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表剂驱是一项驱油效果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但现场采出液乳化现象明显,油水分离困难,因此评价了非离子聚醚破乳剂的破乳效果。结果表明,非离子聚醚破乳剂SJY-1对于聚表剂驱乳状液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当破乳剂浓度为100mg/L时,脱水率由65%增加到95%、油相含水量由47%下降到30%、水相含油量由3455mg/L下降到258mg/L。破乳剂的浓度被增加时,界面剪切粘度下降且界面弹性模量也下降,乳状液界面膜的稳定性被降低,在破乳剂浓度为50mg/L时,界面剪切粘度由2.175mN·s/m下降到0.809mN·s/m、界面弹性模量由3.783mN/m下降到0.987mN/m。非离子聚醚破乳剂的破乳机理为界面膜顶替机理。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田原油属轻质原油,针对低渗透油田采出轻质原油乳状液破乳难度大,低温(<60℃)条件下常规破乳剂破乳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某油田现场采出液制备模拟乳状液,并分别采用瓶试法、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不同类型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以及乳状液的微观动力学变化特性,优选出较佳低温破乳剂配方;应用界面流变仪等探讨油水界面黏弹性、油水界面张力、破乳剂在油水界面的动态吸附规律,揭示低温破乳剂的作用机理;最后,分析模拟现场采出乳状液破乳状态,从乳状液脱水率、挂壁程度及破乳剂质量浓度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了不同类型破乳剂的低温破乳效果。为低渗透油田采出液低温破乳工艺技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及现场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直链和支链结构的醇类、胺类以及稠环树脂为起始剂,通过烷氧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嵌段聚醚型破乳剂。针对新疆塔河油田原油,讨论了聚醚破乳剂的起始剂类型、支化结构、起始剂含量、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质量比值[m(EO)/m(PO)]以及嵌段结构和方式对其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新疆塔河油田原油,合成的多分枝型聚醚破乳剂脱水效果较好;聚醚破乳剂的起始剂质量比在0.3%~1.5%,HLB值在9.5~11.5,破乳脱水效果较好;末端为PEO嵌段的二嵌段聚醚破乳剂脱水速率快,脱水率最高;多嵌段结构聚醚破乳剂脱水速度较慢,但分离出的水色清,污水含油率低。  相似文献   

4.
胜利孤岛注聚原油破乳剂的筛选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孤岛注聚原油乳状液破乳为目的,通过瓶试法和界面性质的测定,筛选了多种类型的原油破乳剂,考察了破乳剂质量浓度、聚合物和原油组分对破乳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结果表明,破乳剂BF-069质量浓度在100mg/L,50℃条件下,脱水率达到70%以上,现场温度稍微升高,脱水率达到85%左右,破乳剂BF-069已在胜利油田应用,现场使用效果良好;聚合物质量浓度在50mg/L时,原油乳状液最难破乳;原油中不同组分对破乳效果的影响不同,油水界面性质的测定表明,胶质和沥青质是影响原油破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辽河曙光稠油乳状液粘度大、破乳难、破乳温度高等问题,以曙光稠油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出沥青质和胶质,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其主要官能团,考察沥青质和胶质对稠油乳状液粘度及破乳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含量胶质、沥青质对稠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证实,沥青质比胶质含有羟基多,分子间氢键作用强烈,更容易造成原油粘稠。随着叫(胶质)、训(沥青质)升高,稠油乳状液脱水率降低,w(沥青质)超过2.1%,或w(胶质)超过32%时,稠油乳状液的破乳十分困难。w(胶质)、w(沥青质)的增高会使破乳剂水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增大,w(沥青质)增加0.7%比叫(胶质)增加7%原油的界面张力升高还要大,所以训(沥青质)的增加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油水界面行为对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在破乳剂作用下原油乳状液的油水界面张力,界面膜强度及破乳脱水率,结果表明,界面张力的变化与体系的初始状态有关,它反映了破乳剂分子在界面上的吸附程度,界面张力的高低不能作为破乳剂破乳效果的依据。具有较强的油水界面吸附能力而又能显著降低界面膜强度的破乳剂分子,能达到较好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Langmuir槽方法,研究了树枝状支链破乳剂多胺聚醚和线型支链破乳剂酚醛树脂聚醚的界面张力及界面扩张流变性质。研究发现:两种破乳剂都有较强的界面活性,树枝状的多胺聚醚不容易在界面上紧密排列,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比酚醛树脂聚醚低。两种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模量随浓度变化通过一个极大值,酚醛树脂聚醚更容易在界面上紧密排列,出现最大模量的浓度为10mg/L,远低于多胺聚醚的50mg/L。线型的酚醛树脂聚醚具有较强的顶替作用,界面膜性质主要由酚醛树脂聚醚决定;树枝状的多胺聚醚与原油中活性组分形成混合吸附膜,不利于破乳。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弱碱石油磺酸盐三元驱乳状液破乳难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SY-686破乳剂的破乳性能、通过单滴法研究了破乳剂对油滴聚并的影响,同时评价了破乳剂对界面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Y-686非离子聚醚破乳剂在浓度为50mg·L~(-1)时,破乳后脱水率为84.4%、油相含水率为25.6%、水相含油量为300.7mg·L~(-1);增加破乳剂浓度,有利于油滴聚并,且界面剪切粘度和界面剪切弹性模量降低,最终达到破乳目的。因此,SY-686破乳剂主要通过对界面膜的影响来达到破乳效果,破乳机理主要为界面膜顶替机理。  相似文献   

9.
嵌段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破乳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高含沥青质原油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和PEO/PPO比值的嵌段聚醚型破乳剂,并考察了其对高含沥青原油的破乳脱水规律。选出了适合高含沥青质原油破乳剂的分子量和PEO/PPO比值。并在此基础上复配了两种助剂,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效果起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瓶试法考察了直链型、支链型及超支化型聚醚破乳剂及其与阳离子反相破乳剂协同作用对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酰胺-胺聚醚破乳剂与阳离子反相破乳剂协同作用对模拟疏水缔合聚合物驱乳状液有良好的破乳效果,随着聚醚破乳剂分子结构中环氧乙烷(EO)数增加,破乳效果增强,破乳剂最佳的EO/PO质量比为1/1。聚酰胺-胺聚醚破乳剂能显著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模量,表明该破乳剂分子易于在油水界面吸附,并破坏原乳状液界面膜的强度,从而有利于破乳。  相似文献   

11.
HPAM对孤岛原油及沥青质油水界面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测定了孤岛原油及沥青质模型油的界面特性,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浓度对这些界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HPAM会使孤岛原油模型油及沥青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上升,但随着HPAM浓度增加,界面张力基本保持不变。当水溶液中HPAM的质量浓度大于5.0mg/L时,孤岛原油模型油及沥青质模型油与模拟水的界面剪切粘度随HPAM浓度增大明显增加,随着体系老化时间从1h增加到12h,其界面剪切粘度也有所增加。另外,HPAM还使得原油及沥青质模型油与模拟水体系所形成的O/W型乳状液的油珠表面Zeta电位变大。  相似文献   

12.
The influence of petroleum sulphonate (TRS) on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the emulsions formed by formation water and asphaltene, resin and crude model oils from Gudong crude oil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ement of interfacial shear viscosity, interfacial tension (IFT) and emulsion stability. With increasing petroleum sulphonate concentration, IFT between the formation water and the asphaltene, resin and crude model oil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interfacial shear viscosity and emulsion stability of asphaltene and crude model oil system increase for the petroleum sulphon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0.1% to 0.3%, and decrease slight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urfactant is 0.5%. There exist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facial shear viscos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emulsions formed by asphaltene or crude model oils and petroleum sulphonate solution. The stability of the emulsions is determined by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ial film formed of petroleum sulphonate molecules and the natural interfacial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asphaltene fraction and the crude oil. The asphaltene in the crude oil plays a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emulsions.  相似文献   

13.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黏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胜利埕东油田聚合物强化泡沫复合驱中聚合物和/或发泡剂质量浓度对油水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聚合物质量浓度增加,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剪切黏度和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而随发泡剂质量浓度增加,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降低,界面剪切黏度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很小,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原油模拟油与含聚合物和发泡剂的模拟水间所形成的W/O乳状液稳定性随聚合物和/或发泡剂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测定了胜利坨一原油模拟油与采出水间的界面特性,并研究了聚合物3530S浓度对这些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采出水中含有固体悬浮物,使得过滤后采出水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降低;模拟水中加入聚合物后,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及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均增大,原油与含聚合物溶液的模拟水间所形成的W/O乳状液稳定性随聚合物浓度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存在一个使乳状液最稳定的聚合物浓度。  相似文献   

15.
以油含量、固含量、界面张力及界面剪切黏度为指标,研究了阻垢剂羟基亚乙基二膦酸(HEDP)对胜利油田原油、模拟固体颗粒与模拟水所形成的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EDP浓度增加,悬浮液体系中固含量增加,油含量降低。当HEDP浓度为0~120 mg/L时,体系中固含量由136 mg/L增加至260 mg/L,而油含量由818 mg/L降至421 mg/L。HEDP浓度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而界面剪切黏度增大,悬浮液体系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林云  林梅钦  方洪波 《应用化工》2012,41(5):761-765,770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聚合物3530S对胜利坨一原油各组分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及胶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低于蜡组分模型油,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主要为沥青质和胶质。聚合物加入模拟水后,含有聚合物的模拟水与沥青质、胶质及蜡组分模型油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与界面张力均上升,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降低。沥青质和胶质模型油与含聚合物3530S的模拟水所形成的W/O乳状液较蜡组分模型油所形成的W/O乳状液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孤岛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乳状液稳定性实验考察了孤岛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剪切作用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原油作用1d和54d,所测得其浓相体积分数很快接近零,即HPAM与原油所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低。而当溶液中存在50μg/g固体颗粒蒙脱土时,测得其与原油作用1d和54d后的浓相体积分数都约0.08。当溶液中同时含有固体颗粒与HPAM时,测得其与原油作用后所形成的乳状液浓相体积分数很快达到零,固体颗粒与HPAM的协同作用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另外,随着盐浓度、温度的增加,孤岛原油所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降低。在30000r/min高速剪切作用下,测得聚合物、固体颗粒模拟水体系与原油间所形成的乳状液浓相体积分数约为0.3,可形成较稳定的乳状液。  相似文献   

18.
界面剪切黏度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郭继香  吴肇亮  李明远  林梅钦 《精细化工》2003,20(11):660-662,688
对孤东一号联合站及孤东四号联合站(简称孤东1#及孤东4#)两种原油及其分离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配成模拟油,测定了模拟油与碱水〔w(Na2CO3)=1 2%〕体系的界面剪切黏度。原油浓度越大,界面剪切黏度越大;沥青质模拟油/碱水界面剪切黏度最大,在油/碱水间形成了一定强度的界面膜,膜的强度大于饱和分、芳香分、胶质的界面膜强度;孤东4#沥青质模拟油/碱水的界面剪切黏度大于孤东1#沥青质的界面剪切黏度。在剪切速率为0 3rad·s-1时,原油及胶质的油/碱水界面剪切黏度不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玉江 《应用化工》2010,39(3):318-322,328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测定了胜利坨11南原油模拟油与采出水间的界面特性,研究了聚合物、交联剂及弱凝胶对这些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水中加入聚合物、弱凝胶后,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界面剪切粘度和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原油与含聚合物和弱凝胶的模拟水间所形成的W/O和O/W乳状液稳定性随聚合物、弱凝胶浓度增加而增强;交联剂对原油模拟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性质及所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