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我国曾推广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但由于作业方式、安全防护用具、操作步骤及后备安全防护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部分地区停止了该项作业。目前,为提高配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各供电单位对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不少单位设立或重组了作业队伍,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及安全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方式及安全防护 ,并对不同作业方式的特点及防护重点进行了分析 ,还介绍了安全防护用具的主要技术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配电网带电作业的特点,对配电网带电作业的方式、人体防护用具及操作要求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送配电带电作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毅  王力农  邹伟 《电力设备》2003,4(2):35-39
介绍了近年来送配电带电作业在技术理论、工器具、标准制定、作业方式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针对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绝缘工具、保护间隙等关系安全作业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及作业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供电可靠性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国内外供电可靠性对比见表1。随着配电网向大容量、高负荷、密集布局发展,对供电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力开展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60-80年代初期,国内曾推广开展配电网的带电作业,但由于缺乏合适的人身安全防护用具及绝缘遮盖用具,造成配电网带电作业事故较多,导致部分地区停止了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因此,要开展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加强新型材料的试验与应用,加快开发研制适用于配电网带电作业的绝缘穿戴用具并使…  相似文献   

6.
针对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存在作业环境复杂等安全风险,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东莞某镇同塔多回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建立了包括作业环境、人员素质、作业机具与防护、安全作业综合管理、现场管理等配电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定量分析,分析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危险因素,确定了该镇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等级。根据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评价计算结果,该镇同塔多回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处于较好的状态,该法为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直流输电线路特点以及银东直流输电线路山西段运行维护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及世界各国关于直流输电的研究成果及50余年来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经验,对±660 kV直流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基础研究、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护用具、作业方式、作业工具等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当前应开展的工作,以保证±660 kV直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6~10kV配电网络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电力基础设施,为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经济性,就必须大力开展配电线路的带电抢修和维护作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是作业人员通过使用绝缘工具、绝缘斗臂车等对带电设施实施的作业,这项作业要求作业人员具备熟练的作业能力,严格按照正确的作业方法和步骤,正确地配戴好绝缘保护用具,安装和设置绝缘遮蔽用具,并通过现场严谨的管理和监护,实现作业的安全和高效。1作业前的准备及安全事项1.1作业人员的安排带电作业班长应在进入作业的前一天完成指派作业人员的工作。在进入作业的当天,如发现某作…  相似文献   

9.
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三相导线之间的空间距离小,而且配电设施密集,作业空间窄小,在人体活动范围内很容易触及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因此,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等电位作业方式在配电网的带电作业中不可采用。为了防止距离太小发生相间短路、相对地短路事故,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时必须采用主、辅绝缘相结合、多层后备绝缘防护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10.
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对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在各典型作业位置的体表场强进行了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特征,归纳了体表场强的变化情况,发现特高压直流线路带电作业人员的体表场强值明显小于特高压交流线路,并对其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研制的特高压交直流带电作业用屏蔽服防护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特高压交流线路等电位作业时,屏蔽服内交流场强为2~10 kV/m;在特高压直流线路等电位作业时,屏蔽服内的直流合成场强为0.7~2.3 kV/m,均符合国家标准"15 kV/m"的规定,满足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要求。最后根据带电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及安全防护用具的研究结果,制定了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戢光照  赵渊 《电工技术》2020,(24):117-119
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电场,因此在带电作业中的安全防护十分重要,对此开展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通过分析输电线路导线带电补修作业方式,针对500kV电压等级以下、750kV、1000kV输电线路特点,给出强电场安全防护、电流安全防护及感应电压安全防护等措施,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6kV~10kV配电线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电力基础设施.它具有网络复杂、覆盖面大的特点.随着生产、生活用电设施的日益普及,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经济性,就必须大力开展配电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作业.为促进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特点和安全防护要求,编写了本标准.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吸取全国各地电力部门开展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经验,并广泛征求了从事带电作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带电作业是提高10 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红河电网10 kV配电网的带电作业为例,从工前准备、带电作业申请、作业中的步骤、完工后的总结入手,分析整个流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以期提高10 kV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安全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近年来送配电带电作业在技术理论、工器具、标准制订、作业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 ,针对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绝缘工具、保护间隙等关系安全作业的重要因素及相关标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000 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辉  纪建民 《电力设备》2006,7(7):27-29
依据我国及世界各国特高压输电研究成果、前苏联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我国的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我国开展带电作业50余年的经验,对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的运行维护情况以及带电作业所需进行的基础研究、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护用具、作业方式、作业工具等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当前应立即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易辉  纪建民 《山西电力》2006,(Z1):47-49
依据我国及世界各国特高压输电研究成果,前苏联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我国的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我国开展带电作业50余年的经验,对1 000 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的运行维护以及带电作业所需进行的基础研究、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护用具、作业方式、作业工具等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当前应立即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配电网带电作业的的特点,作业方法、安全防护等问题,并对带电作业的各种工器具的预防性试验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供电企业大量开展配电不停电作业,尽可能地用带电作业方式对配电网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以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绝缘斗臂车作业法是配电不停电作业中应用最为广泛、效率最高的作业方法。介绍了绝缘斗臂车在配电不停电作业中的应用,分析了选型和日常维护保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升安全水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超高压输电线路,特别是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电场很强,故带电作业中的安全防护十分必要。分别讨论了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强电场、电流及静电感应对带电作业人员安全的影响;介绍了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用具屏蔽服和静电防护服的原理及功能;讨论了≤5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进入等电位人员体表场强规律,并针对安全影响因素对≤5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进行了研究;在750 kV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研究中,重点进行了750 kV带电作业用屏蔽服的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衣服的屏蔽效率、电阻及制作特点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1 000 kV输电线路电压更高、电场更强的特点,提出了1 0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000 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各类型杆塔结构、邻近作业安全措施、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组合间隙、进入等电位方式、强电场防护等各项技术分析,确定了邻近作业及等电位作业方式,提出了人体安全防护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特高压带电作业的基本经验,对特高压其它带电作业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