成为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基于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矿区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监测与诊断技术、采煤沉陷地治理技术与标准体系、矸石山污染治理及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露天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正确全面评价采动损害,更好协调地矿关系,指导矿山企业制定合理的开采接续设计,全面研究了我国现行的矿区各类地物的采动损害评价标准和规程,开发了用于采动损害技术经济评价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对徐州矿区张小楼井在刘集镇村庄下采煤设计方案进行采动损害综合补偿评价,计算得到了各设计开采方案条件下各类地物采动损害补偿金额,为矿山生产规划的优选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斌  袁鑫  雷亚萍 《煤炭与化工》2022,(12):103-105+121
咸丰县地处鄂西喀斯特地区,其煤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集中在坪坝营、曲江、唐崖三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产生活。本文通过对咸丰县采煤沉陷区破坏现状分析,对地面塌陷、滑坡,农田破坏污染,煤矸石及酸性废水污染,房屋、道路设施等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思路,以期为后续的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打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咸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鲁叶江  靳婷  张涛  孙丽丽 《矿山测量》2022,50(1):101-104
预治理技术在解决东部高潜水位矿区耕作层表土保护和开采过程中损毁生态环境及时修复方面有重要作用.为解决预治理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复垦时机、动态变形、施工控制、维修管护等问题,文中基于预治理技术原理和长期治理实践,对预治理技术面临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为高潜水位矿区采煤塌陷地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及...  相似文献   

18.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沉陷)盆地特征及变形特点,对治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沉陷区范围界定、沉陷区的稳定性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统计分析了沉陷区治理与棚户区改造工程对土地需求的基础上,论述了利用沉陷区作为建设场地的社会效益;阐述了在沉陷区有条件建造建筑物的技术保证措施及工程实例;同时对规模性利用沉陷区进行工程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采煤沉陷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幸丽  高均海 《矿山测量》2009,(4):57-59,63
在GIS支持下,以1993、2000和2007年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斑块类型面积、斑块个数、拼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分维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标,从类型和景观水平对采煤沉陷区景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沉陷区在最近15年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建设用地、耕地为主导的区域景观被打破,形成了以建设用地、水域、林地为主导的区域景观格局;开采活动和人为土地复垦是造成采煤沉陷区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