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谈潭江流域开平河段水污染控制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潭江流域水污染状况。结合开平河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潭江流域开平河段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源、总量控制目标的规模与分配、污染j醺排放总量控制与削减措施,水污染控制设施。水污染控制规划范围、城市污水治理方案水土流失和面污染源防治措施,以达到对水功能区和入江河排污口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目的,为潭江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飙 《治淮》2006,(10):4-5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环境管理从浓度控制转变为质量控制的必然趋势,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国家对淮河流域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2004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与淮河流域四省政府签了《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把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实施好总量控制制度,解决好总量的确定与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不确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引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统这一典型而重大的环境系统分析与决策领域,目的是要分析处理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与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的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不确定性问题,为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规划与管理决策者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的思想和工具。本文具体分析了存在于总量控制两个子系统(总量核定与总量分配)中3类典型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成果、结论是:(1)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思路,现实而中肯地分析了我国在实施总量控制中面临的在技术准备、政策准备及相关理论研究上存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需要出发,应用系统分析和水质模拟方法,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结构及编制工作程序,并结合工作实例,探讨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而又自下而上的管理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作为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制度。通过对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对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制度内涵以及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进行梳理,以期为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制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的研究可以为科学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制度提供定量化的技术支撑。通过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研究,提出了长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研究的范围,指标制定的原则、方法以及具体方案,并分析计算了不同方案2010年长江流域的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以及总用水量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嫩江水系水污染评价及其控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嫩江水系水污染的基本特征和原因,查明了主要污染源状况,评价了水质污染现状。在详细分析污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爱护水环境、加强废污水治理、开展嫩江水系环境评价和保护规划工作,加强污水排放的总量控制,做到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等防护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是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分析溧水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分别从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工业用水总量控制及生活用水总量控制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溧水区用水总量控制对策措施,对于保障本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确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锦秀  马巍  史晓新  禹雪中 《水利学报》2005,36(7):0812-0817
本文针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入水体的途径和季节不同,而水体纳污能力也是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特点,从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又能保护环境等多重目的出发,提出了将90%保证率枯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的差额作为点源排放总量控制定额,而将90%保证率丰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减去枯水期纳污能力的差额作为面源总量控制定额。并以滇池为例进行了滇池点源与面源总量控制定额计算,为滇池水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昆明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中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采用现状规划法,根据昆明市现状年(2010年)各行业的实际用水量,结合最近5 a统计年鉴数据及相关规划成果以及各县市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的预测成果,以省政府下达的昆明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对各市(县)级行政区2015,2020,2030年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为昆明市各市(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地处苏浙沪交界中心的嘉善县水环境质量健康,在考虑嘉善县地理位置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重要跨界断面作为水质达标控制因子的总量控制方法。基于嘉善断面勘测与水质、水文同步监测数据等基础资料构建了嘉善小流域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确定了嘉善区域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参数,并选取嘉善地区4个重要跨界断面作为控制断面,利用已率定验证合理的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分别对不同削减方案下的水环境进行了水质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为满足以跨界断面水质达标为控制因子的总量控制要求,嘉善区域CODMn需削减14.2%,NH3-N需削减37.7%。  相似文献   

12.
淮河淮南、蚌埠段动态纳污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淮河淮南、蚌埠段4个水功能区不同流量级条件下进行纳污能力计算,分析各水功能区的污染状况,结合相应河段污染物现状入河量,提出不同流量级情况下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及入河污染物削减量。  相似文献   

13.
张晓  罗军刚  解建仓 《水利学报》2017,48(3):317-324
为了给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基于一维稳态条件下的水质模型,建立了考虑取水口和支流的分段求和模型来计算河流纳污能力。该模型以排污口、取水口或支流入口为控制断面将功能区划分为若干河段,确定各河段的流速,逐段计算纳污能力。相对于传统纳污能力计算模型,模型在考虑了支流和取水的基础上,能更灵活地对应功能区水质目标等级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范围内合理选择水质目标浓度,从而避免出现纳污能力过严格或过宽松的情况。将模型应用于渭河干流陕西段,考虑取水口和支流的模型计算结果为73 814.43 t a,相比于断首控制模型的36 159.96 t a和功能区段末模型的85 365.49 t a,考虑取水口和支流的模型计算结果更适中,同时模型可以得出任意两个控制断面之间的纳污能力;模型中考虑了取水口、支流及分段流速等因素,得到的纳污能力也更科学、合理,能为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及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Site‐specific habitat alterations have improved spawning success and early life stage survival of different fish species, including sturgeon, in regulated rivers. We modified the substrate within a section of river at the only known spawning site used by white sturgeon (Acipenser transmontanus) in the Mid Columbia River, Canada. Existing armoured riverbed conditions were modified using a mixture of larger and smaller angular rock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arger material would remain in place at higher discharges and help retain the smaller material. This increased substrate complexity and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interstitial spaces. We stocked 2‐day posthatch larvae over both the modified site and at an adjacent control site that represented existing substrate conditions. Our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i) the extent that stocked larvae remained in both the modified and control sites immediately after release, (ii) the timing of subsequent dispersal of larvae from both sites and (iii) how total length of dispersing larvae changed over time and by site. Results from this work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section of riverbed retai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s of larvae after releas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ite. Larvae at the modified site were able to hide and remain within the substrate and initiated downstream drift 15 days after releas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first day after release, dispersal from both sites occurred at nigh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time after release and site on the total length of dispersing larvae. The larger variation in total larval length observed at the control site compared with the modified site indicated greater difficulty in hiding within the control substrate. Larvae initiated dispersal from the modified site at a mean size of 17.5 mm, which may indicate an important growth threshold before drift. Results from this work are important for future mitigative efforts for sturgeon in regulated rivers where changes to spawning substrates have occurred.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山东黄河挖河启动工程实施一年来的河道冲淤演变,在水沙条件接近90年代平均的情况下,挖河河段年回淤量占挖沙总量的54.8%,挖沙减淤比为1∶0.7左右。对其以上河段也有减淤作用。另外挖槽有吸引流势的作用,但没有改变洪水河势。从年内冲淤变化分析,挖河河段仍遵循弯曲性河道中过渡段河道洪淤枯冲的冲淤演变规律,但挖河使通水初期淤积发展加快,相对于不挖河时挖河河段淤积量增多。随着挖河河段回淤及出口以下河段的冲刷,挖河河段由淤积平衡转向冲刷,非汛期挖河河槽冲刷量较非挖河河段多。根据国内外挖槽回淤率分析,优化挖槽深度,减少挖槽与水流方向交角可以减少挖槽回淤率。  相似文献   

16.
黄河重点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水环境承载能力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黄河重点河段水资源特征、水环境和排污状况,分析黄河重点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特点,提出以水功能区管理为依据、总量控制为手段、水污染防治为根本的思路,通过工程、非工程措施来提高黄河水环境承载能力,以达到保护黄河水资源,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增长和水资源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7.
姚金豆  姚建 《人民长江》2018,49(15):41-45
为了充分考虑河流水环境系统中各类参数的不确定性,基于盲数理论构建水环境容量盲数模型,按照枯、平、丰3个不同水期计算绵远河广汉段总磷水环境容量及消减量。结果显示:该河段枯、平、丰不同水期总磷容量动态区间分别为-233.97~-4.38 kg/d,4.48~56.29 kg/d和99.38~251.76 kg/d,枯、平水期总磷消减量分别为60.48,12.76 kg/d,丰水期为0,剩余容量为115.70 kg/d。相比不确定性方法,基于盲数理论计算的水环境容量更接近河流实际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将确定性方法与不确定性方法有效结合,提出"不同水期可变污染物消减模型",可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排污消减数据,为水资源利用、水质管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和谐论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剖析水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的基础上,将和谐论引入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中,诠释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和谐问题。为保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成功实施,建立基于和谐论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从和谐的角度分析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的制定,以改善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与水体纳污能力之间的不和谐关系。最后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武汉市汤逊湖流域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中"统一"与"分歧"的辩证关系,有助于解决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污染负荷分配问题,为水体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徐电排站由于座落在不良的地基上,致使历年来在引水渠部位出现了泡泉,跌窝等险情。在险情的治理过程中成功地使用了土工织物,使险情基本上得到了治理。文章总结了应用土工织物作排水反滤体的设计及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协调保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缺少有效的协调保障技术,文中从分析影响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协调关系的主要因素入手,构建了包括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互协调的调控原则、调控模式、调控方法和促进两者协调的措施方法在内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协调保障技术体系,为解决实际管理中存在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不相协调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使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有机结合、互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