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国产先进互补双极工艺制作的双多晶自对准(DPSA)结构的NPN管进行了高、低剂量率的60Co-γ源辐射实验。在总剂量辐射前后以及室温退火后,分别采用移位测试方法,研究了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电流增益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PSA NPN管比传统NPN管的抗辐射能力更强,但其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ELDRS)改善不明显。最后,初步探讨了DPSA NPN管的辐射损伤机制,讨论了DPSA NPN管的抗ELDRS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双多晶自对准互补双极器件中NPN双极晶体管为例,阐述了发射极电阻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方法。在大电流情况下,NPN管的基极电流偏离理想电流是发射极串联电阻效应引起的。该提取方法综合考虑了辐照过程中NPN管的电流增益退化特性,分析了总剂量辐照效应对NPN管的损伤机理和模式。该提取方法适用于多晶硅发射极器件,也适用于SiGe HBT器件。  相似文献   

3.
邱盛  夏世琴  邓丽  张培健 《微电子学》2021,51(6):929-932
在现代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噪声水平是影响电路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了双多晶自对准高速互补双极NPN器件中发射极结构对器件直流和低频噪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晶硅发射极与单晶硅界面超薄氧化层以及发射极几何结构是影响多晶硅发射极双极器件噪声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不同Si4+掺杂比例的 Gd1.6(W1-xSix)O 6:Eu3+0.4荧光粉,分析了Si4+掺杂对 Gd1.6(W1-xSix)O 6:Eu3+0.4荧光粉晶格结 构的影响,研究了不同Si4+掺杂比例下的XRD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衰减曲线。 结果发现:Si4+的掺杂改变了基质的结构,使得激活剂离子Eu3+周围的晶体场 改变,从而改变了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当Si4+ 的掺杂浓度达到0.4mol时,晶体对称性最差,粉体发光强度最大 。根据发射光谱和衰减曲线计算了样品的J-O强度参数 和无辐射跃迁几率,结果表明适量的Si4+掺杂可以抑制无辐射跃迁,提高发光强度。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种白光发光二极管(LED )用黄色荧光粉Li2Sr(1-x)SiO4:xEu2+, 研究测试温度和退火温度对Li2Sr(1-x)SiO4:x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对于 不同掺杂浓度的样品,在不同测试温度下,经过热处理后的样品与未处理样品相 比,激发和发射光谱强度得到普遍提高,原因是热处理后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得到 提高。在变温测试下,Li2Sr(1-x)SiO4:xEu2+的发光性能总体是随着测试温度升高而 下降,但在短波长(500~550nm)范围内的发光性能随着温度升高 而增强。分析表明,这与Li2SrSiO4基质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掺杂元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典型双极晶体管的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选取了两种类型的双极晶体管,利用60Co放射源开展了不同剂量率下的辐照实验,分析了双极晶体管基极电流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衬底型NPN晶体管理论模型,利用半导体模拟软件模拟了载流子在氧化层中的输运、捕获及释放等物理过程,得到了NPN晶体管基极电流随总剂量和剂量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极晶体管在不同剂量率下表现出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主要是因为高剂量率和低剂量率下晶体管基区氧化层内产生的氧化物陷阱电荷所形成的空间电场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发光效率较好的长波长红色荧光粉,采用 高温固相法成功地合成了适合紫外激发的红色荧光粉 Ca0.5-xSr0.5MoO4:xSm3+,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和发 光性质。X射线衍射(XRD)测量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为纯相Ca0.5Sr0.5MoO4晶体。其激发 光谱包括一个宽带峰和一系列尖峰,通过不同波长激发的发射谱和与Ca0. 5-xSr0.5MoO4:xEu3+的发射 谱比较分析得出激 发宽带为最有效激发带,归属于Mo6+-O2-的电荷迁移跃迁。在275nm的激发 下,发射峰由峰值为564nm(4G5/2→6H 5/2)、 606nm(4G5/2→6H7/2) 、647nm (4G5/2→6H9/2)、707nm(4G5/2→6H11/2)的4个峰组成,最大发射 峰位于647nm处,呈现红光 发射。Sm3+掺杂高于6%时Ca0.5-xSr0.5Mo O4:xSm3+出现浓度猝灭,分析表明,其猝灭机 理是最邻近离子间的能量传递。同时,添加电荷补偿剂可增强材料的发射强度,以添加Na +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PO4:xDy3+,0.06Eu3+系列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 )、扫 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散射能谱(EDS)、光致发光(PL)谱和长余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物 相、结构和PL进行了表征。 XRD检测表明,合成的样品属四方晶系;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在234nm紫外光激发下, YPO4:xDy3+,0.06Eu3+的 发射光谱呈现Eu3+ 的5D07F1(592nm,橙光)和 5D07F2(618nm,红光) 的发光峰;而在354nm的激发波长下,YPO4:0.06Dy3+,0.06Eu3+的发射光谱 呈现Dy3+的4F9/2→6H15/2(486nm、蓝 光)和4F9/2→6H13/2(575nm、黄光)的发光 峰,以及Eu3+5D07F1(592nm、 橙光)和5D07F2(619nm、红光 )的发光峰。对荧光 衰减谱的双参数拟合证实了Dy3+→Eu3+能量 传递的存在。色坐标图显示,在234nm紫外光激发下,YPO4:0.05Dy 3+,0.06Eu3+ 是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白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研究了退火方式和条件对多晶硅膜结构、电性能以及多晶硅接触薄发射极的发射极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以上热退火对于减小发射极电阻、降低多晶硅膜的电阻率有利;激光退火不但能减小发射极电阻,导致更低的多晶硅膜电阻率,而且还能获得极浅的单晶发射结,在改善薄发射极晶闸管特性方面显示出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卫星搭载的高速跨阻运算放大器在星载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后的性能变化情况,对3款增益带宽积大于1GHz的高速跨阻放大器芯片关键特征参数的电离总剂量损伤特性及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辐照试验在60Co γ射线源上采用高温加速评估的方法完成,辐照到放大器芯片上的剂量率为0.3~0.5Gy(Si)/s。分析了放大器芯片输出偏置、输出噪声和带宽等关键电参数在辐照前后及高温(85℃±6℃)退火前后的特性,讨论了引起电参数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经过两轮150Gy(Si)剂量辐照及高温退火后,放大器芯片的输出偏置和输出噪声水平无明显变化,时域脉冲响应正常,-3dB带宽减小了3%左右。带宽为3款高速跨阻放大器芯片的辐射敏感参数,其变化与电离辐射在SiO2/Si界面引起正电荷建立和界面态直接相关。辐照后的芯片仍然能够满足高带宽测试情况下的需求,150Gy(Si)为电参数和功能合格的累积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