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一位民俗学家曾说过 :“最能体现中国民俗特色的莫过于春节前后的民俗活动了。”作为广义的春节民俗活动实际是集中于腊月和正月这两个月中 ,故而腊月民俗活动颇多。今择其要略谈一二。腊月考“腊”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而腊祭又是我国春节的起源。汉代人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 :“腊者 ,腊也 ,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祖先也。”更早一些的在春秋时代成书的《左传》曾记有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对这句话晋朝的杜预解释说 :“腊 ,岁终祭众神之名。”“田猎”是比种植业还早的人类谋生行业 ,由此可见“腊”之由来已…  相似文献   

2.
贵刊1996年第1期第46页《我国省名的由来》一文,写到了江苏省名的来历“江苏是江阴和苏州的合称”。笔者查阅文献之后认为上述说法错了。 根据《中国文化字典》载:江苏在  相似文献   

3.
玉兰花     
潘胜利 《园林》2007,(5):54-55
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木兰科、木兰属。《群芳谱》载: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学圃馀疏》云:“玉兰早于辛夷,故宋人名以迎春,今广中尚仍此名。千干万蕊,不叶而花。当其盛时,可称玉树。树有极大者,笼盖一庭。”可见  相似文献   

4.
漫话行道树     
行道树,即:种植在道路或公路两旁的树木。我国栽种行道树的历史,可上溯到2700多年前的周代。《国语》:“因制之有白,列树以表道,立鄙舍以守道路”。《周礼》上也载有:“国郊及野之道”,“列以表道”,“以荫行旅” 自周之后的许多朝代,行道树的栽植形成一种传统,甚至作为象征国家兴衰的标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他的改革和新政中就特别  相似文献   

5.
经济而朴素的建筑有其静谧之美,虚实与韵律的跳动在叙述平凡的匠心,白、灰涂料诠释着《易经》中“白贲”的精髓,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素贲是审美的高境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推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遂拼(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已闻之,悖矣。”这就是成语“掩耳盗铃”由来。不过看完这段故事后总觉好笑:现实中哪有这样的蠢人。笔者在干了几年防火监督工作后,才发现即使在今天,掩耳盗铃者仍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7.
《华中建筑》1989,(4):43-45
·[绮室]谓美饰之窜也《后汉书·仲长统传》:“妖童美妾,填乎绮窒”又《宦者传序》:“嫱嫒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绮室”·[编管]复屋之茅菅也《左传·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编管焉”注:“编菅,苫也”疏:“《释器》云:‘白盖谓之苫李巡曰;‘编菅以复屋曰苫。’郭璞曰:‘白茅苫也’是编菅为苫也”·[缥瓦]琉璃瓦一名缥瓦,见《鸡跖集》,《皮日休·和早春雪中诗》:”全吴缥瓦十万户,惟君与我如袁安”·[总章]西向堂也《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注:“西方总成万物而章明之,  相似文献   

8.
江门荤豆花享誉大西南,吸引中外食客慕名前往一尝。然而,她的发祥地——川南叙永县江门镇名气却稍逊一筹,许多对江门荤豆花赞不绝口的人,对江门镇并不甚了解。 江门是座古老的小镇,位于酒城泸州南面,叙永县北端,距县城37公里,驱车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泸州。江门宋代叫“江门寨”,南宋学者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对“江门”之由来作了如此概述:  相似文献   

9.
太湖石     
〔太湖石·释名〕旧版《辞源》“太湖石”条:“今人园林中所叠假山,其石以多孔及皱纹为贵,采自太湖,谓之太湖石”。《扬州画舫录》:“太湖石乃太湖中石骨,浪激波涤,年久孔穴自生。因在水中,殊难运致。明刊林有麟《素园石谱》太湖石图形(见图1)。近人沿用的说法:“湖石”,乃太湖石之简称。其实,“太湖石”一名的来源,可能与吴王夫差在姑苏建园,并最早使用了太湖之石的缘故,后人效之,因此价高名重,遂成为一专用名词。而后来所称  相似文献   

10.
这里涉及到的是一种设计方法论的问题。“概念”一词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与之相当的是“名”和“字”。孔子提出“正名”(《论语·子路》)。庄子也曾提到“名者实之宾也”(《庄子·逍遥游》)。公孙龙在他的《公孙龙子·名实论》中,详细地论述了概念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曾提到“夫名,实谓也”。这里各家所谓“名”,都是指事物的称谓。本文所论述的“概念”,是停留在形而上的思维范畴,是对应于一类具体事物抽象、提炼出的思维形式,其本身包含有极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以  相似文献   

11.
被《园冶》作者计成称为“园林之最要者的”“借景”则是最能体现中国人习惯、生活,即追求“诗意栖居”的华夏意匠。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是借鉴古今园林经验创制的借景理法新篇,它源于《园冶》又高于《园冶》。作者从理法由来、理法创新、设计思维、环境艺术4个角度论述孟氏借景理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指出它将促进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红歌颂     
满腔豪情,高声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咏历史之由来,歌人民之诉说。其韵天成阴阳平仄,其意发于歌者心底,其律贯长江黄河之气魄,其词秉泰山长城之壮阔。一个“救”字重千钧,一个“党”字情万分,一人放歌万人和,不将热血付蹉跎。  相似文献   

13.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盛名天下。俗以“江南三名楼”称之。“江南”是否仅意指三楼均在长江之南?名楼天下有,非独处江南,但却不见有“江北”几大名楼说法。故这“江南”二字已超出寻常地域意指,含更多文化内蕴。是怎样的文化内蕴?自然,最明显不过当是:说到岳阳楼,即想到范文正公《岳阳楼》记;谈到滕王阁,必要讲到才子王勃《滕王阁序》;至于提起黄鹤楼,那就更会有一篇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随之脱口:  相似文献   

14.
《园林》(1988年第六期)曾刊出“九州之奇树.天下之名果”一文,介绍河北枣庄的石榴,今重谈之,说起石榴,应“天下石榴数临潼”。仲夏之际,万绿成荫,芳菲渐寂,石榴花却丹诚映日,灿红似火.各呈异彩,争芳斗艳。石榴,又名安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据《花镜》记载:石榴“原产波斯及其附近,即现在伊朗及阿富汗等中亚地方”。在我国栽培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博物志》及《广群芳谱》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以归,故名安石榴”。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所谓“安国”,即今之布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周王朝以前邰·《诗·大雅》·生民: 一、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五、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之女,曰姜原。”“帝舜……封弃于邰。” [集解]徐广曰:  相似文献   

16.
武昌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蛇山又称黄鹄山、黄鹤山。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  相似文献   

17.
郑力鹏 《福建建筑》1994,(3):11-15,10
<正> “谯(音qiáo)楼”这一称谓相当古老,早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已可见有关记载。《康熙字典》引《师古注》云:“门上为高楼以望远者耳。楼一名谯,故谓美丽之楼”。是故“谯楼”即为华丽壮观的城门楼。 中国古代城市皆有城墙与集市,兼备军事防御和经济两大职能,“城市”之名即由“城与“市”组成。有城墙则必设城门以通内外,城门之上一般都建城门楼,以增防卫、以壮观瞻。有的城门楼还置更鼓刻漏作为报时之用,所以也叫作“鼓楼”,福州的鼓楼原来就是唐代“州门”的城门楼,宋代设更鼓漏壶以报时,遂称鼓楼。该楼所在地区还因此得名“鼓楼区”。  相似文献   

18.
·[谢公墩]在南京市城东隅蒋山之半山上,《六朝事迹》谓在报宁寺后。晋时为谢安所居之地,因有此名。宋·王安石亦尝居此。又在湖北省阳新县东,宋·谢枋得尝读书于此,因名。·[誃门]《文选班固·东都赋》:“誃门曲榭,邪阻城洫。”注:“综曰:‘誃门,冰室门也。’翰曰:‘誃门,门名,宫室相接谓之誃。’《水经》谷水注:‘誃门即宜阳门也,门内有宜阳冰室。’”旁门也。《石林燕语》:“东华门直北有东关门,与东门相值,谓之誃门。”《在阁新知录》:“今府  相似文献   

19.
湖北神农架发现过白蛇。《山海经·西次二经》:“浴(洛)水出焉……其中多藻玉,多白蛇”。《北次三经》:“神囷之山,其山有文石,其下有白蛇”。《中次十二经》:“柴桑之山……多白蛇”。《山海经》书成于汉,却早有白蛇及其地理分布的记载。  相似文献   

20.
朱永春 《建筑师》2006,(6):79-82
文章通过对《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殿阁地盘分槽图的考释,提出:地盘图中殿阁之“阁”,不是多层楼阁之“阁”,而是底层架空的“阁栏”之“阁”。《法式》“斗”字的三种记法:①枓、②(?)、③斗,是作了明确区分的。斗底槽之“斗”,不是抖棋之“枓”,而是取拼接之义的“(?)”的通借。殿阁地盘分槽图是铺作层的俯视图。进而论证了“槽”为铺作层内的狭长空间。并厘清了“骑槽檐拱”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