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普遍推广溶剂浸出法制取油脂,目前国内已建立了300多个浸出厂,浸出法比压榨法多出油3~5%,对我国增产油脂起了重要的作用。浸出法取油带来了一个问题是浸出油、粕中残留一定量的溶剂,对于浸出厂的溶剂损耗,贮运过程中的安全及油、粕品质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严格地控制浸出油、粕的溶剂残留量,需要一个较简便而准确的测  相似文献   

2.
在油脂浸出厂中,需要测定蒸脱粕中残留溶剂量.本文根据浸出油时所用溶剂组成分析结果,又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相关成分的谱图,论证了在色谱图中蒸脱粕中残留溶剂所对应的流出峰(保留时间),从而确证了蒸脱粕中溶剂残留量,为指导生产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油脂浸出厂(车间)发展很快,目前全国已建成浸出厂(车间)千余座。随着浸出法制油的发展,溶剂的需要量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溶剂在装卸和储存中的损失以及溶剂在装卸和储存中的安全性,因此对溶剂的正确装卸和储存有着重要的需义。 我国目前浸出制油所使用的溶剂主要是锦州石油六厂和南京炼油厂等地生产的6号溶剂油(俗称轻汽油)。它的优点较多,例如对油脂的溶解力较强,它很少溶解非脂肪类物质,所以浸出得到的油脂比较纯净,由于它的沸点较低(馏程60~90℃),故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普遍推广溶剂浸出法制取油脂,这种方法比压榨法可多出油3~5%,对我国增产油脂起了重要的作用。溶剂浸出法取油带来了一个问题是浸出油中残留一定量的溶剂,因为在一些浸出油厂中由于脱臭设备条件较差,或操作不当,使浸得油脂中带有微量溶剂,为了保证食用浸出油品质、控制油中残留溶剂,需要一个比较简便而精确的测定方渗,过去曾有人研究过用烘箱法、闪点法、折光指数法、线性比色法等方法来测定油中残留溶剂,但这些方法由于灵敏度低,对于溶剂含量在300ppm 以下的浸出油就不能准确检出。因此这几种方法只能作为检验浸出毛油中残留溶剂。由于气相色谱法在分析技术上的应用日益广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浸出法制油工艺发展很快,为增产油脂起了一定作用。我省生产的浸出油大部分用作食用。最近,我们对西安油脂化工厂等生产的浸出油进行化验(结果见附表),发现有的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甚高,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百万分之五十)数倍以至十倍以上。生产浸出油使用的溶剂是轻汽油,油中残留溶剂过高,不仅影响油的食用品质,而且会危害人体健康。从化验结果来看,西安油脂化工厂生产的浸出棉油,因为只经碱炼、水洗和真空脱水,未经脱臭去溶剂处理,所以溶剂残留量很高。汉中地区油脂厂七八年一月送来监测的菜油亦因未经脱臭去溶剂,油中残留溶剂亦大大超过规定的允许含量。西安市油脂厂七四年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是很重要的任务。各油脂浸出厂都在设法降低溶剂耗,指标较好的是吨料1.61kg溶剂耗量。有的油脂浸出厂还在10kg以上。溶剂偏高的原因较多,我想就回收因停车而跑掉的溶剂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设想。 油脂浸出厂要经常停车检修零件。停车时常把人孔盖打开。这时,由于车间内温度较高,机内的温度也高,溶剂汽体多溢出机外。不仅损耗了一定的溶剂,还使车间内溶剂浓度增高。对此我认为应把浸出器、蒸脱机和真空泵连通,当停车时,真空泵工作,打开浸出器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正己烷、甲基戊烷为浸出溶剂,采用四级逆流浸出方式从浸出效果、浸出油品两个方面评价了两种浸出溶剂对浸出膨化大豆料的影响。浸出效果方面,考察了浸出混合油质量分数、浸出湿粕静吸附率、浸出干粕残油率;浸出油品方面,考察了浸出毛油脂肪酸组成、酸值、色泽、微量组分以及残留溶剂,并与正己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甲基戊烷各级浸出混合油质量分数相对较高,提油率高;甲基戊烷浸出湿粕静吸附率、浸出干粕残油率分别为(19.00±0.45)%和(0.57±0.08)%,正己烷浸出湿粕静吸附率、浸出干粕残油率分别为(20.65±0.20)%和(0.71±0.01)%;两种溶剂浸出毛油脂肪酸组成无差异,甲基戊烷浸出毛油酸值、总含磷量、残留溶剂含量、生育酚含量、甾醇含量均较低,而角鲨烯含量较高,具有精炼损失少、节能优势。研究表明新型溶剂甲基戊烷是替代正己烷作为浸出溶剂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植物油是人民生活的重要食品。油脂浸出工厂(以下简称浸出油厂),要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出油率,为国家增产更多的油脂。 二、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浸出油厂生产的食用油,要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n2-7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执行《食用植物油卫生管理办法》。用作饲料的粕,残留溶剂含量暂订700毫克/公斤以下,做到对动物无害。  相似文献   

9.
异己烷和醇的混合物对棉籽浸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棉籽中萃取出棉酚和油,利用由异乙烷和5%-25%的醇组成的溶剂体系进行出实验,所使用的醇可以是乙醇或异丙醇,实验表明,此溶剂体系能除去游离的及总的棉酚,有效地萃取出油脂,所生产的棉籽粕氨基酸含量与工业正己烷浸出生产的棉籽粕氨基酸含量相, 在工业上采用的棉籽浸出和棉籽油精炼工艺只需稍加改变,就可使用。  相似文献   

10.
左青 《中国油脂》2005,30(10):24-29
按照国家生产安全监督总局安全生产项目评价方法和油脂浸出厂的行业规范,找出油脂浸出厂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对这些因素参照美国评价因子进行专业评价,对完善项目安全管理提出措施,保证工程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浸出法在我国油脂加工厂中已经广泛的被采用,利用浸出法制油,溶剂消耗的高低是浸出车间(厂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溶剂损耗除粕、油残溶、设备漏损外,尾气中含有的溶剂所占比重较大。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浸出器每加入一吨物料,就会带入2~2.5公斤空气,这些自由气体在排出车间时大约要带走1.35—1.7公斤溶剂,所以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回收措施,一个小型浸出车间每天都要排出上百公斤溶剂,每处理一吨原料,就会使溶剂消耗升高2公斤左右。当然也应该注意到,尾气中溶剂的回收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发现尾气  相似文献   

12.
菜籽浸出各阶段浸出油量、油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现行菜籽制油工艺,对经机械预榨菜籽饼(含油量17%左右)连续进行间歇式浸出。 测定各阶段浸出油量、油质。浸出13次,每次15分钟,粕饼残油率可达1.0%。前6次浸 出,可使粕饼残油率达到2.0%左右;后7次浸出,使粕饼残油率由约2.0%降至约 1.0%。可浸出油量的95%已在前6次浸出中提取出来;后7次浸出,仅提取出可浸出油 量5.0%。浸出油脂质量,愈在浸出后期愈差;表现为色泽加深,酸价升高,不皂化物含量 增多,因而毛油精炼回收率也愈往后愈低。浸出过程后半期,获得油量很少,油质愈来愈 差,增加后续精炼工序的工作量,如考虑能源(电力、蒸汽)与溶剂消耗、人工等成本因素, 现行的油脂浸出工艺,过多地着眼于降低粕饼残油率,浸出时间过长,是否经济合算,值得 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库林斯坦油脂浸出厂加工棉籽和大豆油采用了在油脂浸出技术杂志上介绍的浸出工艺流程中的混合油蒸发装置。 厂里采用了三种工艺不同的蒸发设备。两台是用从蒸烘机中排出的溶剂和水蒸汽的混合气体加热的蒸发器,一个是用间接蒸汽加热的升膜蒸发器,和一个由上下两部份组成的脱除残留溶剂的真空汽提塔。  相似文献   

14.
尾气回收是油脂浸出厂溶剂回收系统一个很重要的单元操作工序。正如本文计算所示,一座日处理量为100吨/日的大豆浸出厂,在正常操作下,每天可从尾气中回收300~400kg溶剂。当前,关于吸收、解吸塔的理论计算《油脂科技》已有两篇文章叙述。本文是在上两文的基础上,对传质系数、喷淋密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中测定的尾气量差异较大,主要是各厂的设备和操作条件不同,取平均数不太合适。100吨/日大豆厂正常情况下取15~20m~3/h更合适些,不过其设计程序是比较合理的,可作为设计参考。希望各浸出厂对各自的尾气回收系统能进行一次核算,改进回收系统对降低溶剂损耗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快速平衡浸出法浸出大豆粉末可得到磷脂含量低的油脂,本文应用该方法对制取低磷脂含量、低游离脂肪酸米糠油(RBO)进行了研究。用己烷在22℃下浸出1g米糠所得浸出米糠油的数量在10分钟后测定,同时对不同数量米糠使用固定体积溶剂浸出所得油脂量也进行了研究。结论:1分钟内浸出90%的油脂,10分钟后只浸出93%。这同浸出大豆粉末油脂得率98%相比较,增加米糠数量并不降低浸出速率,该浸出方法可得到低磷脂含量、低游离脂肪酸和低过氧化值的优质米糠油。  相似文献   

16.
浸出毛油无疑也是带走溶剂的一条途径,如果生产正常,浸出毛油达到国内规定标准:其残留溶剂不超过0.05%,则所损耗的溶剂是极有限的。但浸出毛油是混合油经过处理后而得,所以整个混合油处理过程就是分离回收溶剂的过程,是浸出生产中关系溶耗的主要过程之一。本文主要讨论混合油处理过程中有关溶剂消耗的问题。 一、混合油及其组成 浸出过程不仅提取了油脂,同时还提取了油脂的伴随物。由于浸出工艺的特  相似文献   

17.
油脂浸出厂的生产管理中,溶剂损耗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它不仅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关系到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生产.因此,降低浸出油厂的溶剂消耗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份在铁岭市油脂厂采用冷冻尾气回收溶剂工艺,并通过了三个多月的生产实践,于八六年一月份对该工艺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测试和鉴定.  相似文献   

18.
浸出生产工艺目前都采用正己烷(轻汽油)作为溶剂。这种溶剂馏程温度比较低,因此,易于挥发,所以在浸出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有一定数量的溶剂损耗。 溶剂损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粕中残留溶剂。粕在脱溶时,粕中的溶剂不能完全脱掉(即粕中还含有少量的溶剂)。 2.溶剂在冷凝系统中不能完全冷凝回收。 3.设备封闭不严,有跑、冒、滴、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采用快速平衡浸出法浸出大豆粉末可得到磷脂含量低的油脂,本文应用该方法对制取低磷脂含量、低游离脂肪酸米糖油(RBO)进行了研究。用已烷在22℃下浸出1g米糠所得浸出米糠油的数量在10分钟后测定,同时对不同数量米糠使用固定体积溶剂浸出所得油脂量也进行研究。结论:1分钟内浸出90%的油脂,10分钟后只浸出93%。这同浸出大豆粉末油脂得率98%相比较,增加米糠数量并不降低浸出速率,该浸出方法可得到低磷脂含  相似文献   

20.
平转浸出器物料“搭桥”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平转浸出器物料“搭桥”原因探讨大连市金州区粮食局油脂厂(116100)朱华东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沈阳110033)高树成0前言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平转浸出器一般有16或18个带有假底的浸出格。在运行中卸粕、关上假底,进料占3个浸出格,其余各格用于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