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5.
6.
20SiMn2MoV合金结构钢的低温冲击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石油钻采设备的服役条件,考察了20SiMn2MoV合金结构钢在-60℃-20℃内的冲击性能以及热处理工艺、毛坯尺寸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SiMn2MoV钢的冲击性能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降低而逐渐下降。在低温(略高于Ac3)淬火+高温回火时,毛坯尺寸对冲击性能的温度依赖性有显著影响,毛坯尺寸越大,冲击性能随温度下降而降低的变化率越高。在高温淬火+低温回火时,20SiMn2MoV钢表现出较低的冲击性能,但温度对冲击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适当降低淬火温度,提高回火温度有利于改善20SiMn2MoV钢的冲击性能。冲击断口分析表明,断口上存在着团簇状的碳化物和氧化物颗粒及其脱落后而形成的孔洞,对于钢的冲击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20Mn2钢圆环链脆性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Mn2结构钢圆环链拉伸试验时出现脆性断口的现象,经断口宏微观观察、金相分析后,认为圆环链的断裂性质为沿晶脆性断裂。分析认为,出现沿晶脆断是由于回火温度过高,且圆环链加工现场受场地限制,热处理后的成品链堆放在一起,造成内部圆环链冷却速率较慢,致使Si、Mn、P等元素在奥氏体晶界偏聚富集,形成高温回火脆性。利用合金结构钢高温回火脆性的可逆性,该批圆环链经670℃保温1h重新回火后,用油快速冷却,消除了高温回火脆性,经检验完全合格。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对比调质处理后G20Mn5铸钢件显微组织及冲击断口形貌,测定断口氧化物成分,分析了影响低温冲击韧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冲击韧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线性非金属MnS化合物并富集于晶界的脆性组织。在工程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中S、Mn等杂质元素含量以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避免线性非金属夹杂物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对超低碳7%Mn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测定了组织中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及其在-60、-100 ℃下的冲击吸收能量,并观察了冲击断口附近的显微组织,进而讨论了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及稳定性对试验钢低温冲击断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逆转变奥氏体对试验钢低温韧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够通过相变缓解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改善钢的低温韧性,另一方面,当其稳定性较低时易于在应力作用下大量发生马氏体相变,导致钢低温韧性降低。冲击断口附近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区域都较小,表明在冲击断裂过程中难以通过大范围的TRIP效应实现韧化。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冲击试验对S32750双相不锈钢管的显微组织和冲击吸收能量进行研究,分析了固溶温度和冷变形量对S32750不锈钢管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变形量从30%逐渐增加到60%,γ相的圆度系数从7.10增加到27.25,低温冲击吸收能量逐渐增加,特别是-46 ℃冲击吸收能量增加约2倍,冲击断口形貌发生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从1060 ℃升高到1120 ℃,γ相比例减少,低温冲击吸收能量降低,特别是-40 ℃冲击吸收能量值降低53.4%。 相似文献
14.
以建筑用型钢Q390为对象,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V对合金低温冲击性能、韧脆性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后,试验钢的晶粒细化,断口韧窝细小且深,有效提高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并降低韧脆性转变温度。但V元素的添加量应在0.05wt%左右,否则其作用将减弱。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采用不同焊接工艺对9Ni低温钢进行埋弧焊接,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焊缝和热影响区微观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了热输入对焊缝组织及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输入的增大,9Ni钢的焊缝中枝晶偏析减弱,析出相含量减少,断口韧窝尺寸变大变深,使焊接接头低温冲击性升高.不同热输入下焊接接头各个部位-196℃的冲击吸收功也高于标准值,硬度均小于标准规定的400HV,均满足使用要求.研究结果对9Ni钢的实际焊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正确制订焊接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20Mn2SiVB贝氏体钢经940℃完全奥氏体化后,再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盐浴等温淬火,通过调整贝氏体的相对含量来控制材料热处理后的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20Mn2SiVB在420℃等温淬火时,能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