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油田专用(微)过热注汽锅炉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蒸汽驱采油对高干度的要求,通过对油田专用常规直流式注汽锅炉产汽干度低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在常规直流式注汽锅炉制汽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增设了过热段、汽水分离器和汽水混合器,在通常水质条件下,将注汽干度提高到100%及微过热。达到了稠油汽驱采油对蒸汽干度的要求,提高了稠油开采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潭口稠油为浅层特稠油油藏,通过对潭口南区、北区注汽吞吐采油开发,认识不同井区注汽周期的生产特点。结合井网加密、注氮工艺配套生产,探索潭口稠油油田合理的注汽采油模式,提高蒸汽吞吐的有效性,提高其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稠油超稠油区块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性差的问题。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表明,伴蒸汽注入高效稠油降粘剂CY—2可以明显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该项技术在滨南单家寺油田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稠油超稠油区块注汽开发的效果及经济性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线浅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汽驱开发特征,蒸汽驱驱油机理,矿场跟踪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出发,系统阐述了这类油藏蒸汽驱开发技术策略。间歇注汽法可提高蒸汽比容,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热利用率,改善油层渗流特征,达到改善驱油效果的目的,红一区八道湾组油藏采用间歇注汽方式,汽窜现象得到有效抑制,油汽比和采油速度大幅度提高,含水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J油田W区块为例,综合筛选标准、理论计算及数模优化方法,评价油藏属性、物质基础及开发现状,形成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可行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目标区转蒸汽驱适应性:研究区块储层物性参数与蒸汽驱筛选标准符合良好;远井地带剩余油饱和度高,增油储量基础好;井间形成有效热连通,吞吐阶段储层预加热程度可满足转蒸汽驱需求。基于此优化蒸汽驱关键参数,确定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最优技术策略。优选在蒸汽吞吐阶段采收率达到15.20%时转换为注汽3个月,注汽速度为133.33 t/d,停注1个月的间歇注汽,蒸汽干度为0.60,采注比为1.3的蒸汽驱开发方案。预测表明,当油汽比达到0.12时,最终采收率达42.3%,较蒸汽吞吐提升29.6%。研究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为其他同类型油藏技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M油田为一浅层特稠油油藏,目前已进入蒸汽开发后期,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加快,开发效益下降。为挖掘油藏北部汽驱区潜力并提升开发效果,选择有代表性的井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注汽速度、注汽干度进行优化设计,并对不同间歇汽驱开发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优选出适合目标区域的蒸汽驱开发方式。研究结果对相似油田蒸汽驱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注蒸汽采油生产中,如何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预测油田生产动态,确定吞吐周期、注汽强度、油进排流速度,制定合理的开采方式,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是稠油生产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有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经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蒸汽驱开采效果是注采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影响机制比较复杂.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了注采参数的位级取值,利用正交表得到了少量的组合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数值试验;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定义了蒸汽驱开采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直观分析方法确定出最优的参数组合.数值试验表明,正交数值试验法得到的注采参数组合可达到最优的蒸汽驱开采效果.利用方差分析法得到注采参数的显著性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生产井井底流压〉蒸汽干度〉采注比〉日注汽量〉注汽温度〉注汽压力.正交数值试验结果可为现场蒸汽驱注采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中低渗透稠油油藏热采油汽比低、回采水率低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注氮气与蒸汽提高稠油采收率室内试验研究,对注入工艺及参数进行了优化。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油井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0.
Van Lookeren研究了拟流度比为0时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提出形状因子取得最大值时的注汽参数为最优参数.而在实际油藏中,由于地层中原油黏度较大,或注汽速率较小,拟流度比往往较大,此时利用最大形状因子优化注汽参数受到限制.针对该情形,应用数学方法研究了拟流度比不为0时的蒸汽驱前缘预测模型.绘制了形状因子、拟流度比、注汽速率与前缘形状关系图版,发现增大注汽速率,可增大形状因子,从而减小拟流度比,减轻蒸汽超覆程度,提高前缘驱的波及效率.由于注汽速率受注汽压力限制,研究了注汽速率与注汽压力的协调关系,利用该关系和研究的前缘模型,对前人的注汽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1.
小洼油田属于蒸汽吞吐热采开发稠油油田,目前已进入油田开发后期,油井因出砂而导致套管损坏状况非常严重。为了充分挖掘出砂井的油层潜力,现场应用了高温人工井壁防砂技术。但应用中发现,部分油井因填砂量达不到设计量而导致防砂效果严重变差。为此,研制出一种温固型树脂覆膜砂,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单井填砂量和防砂效果。该技术已成为小洼油田主导防砂措施之一,为小洼油田产量的稳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X油田聚驱注入井目前采用逐层上返的开发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上返封堵工作量大,降低后续水驱层位对产量的贡献等问题。因此,开展了水聚同井分层同注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对注入井上层笼统注聚和下层笼统注水工艺管柱设计,对大通径可洗井封隔器、注聚滑套开关设计、插接密封段设计和专用连接接箍设计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了水和聚合物两种物质在单井的同时注入。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该工艺为聚驱上返措施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特稠油化学复合吞吐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孤岛油田低品位稠油油藏储层发育和流体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目前采出程度为5.5%,采油速度仅为0.36%,为典型的双低单元。针对该油藏在开发中存在的注汽压力高、注汽效果差、周期产油量低等问题,分别开展了CO2、油溶性降黏剂以及二者协同作用改善特稠油物性机理研究。在矿场应用中,结合油藏地质特点,不同开发特征井应用不同的化学复合吞吐工艺组合,取得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油作为一项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已取得一定的开发成果。但聚驱后产出的污水过剩外排,造成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清水配制污水稀释聚合物溶液及清水配制清水稀释聚合物溶液的岩心注入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方式下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黏度变化关系,并分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渗透率及质量浓度下的聚合物溶液注入能力大小,根据现场实际应用状况划分了油层的注入能力界限,为实际生产中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质量浓度的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已成为渤海SZ36-1油田高效开采主要的稳产、增产技术。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总体注入状况变差,有相当一部分井的注入压力已经接近或达到油层的破裂压力,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严重影响聚驱效果。从地质、聚合物吸附滞留、垢样分析和高价离子配伍性等方面探讨分析了聚合物驱时注聚井堵塞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对今后注入困难井措施改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八面河油田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了针对薄互层油藏、薄层油藏和特薄层稠油藏的热采工艺。该工艺以优化注汽参数和选井选层工艺为核心,以保证注汽质量为关键,以强化防砂、油层保护工艺配套为辅助,使蒸汽吞吐热采成为这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主导工艺,解决了八面河油田难采稠油开发难题。  相似文献   

17.
蒸汽驱效果受油层地质条件、油藏动态状况、蒸汽驱注采参数及现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针对单83块实施的4个蒸汽驱井组,在油藏静态、动态拟合的前提下,系统地进行了蒸汽驱注采比、注汽速度、生产井提液等数值模拟综合优化研究,找出了此类油藏的蒸汽驱开采规律,以及适合油藏蒸汽驱开发的一系列参数技术界限,优化出可供矿场实施的开发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8.
稠油油田存在汽窜、含水率上升、低产低效井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低温热化学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适应于海上稠油油田高效开发化学体系-磺酸盐类化学体系L⁃B,协同低温蒸汽的热作用,达到降本增效并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该体系的静态洗油效率达28.7%。在56 ℃与原油的界面张力为0.086 mN/m,相比于原油与地层水的界面张力降低了99.3%。120 ℃驱油效率可达65.00%,相比于同等温度蒸汽驱提高了8.50%,达到了200 ℃的驱油效果。该技术在渤海某油田应用后,单井最高日产油达32 m3,提高了52.4%,对海上稠油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