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对茜素红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加入量、接触时间、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量10g/L、接触时间3h、温度为35℃时活性炭对茜素红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主要为单分子层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2.
使用活性炭作为分离低聚木糖中木二糖的吸附介质,通过采用水和乙醇作为洗脱剂,测定流出液中还原糖和总糖的浓度以确定活性炭柱对糖液的吸附曲线。通过计算得出:活性炭柱吸附能力分率为66.7%,最大吸附容量为60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木二糖含量为指标检测乙醇溶液和蒸馏水的洗脱组分发现:采用10%乙醇洗脱时能得到木二糖单一组分。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为了解活性炭孔隙结构及被吸附化合物的性质对吸附效率的影响,测定了纯丙酮气体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及不同结构活性炭对烟气羰基物的吸附效率。分别用Langmuir模型和D-R模型对活性炭上丙酮气体的吸附数据进行拟合,从模型拟合精度及吸附热预测角度对Langmuir模型及D-R模型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分析了吸附效率与模型参数间的关系以及模型参数与活性炭结构和被吸附化合物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与Langmuir模型相比,D-R模型对活性炭上纯丙酮气体吸附数据的拟合相关系数更高,平均相对标准偏差更低,拟合结果更好。②由10-4-3型势函数计算得到活性炭上纯丙酮气体的理论吸附热为17.9 kJ/mol,吸附热较小,说明此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D-R模型吸附热预测值为15.8 kJ/mol,与理论计算值较为接近;Langmuir模型吸附热预测值为40.7 kJ/mol,比理论计算值偏大较多。③实现活性炭对不同化合物吸附效率预测的关键是对化合物吸附热的预测。吸附效率主要与吸附温度,活性炭的用量、孔容,化合物的分子量,碰撞直径和能量参数有关。通过分析吸附能可以推断孔径对吸附效率及吸附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苏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22-23,3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凸显出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我国非常注重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治理,而现阶段,最常见的末端治理技术就是活性炭吸附治理技术.因此,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在处理有...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臭氧氧化与活性炭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毛皮染色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过程,在(0~22.6)min和(22.6~30)min的时段内臭氧氧化反应均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的速率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0,但拟合得到的反应速率方程斜率前段是后段的3.5倍,说明臭氧氧化初期反应速率较高,氧化作用较强。活性炭对毛皮染色废水的臭氧氧化具有辅助协同作用,可强化臭氧氧化能力。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法对毛皮染色废水的色度和CODCr去除率均较单独使用有较大提高,尤其对增强色度去除效果最为显著。当臭氧流量为1600mg/h、活性炭用量为10g/L、反应时间为20min时,CODCr、色度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1.11%、85.71%。 相似文献
11.
1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是影响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选用相同的活化工艺,制备相似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的活性炭毡和活性炭布,讨论在比表面积相近的情况下,活性炭纤维的形态和厚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活性炭毡的吸附性能略优于活性炭布,活性炭纤维的吸附能力并不随着活性炭织物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14.
测定了不同结构特性活性炭对烟气羰基化合物的过滤效率,讨论了活性炭结构特性及烟气化合物性质对烟气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活性炭的过滤效率主要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有关,在用量一定的情况下,微孔含量越多、比表面积越大,则过滤效率越高;2)过滤效率受孔径分布的影响,不同的孔在吸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微孔滞留小分子的能力强,在气相吸附中起主要的吸附作用,同时微孔传质阻力大,在微孔含量接近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大中孔等过渡孔有利于化合物的吸附;3)在不显著增加滤嘴吸阻的前提下,活性炭的粒度越小越好;4)过滤效率与化合物的分子量和沸点密切相关,在不受传质阻力限制的情况下,化合物的沸点越高,则过滤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浑浊问题,该研究从白酒风味物质测定及添加试验方面对白酒浑浊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通过浊度计掐头与活性炭吸附的联用技术对酒样进行除浊处理。结果表明,酒体浑浊现象与所含三种高级脂肪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含量及环境温度有关。在10 ℃条件下,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总含量>250 mg/L的酒样有浑浊风险。采用浊度计掐去1.94 NTU的酒头能够避免酒体浑浊的风险。对酒头进行0.05%的活性炭吸处理36 h,在保障酒体风味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还能基本维持原有的香气,适用于酒厂生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助SEM观察了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分析了模拟染料废水吸附前后的吸光度变化,以考察颗粒活性炭种类、目数、染料废水浓度、pH值、吸附温度及时间对染液吸附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的吸附脱色效果较煤质、果壳活性炭好;活性炭目数越大,其吸附脱色效果越好;活性炭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效果随染料浓度的增大而呈线性函数下降;酸性环境下活性炭的吸附脱色效果好于碱性环境,pH值为5.5时,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温度越高,脱色率越高,但升至一定温度后对吸附脱色效果增加不再显著;达平衡吸附前,增加吸附时间对活性炭的吸附脱色效果增加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中重点研究了活性炭对谷氨酸在等电点转晶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活性炭均能有效缩短转晶时间,以木制活性炭ZK-200型号最佳,在添加量为1.2%时,转晶时间从31 min缩短为19 min,转晶后谷氨酸的色价仅为0.003,透光率达83.9%,脱色率高达94.6%。进一步研究了代表性杂质丙氨酸在转晶过程中对β型晶核的成核速率及转晶时间的影响规律,阐明了添加活性炭加快转晶速率的机理。添加活性炭实现等电点原位转晶,不仅避免了Na+的引入,还有利于改善转晶后谷氨酸晶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辐射和磷酸-磷酸氢二铵复合活化法,由废旧亚麻织物制备出亚麻基活性炭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的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用于甲基橙染料模拟废水的吸附,探讨了时间、pH值、甲基橙染液初始质量浓度、亚麻基活性炭纤维的投加量等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较小的微晶结构,最大吸附量可达154.525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内部扩散模型表明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9.
改性活性炭对氨气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othem滴定法及动态吸附法对柠檬酸、NaOH溶液处理活性炭后其表面化学特征及吸附氨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NaOH溶液处理的活性炭有效地增加了表面羧基、酚羟基及内酯基含量,提高活性炭的表面亲水性及表面总酸度,而活性炭吸附氨气穿透时间与其表面酚羟基、内酯基和羧基的总含量呈正比关系.而且,40%柠檬酸溶液处理与45% NaOH溶液处理后活性炭吸附氨气穿透时间分别增长2倍及5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