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各领域对电力的供应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庞大的电网又为其高效的管理和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国家近年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策略,配电网的通信系统智能化是建设智能电网的第一步,由于EPON技术具有成本低、容量大、兼容性好等特点,因而在配电网的通信系统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EPON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EPON技术具有的特殊优势,并以实际案例分析对EPON技术在配电网通信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剖析。工程实践表明,EPON在配电网通信系统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是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发展方向。希望文章的研究可以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有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配电网规划方案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智能配电网技术,继而由此形成安全的配电网运行环境,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满足其生活需求。文章从智能配电网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其能推动当代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加上世界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社会环境监管力度的增大,对当前电网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智能配电网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智能配电网作为一个跨世纪的工程,它的研发和实施弥补了智能电网供需互动的主要空白,平衡了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的过度依赖,在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正加快智能配电网络的建设。本文通过对智能配电网的性质和优点分析,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做出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对用电量剧增,对配电系统的要求也快速提高,配电自动化也就成为未来配电网发展的潮流,同时智能电网建设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本文试图通过对智能电网概念和特点、配电自动化的概念和阶段等的分析,思考我国智能电网背景下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以期为我国配电网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对其通信的可靠性和容量要求有所增加,必须采用高宽带、保护机制较高的光纤技术完成。文中从xPON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情况入手,概述了以太网技术应用在配电网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配电网系统中应用xPON可行性,介绍了xPON技术应用于配电网通信中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不断的增大,节约能源、保证供求平衡逐渐成为我国电力网络发展中的难题,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EPON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本文就主要对其主要特点及其工作原理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其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予以分析,对于实际的智能电网构建具有积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电网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逐渐扩大了智能电网的实际应用范围。结合当前配电网的实际工作概况,可知各种影响因素的客观存在,加大了配电网故障发生率,影响着电力生产效益及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实现配电网恢复供电,应注重动态规划技术的高效利用。基于此,文章将对动态规划技术实现配电网恢复供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针对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当前智能配电网技术应用现状以及配电网规划现状等为根据,积极从智能配电网技术浅析、配电网发展规划现状以及智能配电网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探索,主要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促进配电网的发展以及革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得到了普遍应用。智能电网本身具有灵活、安全、清洁的特点,而且还能够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资金,所以智能电网也成为了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对智能电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文章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对智能电网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此外,还阐述了智能电网具体的结构框架,分析如何更快的实现智能电网系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实施并网运行,从而形成多方互补智能调控的用电网络,在保障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调节控制以及管理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电网供电成本以及环境污染,其已成为主动配电网的发展趋势以及主要运营模式,因此加强对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应用研究意义重大。文章主要对主动配电网中微电网接入构造,以及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进行科学分析,以期为微电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智能电网的发展对配电网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电力配网中的应用状况,直接决定着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文章深入探讨了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构成,并分析其在电力配网的应用情况。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促进配电网终端设备应用技术的增强,提高了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我国配电网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智能配电网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因为我国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时间较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文章对智能配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进行阐述,并且对提高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给出了一些措施,以及对电力部门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中,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要和智能电网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根据主站的智能优化应用功能和与之相配的配电终端配置方案。更重要的是,要对自愈控制、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系统的接入、与智能电系统互动等方面进行合理运用。文章主要从配电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描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概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建设是最近几年我国配电网建设的基本趋势,无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软件应用上,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就是在这样的格局中得以不断发展,并且在实际生产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首先对于配电网自动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接着预测实际的发展方向,为未来配电网自动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构建中智能配电网的含义,根据智能配电网的特点对智能配电网的功能提出了要求。对电力系统构建中的智能配电网的系统构成进行探究,提出合理的智能配电网设计思路和有效的设计方法,以促进我国配电网的运行效率,降低电力系统的损失和消耗,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的全面改革进一步深化,智能电网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通过加强对智能电网当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的科学化应用,能有助于智能电网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文章主要对智能电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原理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主要技术和实际应用详细探究,通过此次从理论层面的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加强研究,就能有助于继电保护的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节能以及环保方面的日渐重视以及电网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促使我国的低电压电网线路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作为10k V配电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设备在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对于配电网的实际运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特别的注重变电设备的实际安装质量。文章主要分析10k V配电网中变电设备安装技术方面的应用,进而避免出现安全以及质量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更重视输电网的建设,而对于运行要求不高,对整个电网影响范围不大的10kv配电网的建设较为忽视,所以我国配电网系统基础薄弱。而随着电网改造的进行,配电网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电网结构和安全性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相对来讲,配电网的技术和设备还较为落后。但近年来对用电量需求的增加,使配电网的负荷不断加重,就这对配电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配电线路选择和变电器选择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无功补偿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技术进行了阐述,以便于更好的提高配电网设计的水平和实现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农村和城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设,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我国电力建设随着农村和城市的不断发展,得到了大规模的提升,因此,电网的改造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地区配电网的改革正在大力推行,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优化智能技术的管理方法,以促进农村地区配电网无功智能化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的信息化、智能化是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可满足未来通信系统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的发展需求,该文将从智能配电网现状、5G通信技术特点和智能配电网5G通信技术应用方案3方面论述。5G通信技术将成为支撑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将提高整个电力行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人性化及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