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筑的实质是建筑空间,建筑空间借助建筑界面的围合向人们传递设计者欲想表达的某些信息.建筑界面依存于建筑体块和建筑空间组合形态而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材料与设计及建造技术的发展,建筑界面以及界面的部分之间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界面形态千姿百态,界面的各部分之间不再清晰可辨,而是变得模糊,建筑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试图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阐述建筑界面由传统的清晰走向现代的模糊的转变趋势,并分析了建筑界面走向模糊的要因. 相似文献
2.
指出城市住宅外界面是住区和城市环境的主要围合界面,对居住环境的场所营造具有重要意义,以人的场所体验为依据,通过对不同场所环境下的住宅外界面设计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城市住宅回归城市场所,以积极回应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塑造良好居住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窗"这个元素入手,比较分析了德国和中国窗设计的总特点,并从影响窗形式特征的因素:建筑结构、构造方法、文化和观念、建筑的装饰风格几方面比较分析了中德窗设计的区别.再从窗延伸到建筑外界面,对中德在建筑外界面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界面——从城市空间环境看建筑形态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界面”是从城市形体环境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特殊要素,在城市空间环境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了“界面”的意义和设计原则后认为,用“界面”意识来指导建筑设计,即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和处理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或许会有助于创造城市空间的整体秩序。 相似文献
5.
6.
工业建筑外围护结构所起的作用要比公众所看到的外形、体量和保温、隔热大得多,它要起到提供景观(视野)、空气(通风)、光线(采光)、热量(保温)、降温(隔热)、分割(空间)、保护(力学)和体形(美学)等方面的功能和界面作用。既要适应气候和外界环境,设计出将能耗降低至最小的外围护结构;又要不过多地依赖地区和气候,通过细心地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设计的外围护结构去实现适宜的室内空间和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正大跨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亦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尤其是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对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建筑材料类型的丰富、建筑结构技艺的更迭、建筑设备性能的升级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牵制着建筑形态。本文通过对技术变革剧烈的近现代时期典型建筑界面形态在结构技术及计算技术两个层面的解析,厘清其在技术演进路线上的演绎步进,探讨建筑界面发展趋势,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技术因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形态的整体设计对于塑造新城形象、体现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外部实体空间环境,促进城市持续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该文以昆明呈贡新城为例,探讨新城景观形态设计中的各个要素以及针对各要素的设计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形态的整体设计对于塑造新城形象、体现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外部实体空间环境,促进城市持续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昆明呈贡新城为例,探讨新城景观形态设计中的各个要素以及针对各要素的设计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在城区内部或周边保留了以生态绿地为主的城市大型生态区,但生态区内原有的乡镇建设控制以及生态区边缘与城市中心区的衔接方式往往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难点.研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从空间感知与视线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景观评价影响与空间几何关系转化,针对城市大型生态区内的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提出一套科学完善的控制方法,并落实地块的各类控制指标,实现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之间的无缝衔接,为规划管理和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城市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筑物既要表现个性特色,又要融入整体城市环境中,建筑师尤须谨慎且负起社会责任。以台湾台中市生产力大楼为例,以建筑体量与色彩构成为内涵,并参酌城市意象的地标元素与符号学的象征意义,采用建筑批评的方法,论述建筑造型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借用路易·康的句名言"形式启发功能"来阐述形式对于功能的能动作用,作为对"形式追随功能"思想的有益补充;并三结合个具体的工程设计来说明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拆迁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城市拆迁是不可避免的。城市拆迁在加快城市建设速度.满足公众利益需要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回避的矛盾冲突。制定相对公平合理的政策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妥善解决拆迁工作中的矛盾冲突.要求政府重新界定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管理职能.加快政府职能从“划船”到“掌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15.
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大,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现有住宅区规划模式即“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居住组团”模式所产生的弊端逐渐呈现。随着住宅区设施、绿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宜居环境的探讨。这时,“街坊式”住宅这一传统的居住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自然风景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之后,建立的新的德国城市园林的骨架。文章选取18世纪到19世纪这100年间德国园林优秀的代表作品、园林理论和园林设计师,重点阐述了德国自然风景园林从产生、发展以及衰落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自现代主义建筑发展以来,影响建筑形式的因素众说纷纭,在现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试图将建筑形式的产生归于物质性和技术性的需求和制约的理论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的作用,而本文从文化因素以及非文化因素的角度,分别针对不同因素对建筑形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从而确定文化因素对建筑的形式起首要的影响作用,而非文化因素起一定的限制和修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