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改进长水口机械手结构,采用一种新型浸入式开浇长水口,开浇前进行包盖吹氩、浇注过程中对长水 口、浸入式水口板间进行吹氩保护,避免空气进入钢包注流、中间包冲击区、开浇初期钢水、中间包注流等区域,防 止钢水二次氧化,减少了浇注过程中钢水铝损和钢中[N]质量分数,提高了连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主要措施包括:a.出钢挡渣、扒渣、炉渣改性;b.真空精炼并吹气搅拌以有效去除夹杂;c.钢包到中间包、中间包到结晶器惰性气体保护浇注,中间包吹氩实现惰性气氛浇注,中间包密封或真空浇注等;d.钢包、中间包下渣检测,中间包采用防涡流技术;e.钢包全自动开浇和浸入式开浇技术;f.中间包使用挡墙、坝、阻流器控制钢水流  相似文献   

3.
钢水在浇注过程中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空气很容易进入钢水并导致其氧含量和氮含量增加,从而恶化钢水质量。通过研究首钢京唐公司MCCR产线连铸保护浇注工艺,分析了钢包自开率、钢包下渣检测系统、钢包长水口+中间包保护浇注等因素对保护浇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浇注措施。实施后,中间包铝损和铝比合格率不断上升,铸机保护浇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中间包的作用主要是稳定钢水流、减压、减小钢流对结晶器中坯壳的冲刷,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上浮,提高铸坯质量;对多流连铸机;中间包可起钢水分流作用;在多炉连浇时中间包存储的钢水可在换包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近来出现了在中间包处增设调控钢水温度的设备,实现了连铸机钢水的恒温浇注,减少了拉漏  相似文献   

5.
本专利介绍的是用于中间包的钢水涡流抑制装置。该中间包由铜包通过浇注管注入钢流的浇注段和上浮段组成。从上浮段流出的无夹杂钢水通过长水口流入连铸结晶器。涡流抑制装置是一个由耐火材料制成的闭合的盒子,盒子上有一顶盖,顶盖上有一个接到浇注管底端的开孔,在盒子的各侧墙上开了许多方孔,使进入盒内的钢水以降低了能量的亚流形式流出盒外。闭合盒子的侧墙及其开孔的设计十分合理,从而使各条亚流都从各自的开孔流出并撞击到中间包的壁上,而且其流动方向基本上是垂直于中间包壁的。这种中间包钢水涡流的抑制装置的重要功能是可以有效地消耗钢流进入中间包的动能和缩短注流在中间包钢水内的穿透深度,因而可防止在浇注段内形成的渣被进入结晶器内的钢流带走。  相似文献   

6.
六流小方坯连铸不同结构中间包的热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测定了两种隔墙形式的六流中间包在盛钢浇注期的钢水温度和包衬温度,在比较各流钢水温度均匀性的同时,并结合传热数学模型分析了它的热工性能。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都证明新式隔墙中间包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连铸中间包钢水的清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宝山钢铁(集团)公司60t中间包,通过系统取样,研究了钢水流动控制、覆盖剂、内衬材质及保护浇注对中间包钢水清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间包适当位置使用挡墙、坝和过滤器有利于促进夹杂物的去除;使用高碱度、低SiO2的覆盖剂及MgO-CaO质内衬有利于改善钢水的清洁度;长水口保护浇注可使钢水中吸氮量降至(3~5)×10-4%。同时,运用K—ε双方程模型计算了中间包三维流场,从数学模型上分析了中间包流动控制装置对去除夹杂物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中间包钢水清洁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间包复合反射隔热保温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控制钢水浇注温度,保证钢水温度的稳定性,针对中间包隔热保温层和包壳防腐绝热涂层,以微观传热学为基础,研制开发了中间包包壳内表面氧乙炔火焰热喷涂纳米Al2O3涂层和粘贴复合反射绝热板的反射隔热保温技术,使中间包外壁温度下降了50~100℃,保证了钢水温度的稳定性,有利于控制钢水浇注温度。  相似文献   

9.
王建军  孙束 《炼钢》1995,11(5):16-20
利用数模对新设计的六流小方坯连铸机中间包三维流场、浓度场、温度场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挡墙结构,使中间包钢水流动合理,温度分布均匀。6个水口的钢水测量平均停留时间和钢水温度的计算值分别是480s、378s、417s和1549℃、1547℃、1542℃,与实际使用后的测量值非常接近。解决了六流中间包浇注过程中1、6流温度偏低,容易堵塞水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低碳钢中间包钢水[O]含量高,钢水洁净度低,连铸浇注过程水口容易堵塞的问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钢包渣改质工艺,有效降低了超低碳钢中间包钢水[O]含量,平均达到22.9 ppm,较改进前降低了6.42 ppm,提高了钢水纯净度,满足了连铸浇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发防止钢水浇注过程中二次氧化的钢包长水口弥散立体式氩气密封环、中间包弧形预埋式吹氩包盖、钢包无氧化开浇新技术、冲击区三重全封闭保护技术、中间包水口全封闭氩气保护机构等保护浇注新技术.设计开发中间包内钢液净化装置,将气幕挡墙与湍流控制器、挡墙、挡坝组合优化设置,氩气透过弥散式气幕挡墙上浮形成一道微气泡气幕屏障,捕捉钢液...  相似文献   

12.
2提高连铸坯洁净度技术连铸过程中生产洁净钢,一方面是去除液体钢中氧化物夹杂,进一步净化进入结晶器的钢水,另一方面是防止钢水的再污染。对于液体钢中夹杂物去除主要决定于夹杂物形成、夹杂物传输到钢——渣界面和渣相吸附夹杂物。对于防止连铸过程钢水再污染,主要决定于:(1)钢水二次氧化;(2)钢水与环境、钢水与空气、钢水与耐材相互作用;(3)钢液流动与液面稳定性(渣-钢界面紊流、涡流);(4)渣钢浮化卷渣。2.1生产洁净钢主要控制技术(1)保护浇注技术常用的钢水密封保护如:中间包密封、钢包→中间包采用注流长水口 吹氩保护,中间包→结晶器…  相似文献   

13.
中间包内钢水控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发展,分析了中间包内钢水的流动特性及控流装置对钢水流动状态的影响,论述了改进中间包内的控流装置可以明显改变钢水流动状态,中间包内同时应用堰、坝、湍流控制器及多孔挡墙或气幕挡墙,能够延长钢水在中间包内的滞留时间,有效去除钢中夹杂,提高中间包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TISI J》1983年第23卷,第9期报道:在连铸生产中,中间包钢水温度在浇注开浇阶段,钢水温度降低。浇注中期,注温恢复正常。浇注后期,注温又有所降低。中间包钢水温度皮动情况不仅明显地影响注流质量,而且也会给生产带来操作事故,如中间包漏纲或水口堵塞。  相似文献   

15.
张霞 《中国冶金》2009,19(8):30-30
通过对连铸过程生产实践的总结以及现场数据分析,研究了太钢在生产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时连铸过程中间包钢水增碳、二次氧化、钢水吸氮以及在冷轧过程中钢板表面重皮、夹杂缺陷等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专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中间包覆盖剂和结晶器保护渣、加强钢水从大包至中间包保护浇注、稳定连铸过程拉速和液面自动检测控制等措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钢厂现有四流大方坯T型中间包冲击区小、湍流比较严重、近端和远端出流钢水温度不均等问题,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1∶3的物理模型,研究了不同结构的挡墙、导流孔和湍流抑制器对中间包内流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水力模拟研究,对现有控流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提出优化的中间包控流结构D1方案:采用湍流控制器,V型堰上开低孔,在近端和远端两流间加一道200 mm高的低坝。优化方案冲击区容积占整包容积提升至30%;活塞区体积分数远端为18%,近端为17%;死区体积分数远端为10%,近端为10%。现场实测分析可知,优化方案克服了原设计中间包的不足,中间冲击区和浇注区(远端、近端流之间)的温差显著降低,相较于原有中包结构冲击区和浇注区(远端、近端流之间)温差均值为10 K,优化中间包结构的冲击区和浇注区(远端、近端流中间)的温度温差降低至5 K,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过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连铸中间包是一个由钢壳和耐火材料组合的容器,承接和分配从钢包浇注下来的钢水,并具有降低钢水静压力、促使钢水中夹杂物上浮、实现多炉连浇的作用。本文根据棒材厂连铸中间包使用情况,克服困难,采取措施,使中间包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钢水过程热损失主要为钢水的辐射散热,对流传热和钢包、中间包耐火材料的吸热。为了减少钢水的过程温降,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钢包保温层,降低包衬的导热系数,减轻包衬的热损失;对脱氧合金化用合金进行烘烤,提高合金加入钢水前的温度;大包加保温盖,实施全程保护浇注等。改进后,平均出钢温度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纪绯 《冶金译丛》1997,(1):24-31
优质钢的纯净度取决于工厂试验的全面计划,通过测定钢水中的全氧量、钢水的吸氮,中间包中的钢渣成分及采用成品带卷的实验检验,罐头盒生产线上实验带卷的试验等方法可以掳出成效,工厂试验包括对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生产工艺,钢包水口保护套,钢包敝开浇注生产工艺,中间包流量控制装置,中间包保护渣及浸入式水口更换工艺等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终型异形坯连铸机的中间包、水口、滑块、耐火材料等设计,实现了异形坯连铸机双注流保护浇注,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有效地防止了钢水的二次氧化,比采用敞开浇注工艺,轧材的平均氮含量降低了12×10-6,平均氧含量降低了10×10-6,为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