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吕英怀 《物理测试》2006,24(3):31-34
采用冷轧工艺生产的1Cr18Ni9Ti不锈钢管内表面出现了大量白色斑点状缺陷,导致产品不能正常出厂交付。为确定白色斑点形成原因,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金相显微镜、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对该批钢管表面形貌、金相组织、晶粒度和微区成分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钢管内外表面都出现了表面增碳现象,内表面上的白斑缺陷区增碳最为严重,酸洗钝化时出现了严重的晶间腐蚀,表层晶粒大量剥落,使局部表面粗糙度变差,形成白斑缺陷。钢管表面除油脱脂不彻底使热处理过程中出现表面增碳是导致出现白斑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金宇飞 《无损检测》2003,25(6):327-328,331
钢 (ISO/TC 17)ISO 4 986 :1992 铸钢件 磁粉检验ISO 4 987:1992 铸钢件 渗透检验ISO 4 993:1987 铸钢件 射线检验ISO 5 94 8:1994 铁路车辆材料 超声验收检验ISO 6 933:1986 铁路车辆材料 磁粉验收检验ISO 930 2 :1994 受压无缝和焊制 (埋弧焊除外 )钢管 验证水压密封性的电磁检验ISO 930 3:1989 受压无缝和焊制 (埋弧焊除外 )钢管 纵向缺陷的全周超声检测ISO 930 4 :1989 受压无缝和焊制 (埋弧焊除外 )钢管 探测缺陷的涡流检测ISO 930 5 :1989 受压无缝钢管 探测横向缺陷的全周超声检测ISO 94 0 2 :1989…  相似文献   

3.
《钢管》2019,(6)
分析螺旋缝埋弧焊管自动超声波检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焊缝横向缺陷组合探头。分析认为:焊缝横向缺陷组合探头可以在不对探伤设备进行大幅度改造前提下,实现厚壁螺旋缝埋弧焊管焊缝横向缺陷的全覆盖检测,满足国家重点管线大壁厚(20 mm以上)钢管焊缝检测要求;由此获得的方法和经验亦可供厚壁螺旋缝埋弧焊管焊缝纵向缺陷检测借鉴,并推广至其他厚壁钢管焊缝探伤检测。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钢管磁致伸缩导波检测原理的基础上,研制了相关实验装置。分析了轴对称布置的线圈和偏置磁场在低频激励时产生的波模式。使用L(0,2)模式对两种人工缺陷进行检测,得到直径〉3.5mm的通孔和深度〉1.5mm的横向刻槽的缺陷反射信号。结果表明磁致伸缩导波用于钢管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钻杆管体裂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体经无损探伤检验。人工表面检验,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钻杆管缺陷试样进行微观检验,确定了连铸坯大型夹杂物是导致钻杆管裂纹的主要原因。根据钢管塑性变形理论分析了裂纹形成过程。提出了减少裂纹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韩裕昌 《钢管》1994,(2):40-42
通过工艺分析和理化检验,剖析了热挤压钢管环状分层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类似缺陷管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徐尊平  雷斌隆 《电焊机》2006,36(8):53-54
对含弧坑缺陷的引水压力钢管,基于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运用我国提出的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标准进行了安全评定。采用了简化评定和凹坑评定两种方法对管壁上的弧坑缺陷分别进行了评定,并给出了失效评定图。计算结果表明,评定点落在曲线定义的范围内。评定结果表明,压力钢管舍有该范围内的弧坑缺陷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8.
王元荪 《钢管》2014,(3):83-83
正公开了一种螺旋焊缝钢管管体缺陷的横波探测方法及其探伤装置,属于超声波无损探伤领域。该探测方法通过在两螺旋焊缝之间布设垂直于焊缝的横波探头,来检测钢管表面及焊缝的缺陷,保证了检测面积达到了100%。探伤装置包括可自由升降的探头架和基本检测单元,探头架内部固设有横杆,横杆上套接有一对基本检测单元;基本检测单元由横向调节装置、探头升降装置、固定座及探头组成,横向调节装置一端与横杆套接,横向调节装置的另一端与探头升降装置连接,探头升降  相似文献   

9.
孙燕华  康宜华  宋凯  武新军 《无损检测》2008,30(11):800-803
针对目前钢管纵、横向缺陷采用漏磁方法分开检测的不足,依据单线圈磁场特性,提出并分析了基于同轴单线圈、斜置单线圈、辅以聚磁器的斜置单线圈和辅以聚磁器的同轴单线圈的四种钢管磁化方法。得出了单线圈斜置是钢管产生斜向磁化的必要条件,聚磁器能增强斜向磁场的结论。在此结论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斜向磁化的,可同时检测出纵、横向缺陷的钢管漏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柳谋渊 《钢管》1998,27(5):9-13
简介了钢管定减径时内多边形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一般的控制方法。提出了用非对称法轧制消除该缺陷的简便方法,并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表明,采用非对称法轧制消除钢管内多边形缺陷在理论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郝国强  张德权 《钢管》1991,(3):17-20
纵裂和横裂是冷拔异型钢管的两类裂纹。本文分析了裂纹形成机理和导致裂纹形成的因素,介绍了预防裂纹形成的措施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某公司生产Ф130mm的4Cr5MoSiVl钢锻材,低倍检验有裂纹,裂纹位于横向试料的边缘。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裂纹是由缩孔未切净造成;2)钢材的边缘也可出现缩孔。钢材产生的缩孔偏离中心是由于钢锭在加热时存在阴阳面、切除冒口时错位及锻打时变形不均匀。  相似文献   

13.
连铸板坯中,由于多种类型的表面缺陷,使得由连铸板坯生产的钢板常被拒收。在这些缺陷中,横向裂纹受到主要关注,含Nb合金钢种较容易出现这种裂纹。一般来说, 在立弯式连铸机的弯曲段与矫直段, 在铸坯的内表面上可能出现表面及角部横向裂纹,外表面出现角横裂纹。本文分析了含铌钢铸坯横裂纹的产生原因,通过测温实验及高温力学性能实验分析S355J2-1钢的二冷配水方案,并提出具体优化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边裂是影响邯钢新区热轧卷板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热轧卷板边部裂纹缺陷取样,进行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并对连铸板坯进行对比轧制试验,证实热轧卷板边裂是由连铸板坯角部横向裂纹引起。分析了影响板坯角部横裂的钢水成分、结晶器保护渣、结晶器冷却、二冷水等工艺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板坯角部横裂的有效措施,即优化钢水成分、改进保护渣性能、优化二冷配水、弱化结晶器冷却等。实施以上措施后,热轧卷板边部裂纹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5.
欧洋  黄英  黄大庆 《钢管》2011,40(Z1):29-32
介绍了无缝钢管静水压试验中,钢管弯曲变形和开裂两种失效主要表现形式,并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别对静水压试验失效缺陷试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避免无缝钢管静水压试验失效的具体措施,包括在炼钢和浇铸过程中避免大型夹杂物的聚集和钢管裂纹的产生,在轧制和热处理过程中避免不良组织和缺陷的产生,以及加强对静水压试验设备的检查等.  相似文献   

16.
乔华伟  赵迪  王新 《连铸》2013,32(4):28-31
通过对含Nb钢种Q345E的钢坯、钢板表面横裂纹部位取样进行金相电镜分析,确定该类钢种钢坯表面横裂纹产生于连铸结晶器内,针对性地对连铸结晶器内可能造成表面横裂纹相关因素的排查分析后,采取优化保护渣、减小结晶器冷却水量、提高结晶器振频等措施,使该类钢种表面横裂纹发生率由1.0%降至0.3%以下,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厚板高强钢构件补焊易产生横向冷裂纹,为了探究其补焊横向裂纹的产生原因,设计了一种小窗口两端加强约束裂纹试验方法来模拟现场施工情况,预制出补焊的横向裂纹.通过金相观察和微观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在补焊区域出现较大横向裂纹,裂纹面与焊接方向呈45°,这主要是由于氢含量过高和拘束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氢致裂纹,并在补焊底部熔合区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精冲钢角部横裂纹形成原因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二冷区连铸坯温度场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机测定了试验钢种在连铸条件下的断面收缩率。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角部横裂纹附近成分、微观组织以及钢中夹杂物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角部横裂纹形成是由于钢中大尺寸夹杂形成裂纹源,弯曲过程中连铸坯角部表面温度处于第Ⅲ脆性区710~765 ℃,裂纹进一步扩展形成角部横裂纹。针对裂纹产生原因提出延长软吹时间、控制过程温降、调整二冷水量等措施,有效降低连铸坯角部横裂纹产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马氏体超高强钢加工的矩形钢管经酸洗除锈后发生开裂,通过实验室模拟酸洗试验、残余应力分析及氢含量测定,对钢管开裂的原因及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管开裂是由于酸洗导致的氢致脆性开裂,钢管成型过程中产生的弯角内壁张应力、原始微裂纹以及酸洗吸氢是导致开裂的主要因素,从优化钢管成型及酸洗工艺等方面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Control of Transverse Corner Cracks on Low-Carbon Steel Slab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articl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ransverse corner cracks on a low-carbon steel continuous-casting slab was investigat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ransverse corner cracks were discussed. The hot ductility of the low-carbon steel within 600°C and 1250°C was detected using a thermal simulator Gleeble 1500 (Dynamic Systems, Inc., Poestenkill, NY) to determine the embrittling temperature range of the stee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lab varied with time, especially at the slab corner, and it was calculated and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transverse corner cracks were generated on the ferrite films along grain boundaries, and there was little decarburization layer near the cracks.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temperature at slab corner, the cooling water flow rate and cooling strategy were optimized by adjusting the cooling water flow rate at each spray cooling zone to avoid the embrittling temperature range at the bending and straightening segments of the caster. As a result, the transverse corner cracks were successfully weake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