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理论方程上,看不出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的精度会随地下结构埋深而变化,因此为确定其精度,设定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埋深的城市轨道交通箱型地下结构为基准模型。使用反应加速度法、反应位移法、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和时间历程法计算基准模型的结构内力,评价前三种方法随埋深变化的精度。结果表明:前三种方法的精度会受到场地类型、土层厚度和结构埋深的影响;若以时间历程法为基准,反应位移法的精度要低于反应加速度法和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和修正反应位移法的精度受埋深影响较小,反应位移法在埋深较小时精度尚可。  相似文献   

2.
国内目前的房屋基础按其埋深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浅基础主要以扩展基础为主,扩展基础系指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扩展独立柱基础的抗冲切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Rayleigh波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晶波  李彬 《工程力学》2006,23(10):132-135,131
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提出了Rayleigh波的时域波动输入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Rayleigh波作用下地下隧道的动力反应特性,重点研究了埋深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波动输入方法具有良好的模拟精度;Rayleigh波对浅埋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影响显著;存在临界埋深D0,当结构埋深D>D0时,随着埋深的增加,结构动力反应逐渐减小;当D相似文献   

4.
从理论方程上,看不出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的精度会随地下结构埋深而变化,因此为确定其精度,设定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埋深的城市轨道交通箱型地下结构为基准模型。使用反应加速度法、反应位移法、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和时间历程法计算基准模型的结构内力,评价前三种方法随埋深变化的精度。结果表明:前三种方法的精度会受到场地类型、土层厚度和结构埋深的影响;若以时间历程法为基准,反应位移法的精度要低于反应加速度法和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和修正反应位移法的精度受埋深影响较小,反应位移法在埋深较小时精度尚可。  相似文献   

5.
采用Fluent软件对地源热泵桩基埋管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桩基深度和流速对传热的影响:埋深从20m增加到40m,桩基单U型埋管的单位埋深换热量减小约21%;随着设计流速增大,单U型埋管的单位埋深换热量增加,且随流速的增加,换热量增加速度减慢。上述结果可为垂直桩基地埋管的选型及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线热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土壤的初始温度、盘管的入口水温、盘管流体流速及运行工况等因素对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单井埋深的影响;提出了以盘管内流体温度梯度和单位管长换热量为判定依据的确定地下埋管换热器单井埋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混凝土排桩作为地基中主动隔振屏障时,桩屏障后地基深处隔振变化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路基-地基三维模型;以振幅降低比作为隔振效果评价指标,将排桩的桩长、埋深及桩间距作为影响地基深处隔振效果的研究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桩长、减小埋深以及减小桩间距等方式是降低路基边坡处振动的有效措施;随着桩长增加,地基深度方向隔振效果变好,桩长为15 m时,地基深度方向整体隔振效果已较优;埋深变化对地基深度方向隔振效果影响较明显,埋深越大,地基深处隔振效果越差,当埋深为5 m时,深度方向隔振效果已较差,减小埋深是提升深度方向隔振效果的有效措施;随桩间距越大,地基深度方向隔振效果越差,布置桩时,适当减小桩间距有利于降低列车诱发的深度方向的振动。  相似文献   

8.
针对浅基础设计时基础材料和类型的选择、基础埋深的选择、基础宽度的选择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及特殊场地条件下遇到一些情况时浅基础地基或基础如何进行局部处理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埋置基础近似动力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适用于筏形和箱形类基础的地基离散模型,建立上部结构-基础-地基系统在时域内的运动方程。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高层筒体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讨论了不同场地,不同地震输入以及基础埋深等因素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某工厂在技改过程中,引进新设备,需要在原厂房内修建设备基础,设备基础为深8m、内径2m、底部封闭的圆筒,作用在圆筒壁上的设备自重为100KN。原厂房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埋深1.5m,基础边离设备基础边2m。,为了确保新增的基础在施工及使  相似文献   

11.
振动台试验(单位重力加速度下)为开展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工作常用的试验方法,但已开展试验结果的差异较大,有时地下结构模型在极罕遇地震作用后仍然基本完好,这对获取期望的损伤破坏试验结果带来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模型结构埋深即为关键影响参数之一。该文结合自由场大型振动台试验和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分析埋深对地下结构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自由场振动台试验获取分析自由场土体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沿埋深方向的位移、剪应力、剪应变和加速度分布,并基于此,结合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开展不同埋深模型结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埋深不同本质上改变了模型结构所受土体变形、剪力和惯性力大小,但这些改变与结构埋深的相似比无直接关系,仅与土体本身特性和外荷载等信息有关。因此在开展试验设计时,应结合场地的地震响应来确定模型结构的埋深。在振动台试验中,土体的变形对模型结构的地震响应起决定性作用,此部分作用约占总响应的70%~80%,将结构埋置于场地最大相对变形区域可获取模型结构最不利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2.
泰州大桥中塔沉井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州大桥中塔位于江中心,基础覆盖层高达200 m。通过多方面比选,基础采用58 m×44 m四角倒圆的矩形沉井,高76 m。为确保泰州大桥中塔沉井基础的安全和稳定,开展了1∶100的模型试验,获取了泰州大桥沉井极限承载力以及沉井埋深、土体含水量、侧壁摩阻力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火电厂施工中,地下电缆隧道设计标高一般为-3m左右,而主厂房除氧煤仓间及集控楼框架基础通常埋深为5~9m。在一些地区,由于地基持力层变化等原因通常存在基础超深超挖的情况,有些主厂房框架基础的实际埋深甚至达到10m左右。火电厂大多临水而建,地下水位较高,因而贯穿性裂缝的直接后果便可能是漏水和渗水,这将严重影响后续的电气施工和机组投运后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4.
海底管道受坠物撞击的损伤分析中,海床土体是不宜忽略的因素。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算法(CEL法),该文建立了模拟坠物撞击海底管道过程中土体变形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二者结果吻合较好。针对粘土海床,分析了海床柔性、海床土质、管道埋深、摩擦及坠物形状对海底管道损伤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裸置管道,海床柔性使一部分撞击能量转化为管道的整体变形,减轻管道局部损伤;对于埋置管道,基于软件的二次开发,考虑了正常固结粘土及均质粘土两种情况,二者的安全埋深相差较大。综合考虑上述土质的影响,2 m的埋深可提供有效的保护;埋深超过1 m时,坠物与土体间的摩擦系数对管道损伤的影响更加明显;形状尖锐的坠物受到土体的阻力较小,对管道造成的损伤程度较大。不同形状的坠物撞击管道时,管道的变形特征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管道的风险评估及安全埋深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网状阳极对储罐底板阴极保护电位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建立了储罐底板外侧阴极保护电位分布的数学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计算在网状阳极的阴极保护下储罐底板外侧的阴极保护电位;研究了不同埋深的网状阳极、不同电阻率的沥青砂层和砂垫层对阴极保护电位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状阳极的埋深对保护电位分布均匀的性影响较大;沥青砂层的电阻率对保护电位分布的均匀性影响较小;随砂垫层电阻率的增大,保护电位正向偏移;计算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保护电位的分布,可以为阳极的埋深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单U和双U两种形式不同回填料的地埋管的大地有效导热系数进行现场测试。测试中,每个测孔保持流量不变,在测量时间(50h)相同的情况下,测试并分析地埋管单位埋深加热功率的变化对大地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U管还是双U管,单位埋深加热功率越大,导热系数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埋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自制埋管换热器换热实验台为原型建立模型,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进水40℃、45℃、50℃三种工况下连续运行8小时后,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的温度分布,并用埋管换热器换热实验台做相同工况下的换热实验,取埋深4m、埋深3m、埋深2m处共计12个测温点进行比对,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并指导数值模拟模型的修正,最后利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的温度场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刻、准确的把握交岔点支巷掘进对交岔点稳定性的影响。口煤矿为本次观测对象。采用多点位移计对巷道表面变形和深基点变形进行实测稳定性做了较全面的探讨。以及各巷道围岩各岩层在深井高应力情况下的变形情况,本文选定山东唐并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对埋深1000m左右的煤矿巷道交岔点结合上述得到的数据以及考虑巷道埋深。本文提出和分析了巷道交岔点的结构特性。井下监测结果清楚表明:即使在围岩体强度相对较高情况下,大跨度、大埋深仍然是影响巷道交岔点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地铁曲线波磨地段振动特性影响因素,建立车辆-轨道及轨道-隧道-大地模型,分析不同波磨波深、隧道埋深、轨道减振措施下隧道壁及地面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减小钢轨波磨波深或增加隧道埋深,隧道壁和地面的垂向最大加速度和加速度分频最大振级均有减小趋势;采取不同轨道减振措施时,浮置板的减振效果最佳;隧道埋深和轨道减振措施的改变,不会改变隧道壁和地面加速度峰值的频段区间及加速度分频最大振级的中心频率;振动在隧道壁传递到地面的过程中高频衰减较快。  相似文献   

20.
常规设计的地埋管换热器会出现埋管占地面积大、钻井费用过高的问题。本文以地埋管常规设计工况为基础,建立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模型,优化换热器的布置形式。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布置形式,优化模型可得到较小的埋管间距和埋深,其中:制冷工况下,土壤温度变化量为3~10 K时,对应的最小埋管间距范围为0.7~3.5 m,对应的最小埋深范围为20~110 m;制热工况下,土壤温度变化量为3~10 K时,对应的最小埋管间距范围为0.4~2.0 m,对应的最小埋深范围为5~35 m。通过随机组合埋深及埋管间距进一步优化研究发现:埋深大于25 m时,占地面积小于常规占地面积;埋管间距大于1 m时,钻井总费用的比值都小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