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20,(2)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地图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重点。地图能力综合包含对地图的阅读运用、分析、绘制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初中生在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时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关乎学生是否可以真正学好地理这门学科。为了有效改变学生不良的地理学习现状,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对地理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把提高学生地图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好地理,感受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5)
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地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绿化意识及环保意识,尤其是环保意识。教师根据自身的中学地理教学经验,对中学地理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9)
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现在的地理教学必须是高质量的教学,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应该有高效和谐的地理课堂。和谐的地理教学是各种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动。那么,怎样建立融洽的地理课堂气氛,变枯燥无味的学习为兴致勃勃地求索,是每位地理教师和学生应该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7)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地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若是利用口头讲解和板书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难免过于抽象化,学起来也是比较复杂的。如何将枯燥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通过讲地理故事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课堂效率是地理教师应该落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1)
地理课程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以深度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为例,对新课导入策略进一步优化,展现出新课导入策略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切入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封闭式"的,学生在固定的环境(教室),用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固定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地理十分重视学生在情景中的领悟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善于用探究式教学去引导和开发学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某门学科充满了兴趣,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反之,学生就会被动地学习,事倍功半。在初中阶段,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地理这门学科是"副科",觉得可学可不学,也导致了部分地理教师妄自菲薄,失去了教学的热情,最终又使得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更加感到无趣、厌倦。虽然现在地理已经被纳为中考科目,地理的教学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地理不被重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要改变以上局面,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其次,教师要对地理学科教学充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31)
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因此,地理思维能力是一名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其特定的思维方式和特性,例如地理的空间性思维、区域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住地理思维中最本质的东西,使学生具备地理的"慧眼",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分析或审视周围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6)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地理不参加中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但是反过来,地理教师没有主科教师那样大的教学压力,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使地理课堂更精彩。地理的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也决定了我们能够且必须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为此,笔者结合自己这一学期的实践经历探究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