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锥板式流变仪研究聚醚砜/二甲基乙酰胺(PES/DMAc)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PES/DMAc溶液(质量分数为18%~28%)属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表观粘度随温度和剪切速率提高而降低,具有切力变稀行为。溶液的剪切应力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同一剪切速率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非牛顿指数(n)值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甲壳素黄原酸酯体系的流变性能,在所研究的甲壳素溶液浓度范围内的非牛顿指数n值均小于1,n值随着甲壳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壳素溶液的结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甲壳素浓度4-7%溶液的粘流活化能高于纤维素粘胶,浓度8%溶液的粘流活化能低于纤维素粘胶。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的加工流变性,将超支化聚酯酰胺(HBP)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UHMWPE共混,研究了不同比例UHMWPE/LLDPE/HBP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UHMWPE/LLDPE/HBP共混体系熔体表观粘度随HB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共混体系非牛顿指数<1,为典型的切力变稀流体;当剪切速率为10 s-1时,共混体系的粘流活化能较小;结构粘度指数随HBP质量分数增加而下降,随UHMWPE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PP/EPDM-g-MAH/TPU共混物流变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EPDM g MAH为增容剂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TPU)增韧聚丙烯 (PP)材料 ,研究了PP/EPDM g MAH/TPU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重点讨论了增容剂EPDM g MAH对共混物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共混物熔体的非牛顿指数n <1,且随EPDM g MAH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 ,熔体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 ;温度升高 ,表观粘度降低 ;随着EPDM g MAH用量的增加 ,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升高 ,粘流活化能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5.
用长庆油田北三区处理后清水、聚丙烯酰胺配制了聚合物母液和目的液,聚合物母液浓度5000mg/L、目的液浓度2000mg/L,测量温度为10~60℃,剪切速率为1~100s~(-1),考察了剪切速率、温度对不同浓度聚合物的流变性、粘度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不断降低,同一剪切速率下聚合物溶液的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升高也有所下降,随着测量温度的升高,聚合物溶液的屈服应力逐渐降低,稠度系数K逐渐增大而流变行为指数逐渐减小,在实际测量温度范围内,聚合物溶液属于非牛顿流体,体现出典型的屈服-假塑性流体特性,剪切速率对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值影响很大,测量温度对粘度值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苛性条件下纳米氢氧化铝分散和流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磊郭奋  陈建峰 《现代化工》2006,26(Z1):233-237
碳分氢氧化铝悬浮液是黏度极高的时变性非牛顿流体,随固含量增加黏度显著增加,在达到0.14g/mL后已对搅拌等过程有显著影响.在pH大于12,Na2CO3/NaCl质量分数高达15%和离子浓度高达2.73 mol/L的苛性条件下,对纳米氢氧化铝(ATH)悬浮液进行了分散剂的选择和流变研究.用一种流变方法选择出分散剂,利用分散剂在饱和Na2CO3溶液中,获得固含量高达50%(质量分数)的高浓度氢氧化铝悬浮液,悬浮液黏度理想.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钠及其共混溶液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与羟甲基纤维素、丙三醇、明胶、粒子填充剂等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溶液属于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随溶液浓度的提高,粘流活化能增加;海藻酸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溶液的结构粘度指数增大。海藻酸钠共混溶液的表观粘度随羟甲基纤维素的加入而增大;随明胶和丙三醇的加入而减小;随粒子填充剂的加入,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AEO9)双水相胶束体系进行苯酚的萃取,考察Na2SO4和NaCl对质量浓度为50 g/L AEO9水溶液体系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Na2SO4对浊点下降的影响比NaCl大,当盐的浓度均为0.6 mol/L,添加Na2SO4时浊点为28.5℃,而添加NaCl时为36.5℃。研究了无机盐(Na2SO4和NaCl)、普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gemini型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Ⅱ-12-6)对苯酚萃取率E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的加入会使E下降,但Na2SO4对E的影响比NaCl要小;添加SDS使E下降,并随着n(SDS)∶n(AEO9)的增加而下降;而添加CTAB或Ⅱ-12-6均使E明显提高,且随着n(CTAB)∶n(AEO9)、n(Ⅱ-12-6)∶n(AEO9)的增加而进一步提高;但在同等条件下添加Ⅱ-12-6的E高于添加CTAB。  相似文献   

9.
汤善康  耿启金  刘刚  王笑  杨认武 《化工进展》2014,33(7):1908-1912
以分散态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在鼓泡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中对活性翠兰K-GL染料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光催化剂投入量、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和Na2SO4与NaCl的掺加,探讨了影响光催化降解K-GL的因素,运用Langr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对染料降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降解活性翠兰K-GL的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表观反应速率表常数随活性翠兰溶液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反应的催化剂最佳投入量为0.122g/L;光催化体系中的Na2SO4对于染料K-GL的降解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较低浓度下,Na2SO4的最佳添加量为0.104mol/g,且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之增大;而掺加不同浓度的NaCl对光催化降解K-GL有抑止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的流变性能,并与粘胶溶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为切力变稀型流体,与粘胶溶液相比,非牛顿指数小,结构粘度指数大,可纺性差;随温度的升高,表观粘度降低.到25℃以后发生凝固,粘度急剧增大;随着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浓度的增加,表观粘度显著上升,曲线呈指数关系,得到了表观粘度与浓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DEDS-10双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屹  胡星琪  张红静  刘勇 《应用化工》2006,35(4):255-258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DEDS-10双子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对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DEDS-10的临界胶束浓度cm c为0.47 mmol/L,γcm c为34.5 mN/m,A lC l3、CaC l2和NaC l可以使γcm c降低3.6~1.1 mN/m,其cm c值大约为纯水溶液cm c值的1/5~1/3;加入乙醇,可增加其表面活性,在乙醇的浓度为0.22 mol/L时,其表面张力为30 mN/m左右。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复配,可以大幅度地降低cm c和γcm c值,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TLS复配时,cm c降低,cγm c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马彩霞  杜卫平  秦宗益  潘鼎 《炭素》2009,(1):14-17,13
研究了聚丙烯腈/二甲基亚砜/水三元纺丝原液在不同的含水量、聚丙烯腈浓度和温度下的流变性能,获得了零切粘度,表观粘度,非牛顿指数和结构粘度指数对于原液含水量、聚丙烯腈浓度和温度的依赖关系。该溶液是一种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随着含水量的增加,零切粘度、表观粘度和结构粘度指数增加,非牛顿指数下降。随着聚丙烯腈浓度的增加,原液的袁观粘度和结构粘度指数增加,非牛顿指数下降。原液的流动性和可纺性随温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应力流变仪对聚丙烯腈/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PAN/[BMIM]Cl)溶液体系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AN相对分子质量(Mη)对溶液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BMIM]Cl溶液在低剪切速率区表现出牛顿流体特征,在高剪切速率区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粘度降低,表现为切力变稀流体;溶液的粘度大于常规溶剂体系,随着PAN的Mη增大,PAN/[BMIM]Cl溶液表观粘度明显增大,非牛顿指数减小,粘流活化能增大;溶液的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越大,溶液更容易表现出弹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王金兰  任鲲  林梅钦  徐春明 《精细化工》2005,22(Z1):120-123
研究了NaCl和CaCl2对实验室自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溶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ρ(HAP)= 1000 mg/L的溶液,随着ρ(NaCl)的增加,表观黏度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当ρ(NaCl)=3 g/L时,溶液的黏度仍有32.8 mPa·s,远大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3530S型);在0.98 MPa的压力下,HAP溶液通过核微孔滤膜的能力随ρ(NaCl)的增加,逐渐降低。动态光散射实验结果表明,与NaCl相比,ρ(CaCl)=1500 mg/L的溶液对线团尺寸的影响较大,当ρ(Ca2+)=400mg/L时,溶液中聚合物线团直径达到1334 nm,比用去离子水配制溶液的线团直径要大得多。HAP溶液在盐水体系中具有较好的增黏性。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来.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和稳定原油产量,大庆油田工业化应用了聚合物驱技术,并相继开展了若干个三元复合驱矿藏试验,均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两性纤维素醚的合成及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甲基烯丙基胺(DMAA)、氯乙酸钠和次氯酸为原料合成两性醚化剂3-氯-2羟-丙基二甲铵基乙酸盐(CCAH)。后在自制碱催化剂存在下,与工业羟乙基纤维素(HEC)干法制备两性纤维素醚(AHEC),同时探讨了两性离子羟乙基纤维素醚在水溶液中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两性羟乙基纤维素醚的溶液呈现非牛顿流体特征,具有剪切变稀特性。随着溶液质量浓度增大其表观粘度增大,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AHEC具有明显的反聚电解质溶液性质。  相似文献   

17.
杨光  薛新生  崔盈贤 《应用化工》2012,41(7):1120-1122
根据某油田2种不同水质(水源水、污水)对聚合物溶液剪切后粘度保留率的实验结果,分析该油田水源水和污水的主要离子组成差别,研究了阳离子对聚合物溶液剪切后粘度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g2+对聚合物溶液剪切后粘度保留率影响最大,配制聚合物溶液水质中的Mg2+浓度150 mg/L时,粘度保留率只有45.4%;配制聚合物溶液水质中Ca2+浓度150 mg/L时,聚合物溶液剪切后粘度保留率为60.1%。一价阳离子Na+与二价阳离子Mg2+和Ca2+相比,不是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的关键因素,在浓度3 000 mg/L时,聚合物溶液剪切后粘度保留率为69.1%。在理论上对水质中离子种类对聚合物溶液剪切后粘度保留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铝熟料溶出过程中SiO2的行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烧结法生产氧化铝熟料溶出过程中的主要相关二次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了溶出过程中SiO2的行为. 结果表明,b-2CaO×SiO2在铝酸钠3种溶液成分中的热力学稳定性次序为NaOH>>NaAl(OH)4>Na2CO3,即NaOH非常难以分解2CaO×SiO2,后两者则明显容易得多;提高溶出温度,只有Na2CO3与2CaO×SiO2的作用有助于溶液中SiO2浓度的增加;NaAl(OH)4和Na2CO3对二次反应的发生起重要作用,而NaOH作用较小;增加游离Na2Ok浓度,溶出液中SiO2浓度逐渐降低;铝酸钠溶液体系中的碳酸钠与水化石榴石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9.
正渗透—纳滤耦合处理苦咸水脱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强  张乾  阮国岭  初喜章 《净水技术》2012,31(5):25-28,58
以2 000 mg/L氯化钠模拟苦咸水,采用二价无机盐作为汲取液,研究了正渗透淡化苦咸水时的水通量;通过软件计算和试验研究了不同组成汲取液的纳滤性能,并且设计了二级纳滤系统用于汲取液的回收。结果表明:相同浓度时硫酸镁汲取液正渗透水通量最低,而氯化镁汲取液水通量最高;相反在纳滤过程中,硫酸镁汲取液性能最佳,氯化镁最差;稀释硫酸钠汲取液浓度为30 g/L时,二级纳滤过程可以将汲取液浓缩至初始浓度(60 g/L),并制得浓度低于500 mg/L的产水。  相似文献   

20.
以钛酸正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纯TiO2及Na2CO3修饰的TiO2催化剂样品。以亚甲基蓝溶液模拟染料废水为目标污染物,考察纯TiO2和经Na2CO3修饰后的Na2CO3/Ti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XRD、TEM、BET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经Na2CO3修饰后的TiO2催化剂相较于纯TiO2,晶粒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大,使得目标污染物分子在材料表面更加容易接触吸附,催化效果明显提高。当催化剂投加量为50 mg、pH为10、亚甲基蓝的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大。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15 min时,Na2CO3的浓度0.15的Na2CO3/TiO2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9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