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出现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转成市民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业困难;三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剖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制度化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根源;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与失地农民的自我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四是城市就业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客观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为失地农民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加大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就业率;四是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强制性的征收为城市用地.在征地热潮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就是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课题.目前,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安置难、就业渠道少、就业质量低、就业竞争力弱等诸多就业困境.为此,从制度、心理、能力、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困境的对策: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引导;改革征地机制,创新安置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涌现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转变的关键是非农就业技能的获得和就业.合肥市调查数据表明,失地农民非农就业能力较低.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需要加强制度性安排,需要加强失地农民自身主体性构建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对重庆市主城区1032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其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融合层面受二元户籍制度及其相关配套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和政府、市民、农民工所在企业、第三方组织等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经济融合层面受农民工就业状况、收入与福利状况、家庭负担与维系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及心理融合层面受农民工文化特质及其对城市生活的心理适应与认同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合,必须改革户籍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消除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制度障碍;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民工与市民的沟通,促进其和谐相处;重视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其融入城市的基本劳动技能;加强社区管理,以社区融合推动社会融合;增强第三方组织介入积极性,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Wind数据库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分别从企业层面和城市层面对我国稀土行业是否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层面,我国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诅咒”,原因是稀土企业存在“短视”行为,低质量地盲目扩张阻碍了TFP增长,研发投入低及未发挥负债积极的财务杠杆作用。拥有采矿权的稀土企业“资源诅咒”更加严重;城市层面也存在资源的“诅咒”,传导机制基于城市层面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外商投资的挤出,同时还弱化了城市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进城就业缺乏竞争能力、社会保障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在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政府要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失地农民养老社会网络分析的必要性,揭示了社会网络的变革对城郊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进行实例分析与评价,就加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弱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演变为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造成贫困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原因、无经济来源、家庭子女较多、突遭变故等。调研认为物质帮扶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但孤立地经济帮助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要动员民政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关注贫困生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奖助学金制度,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的资助体系;要建立促进贫困毕业生就业的特别帮扶机制;要在帮助贫困生物质解困的同时,要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精神解贫。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生活的最基本保障,这使得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突出,随后出现了许多地方性上访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地隐患.为了让农民科学、合理的离开土地,本文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出发,为失地农民建立一个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体系,这也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0.
贺庄村社型资金互助社是当前农村合作金融实践中诱发性制度创新的典型.它自觉地利用了非正规金融的自发秩序和内嵌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信息对称和隐性抵押机制,又借鉴了现代银行制度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过渡的制度安排.同时,贺庄资金互助社实践展现了这一制度创新的经验与现实困境,一方面,对现代金融制度的借鉴强化了其运行规范与风险控制能力,有助于防范借贷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在转型期的乡村社会中,这种组织也面临着传统纠纷调解机制弱化的困境.缓解这一困境,不仅需要从合作组织自身的制度规范来强化其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更需要国家权威力量支持下的乡村社会综合治理,以加强其制度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