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力发电》1985年第3期,发表了“寒潮引起的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一文(以下简称“原文”),读后觉得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原文作者引用了半无限体外界气温为谐周期变化,并将在热传导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求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的计算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刊在 2 0 0 3年第 2期上发表了河海大学朱岳明、徐之青等撰写的“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的计算方法”一文后 ,收到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朱伯芳院士的来信 ,朱院士对朱岳明等的文章中的某些说法及计算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及建议。为深入开展对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计算方法的研究 ,现将朱伯芳院士的来信原文刊发 ,供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的广大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起“宜居”,留心的读者可能读过《“四灵”风水与宜居环境》(见《中华建设》杂志2011年第1期)一文,该文讲的是宜居的大环境。事实上,宜居还有中环境、小环境、实体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侧限条件下原状黄土增湿过程中的变形和持水特性研究还较少。以新疆伊犁原状黄土为对象,采用固结仪开展了不同竖向压力作用下的分级增湿试验和湿陷试验。在分级增湿试验中,研究了增湿过程中持水特性以及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侧限条件下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以及静止土压力系数的表达式;引入"增湿水平"这一变量描述土体的含水状态,研究了增湿变形与增湿水平的相关关系。最后通过比较增湿试验(单线法)和湿陷试验(双线法)所得到的增湿水平与增湿变形系数关系曲线,验证了两种试验方法在黄土增湿变形研究中的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中小水电站压力输水管经济直径计算公式的探讨”一文(下称“前文”,见《水力发电》1981年第3期),关于高水头电站长压力输水管经济直径计算的补充,并用本文的方法与《国外水利水电》1980年第7期第33页上所介绍的经验公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黄土的增湿变形问题,通过常规三轴剪切试验、等向压缩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原状黄土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发现,原状黄土的临界状态线近似一条直线且不通过p-q平面的坐标原点,随初始含水率变化沿q轴上下平移。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发现,原状黄土的e-lnp曲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且折点处对应的球应力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椭圆形屈服轨迹的假设,结合试验规律得出原状黄土试样的起始屈服函数,通过该起始屈服函数可以得出各应力路径下的起始屈服应力和起始含水率。该研究成果是后续建立原状黄土增湿变形本构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给水排水》1984年第5期吕灿辉同志的“医院污水接触消毒池容积的计算(以下简称计算)”一文,对《医院污水处理》一书中“设计示例(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提出的计算方法误差仍然较大。现就“设计示例(一)”和“计算”一文综合分析如下:“计算”一文指出,“设计示例(一)”中,污水与氯的实际接触时间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笔者“德国二次沉淀池计算方法介绍”(本刊1993年第12期)一文所介绍的计算方法为基础,总结出了二次沉淀池简化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2年第2期发表了徐懋卿同志的“土石坝月沉陷量的灰色预测”一文(以下简称“土”文),文中提出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的新陈代谢模型来预测土石坝的沉陷量,这一方法本身是可行的。但文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也谈水库水面蒸发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最近见到《水力发电》1982年第7期发表的倪振行同志关于“水库水面蒸发量的确定”一文(下称“倪文”)后,联系本人多年从事水面蒸发实验工作的体会,就文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1.漂浮蒸发器的代表性问题笔者对此问题曾作过论证(见《水文科技  相似文献   

11.
微膨胀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计算模型和试验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朱伯芳 《水利学报》2002,33(12):0018-0021
本文提出计算微膨胀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室内试验结果与现场实际值差别的方法并建立了考虑这一差别的自生体积变形计算模型,指出了后 期膨胀的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氧化镁混凝土的高温快速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佛子岭连拱坝长系列观测资料分析的成果和实际应用.根据大坝监测资料,运用有限元计算及数控模型,全面分析了1993年11月下旬大坝变形“异常”的过程和连拱坝变形机理,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解释了大坝变形“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重点坝段不同时段位移的监控指标及相应运行水位的控制值.以实例说明了建立大坝监控模型及提出安全监控指标,对水库大坝安全运行的指导作用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立围岩变形数据预测的BP模型,实现了工程中大量无法采用灰色GM(1,1)模型精确预测问题的方法探讨。实例计算证明该模型具有计算简便、可有效改善围岩变形值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排位 各家说法不一。其代表有: 第92位。见赵珂经:“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一文(《中国国土整治战略问题探讨》,科学出版社,1983年)。是依据124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的。 第84位。是根据1983年水利电力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在《一些国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报告中,提供的126个国家的人均年径流量统计得出的。 第108位。1994年出版的《水问题论坛》第2期附有“1955、1990和2025年世界148国人口与淡水资源”统计表,表载,按1990年人口计算,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2427立方米,居108位。  相似文献   

15.
对“水面散热焓差公式及其应用”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世民  陈惠泉 《水利学报》2004,35(9):0127-0128
《水利学报》2004年第2期刊登的“水面散热焓差公式及其应用”(以下简称“焓差公式”)一文,对1989年“水利学报”第10期刊登的“超温水体水面蒸发与散热”[1]进行了讨论。文中把冷却塔散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移用于水面蒸发和水面散热,提出以下论点:(1)蒸发系数公式不应包含水气温差项;(2)公式中包含水气温差项是因为在试验中蒸发散热与对流散热无法截然分开;(3)量测蒸发水量不如量测进出试验段的空气干湿球温度及空气流量可靠。考虑到以文献[1]为基础的水面蒸发系数全国通用公式B已为2003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T50102-2003工业循环水冷却设…  相似文献   

16.
介绍灰色理论在围岩变形监测资料计算中的应用,包括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数据的累加生成,GM(1,1)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拟合精度的判断等,并列举GM(1,1)模型用于围岩变形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水库调洪演算问题》一文(见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技术》1980年第4期)介绍了国外水库逆时序洪水演算方法,这一方法虽有突出的优点,但仍然需要准备两条工作曲线.笔者于1965年提出的调洪全图解法与上述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增湿变形的渠道工程黄土渠基湿陷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变形是黄土地区工程建设,特别是像渠道工程这样的行水建筑物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在工程等级标准、上覆压力选择和湿陷等级标准等方面存在不适合渠道工程的缺陷。本文依托新疆一大型引水渠道工程(设计流量215.9 m3/s,黄土深度达到30 m),从渠道工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增湿变形的渠道工程渠基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评价方法,以弥补现有规范的不足。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按照实际上覆压力和增湿变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具有既符合渠道工程实际,又可以充分考虑渠道工程防渗层作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J.Boussinesq推出的弹性半空间在荷载作用下内部任意一点的应力分量解析式,得到任意一点土体的空间应力状态,并将其引入沉降计算模型,从而提出将围压参数引入重塑黄土沉降计算的方法。通过应力式加载三轴试验分析了重塑黄土基于偏应力、含水率、围压在内的3个参数对应变发展的影响,得到了重塑黄土在不同参数下的应变规律,提出了重塑黄土应变受多个参数影响的沉降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偏应力、含水率、围压均对重塑黄土的应变有显著影响,其中偏应力、含水率均与重塑黄土的压缩变形正相关,而围压与重塑黄土的压缩变形负相关,且3个参数拟合的重塑黄土应变经验公式效果良好。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沉降计算结果和实际沉降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更为合理且便利地应用于重塑黄土工程场地的沉降计算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广东水利水电》1999年第2期刊登的“北江下游岸坡变形机理分析”一文中,以土力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土质岸坡变形与河床下切及土质结构的关系,从而导出北江下游岸坡塌落临界深度的计算公式。作者在文中曾提到,在岸坡土体剪力极限平衡原理推导的结果,在计算土体重量不是那么严谨,从近似观点看,结论是正确的。但在实际中,边坡往往并非垂直的,据我们了解出现较多的有两种,一是抛物型边坡,另一种是部分垂直部分抛物型的边坡。为了使计算更符合实际,本文续“北江下游岸坡变形机理分析”进一步研究边坡非垂直的塌落临界深度的计算方法,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