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我矿N1713对拉普采工作面安装使用SGB-630/60Z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MLQ_1-80型采煤机、自移式HB_4-160(70架)、英国道梯6×180t(85架)液压支架。由于采煤机不能自开缺口,需人工放炮打机窝,势必导致东、西两个工作面机头、机尾处无法用液压支架来支护,给拉机头、机尾工作带来困难。以往,这种机头、  相似文献   

2.
车集煤矿2608工作面回采期间机尾相继揭露DF055(78°∠60°H=5 m)、F2608-7(76°∠65°H=3.5 m)、F2608-6(78°∠50°H=1 m)、F2608-5(81°∠40°H=0.5 m)断层,受断层带影响工作面12°仰采推进,煤层呈阶梯状错断、顶板节理发育,且回风巷36U弧形棚支护段钢棚变形严重、巷道大采高段超前支护困难,严重制约工作面安全生产。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研究制定了工作面回采层位调整、巷道替棚、挑顶、绞顶施工方案及过断层带支护保障技术体系,确定工作面在DF055断层上盘断层面以下5架范围内提前挑顶、起溜,限定起溜幅度100~150 mm/0.6 m,挑顶段增幅1架/1.8 m,回风巷替棚、挑顶施工14 m、绞顶施工32 m。结果表明:工作面机尾过断层带期间回采层位与回风巷层位基本一致,工作面防片帮、防掉顶措施科学有效,回风巷超前及端头支护衔接有序,安全出口畅通,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3.
留庄煤矿 16煤 16 10 1工作面位于二水平南翼 ,对拉工作面 ,上、下面错距保持在 3~ 5m之间 ,工作面机头机尾端头支护采用 6架双锲调角梁 ,齐梁式布置 ,下山开采 ,煤层倾角平均为 8°~ 15° ,采高平均为 1.3m ,直接顶为十下灰岩 ,工作面支护采用戴柱帽点柱 ,三四硐管理顶板 ,工作面倾斜长度5 6 0m ,走向长度平均为 190m ,运输顺槽沿 16煤顶板布置。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 ,从投产至结束 ,共揭露落差 1.0m以上的断层 2 7条 ,其中上面机头位置揭露落差 1.2~ 2 .0m的断层 8条 ,工作面中部揭露落差 1.4~ 2 .0m的断层 10条 ,下面机尾位置揭露落差…  相似文献   

4.
ZTF11520/23/32型端头支架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世宏  张栓玉 《煤》2002,11(2):26-27
ZTF115 2 0 / 2 3/ 32型放顶煤端头支架因受转载机机尾安装条件和后输送机机头位置限制 ,放“三角煤”效果很差 ,远未达到设计要求 ,且端头架前每次替换套棚所使用的大量坑木无法回收 ,材料浪费严重。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现场探索 ,提出了在尾梁上开设放煤窗口 ,由低位放煤改为中低位放煤 ,在端头架前增设活动顶梁的改进方案 ,达到了提高放“三角煤”煤量和安全可靠回收木抬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代替圆木抬棚支护撤架控顶区,支护强度得到加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10):56-57
分析一种增强煤矿架棚开门抬棚支护强度和整体稳定性的方法。此方法增强了巷道三、四岔门处开门抬棚的支护强度及抬棚的稳定性,增加了巷道三、四岔门处开门的安全系数。在巷道交岔点来压时,避免了抬棚受压而发生抬棚腿立柱斜度增大、棚梁滚肩、棚腿偏转、压偏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马兰矿02^#煤层巷道由于受采动压力及顶、庥板岩层结构特点影响,采用架棚、锚棚支护破坏严重,改为“错杆+锚索”联合支护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盛泉矿业有限公司61104工作面走向长480m,倾斜长70m,储量7.0万t,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放炮落煤。见三回一的控顶方式,循环步距1.0m,炮道宽0.6m,最大控顶距3.0m,最小控顶距2.0m,采用SGW-150Z刮板运输机运煤。机头、机尾采用六架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支护。煤层直接顶厚4.0m,为灰色粉砂岩,基本顶厚4.4m,为粉砂岩。工作面上下平巷采用锚网支护。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低沼气,煤层无自然发火危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软"煤层机采工作面机头机尾处围岩变形量大的特点,研发了适用性能强的端头步移式支护架,分析了步移式支护架主要特征及其控制移架原理。通过工作面应用实测研究,得到步移式支护架上支架载荷及围岩顶底板移近量,步移式支护架对"三软"煤层端头处大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徐小航 《陕西煤炭》2020,39(3):154-157,149
为解决大采高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出现机头机尾过渡段丢底煤比较严重,液压支架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新大地公司15404工作面开展了采煤工艺优化实践。从工作面概况、设备的安装及生产情况出发,主要介绍了工作面从初采时采用工作面沿底板推进,机头机尾沿顶板推进工艺,到改进后工作面和机尾沿底板推进的工艺流程和取得的效果。同时,对大采高支架在生产过程中的适应性,以及采煤工艺优化前后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论证了进回风两巷沿顶板布置的回采工作面、端头的支护方式及回采工艺对工作面提高单产的重要作用。15404工作面采煤工艺优化成功后,大幅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增强了支架的稳定性和控顶性能,缩短了拉机头机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面回采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红庆河煤矿存在相邻工作面在二次采动的影响下,现有超前支护易发生底鼓、漏顶和片帮现象,致使巷道维护困难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工程类比的方法,分析现有超前支护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出合理的超前支护参数。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确定出本煤矿合理的超前支护范围不小于70 m,最终确定为100 m;采用菱形金属网加锚杆和纵向钢带组合方法对超前支护进行补强,解决了超前支护区域漏顶的问题,同时采用单排垛架加双排单体液压支柱的方式进行超前支护,减少了双排垛架在动压影响下前移困难的问题,并为行人安全通过机尾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2.
韩红光  张荣锁 《煤》1995,4(3):19-21
我矿综放工作面顺槽一直沿用3m×3.3m工字钢棚支护,两端头超前20m采用单体柱大板棚管理,这种支护方式资金投入高,端头维护工序多,劳动强度大。机头段人行道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在1304综放工作面锚杆支护取代单体柱大板棚超前支护的基础上,在4318综放工作面顺糟又进行了全断面锚杆支护试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抬棚上风镐掘进新工艺进行架棚巷道交叉点修护,锚梁网索联合支护技术进行顶板控制。此种施工工艺和支护技术无论在支护技术上还是在安全效果上都是可行的,比传统的重新扶抬棚修护施工具有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断面煤层巷道沿空十字头支护困难的现状,探索一种以注浆和液压抬棚支护为主的综合支护技术,以从根本上提高支护强度,改善支护效果。在常村煤矿2115运输巷十字头的支护中,采用二次注浆加固不仅起到防止煤体自燃的作用,还从根本上提高了破碎顶板的强度和支护可靠性;采用2架"一梁四柱"的液压抬棚支架,对十字头中间部位进行主动和强力支护,有效控制了支架的变形和顶板的下沉,且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菜子田煤矿412工作面采用机尾相对不动、机头大幅度调斜工艺利用长短刀交替割煤方式,实现了工作面大幅度不等长调斜安全生产工作;工作面收尾撤架时采用锚网绳联合支护工艺管理顶板的安全技术措施,提高了支护效果,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收尾工作,为综采工作面调斜收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厚煤层分层开采中,底分层回采巷道的顶板是上分层工作面的冒落矸石或受顶分层采动影响的破碎顶煤,不宜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多数情况下需要采用工字钢棚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的架棚支护方式来维护巷道,特别是断面尺寸较大的切眼支护往往成为底分层回采设计的难题之一。以中煤能源新疆某矿底分层大断面切眼支护为例,依据压力拱理论计算得出了人工支护结构的荷载集度,在此基础上,以棚梁工字钢达到屈服强度为标准,确定了工字钢架棚的合理排距,为现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纪汗煤矿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原设计加强支护采用台垛架+抬棚支护方式,该支护方式现场施工较为困难,单体支护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单体回收难度较大,同时抬棚支护钢梁需求量较大,钢梁可回收量较少,材料浪费严重,因此提出回撤通道采用垛架+锚索+钢带联合支护加强支护新技术。该技术在11213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加强支护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SGZ960/750中双链刮板运输机是西北煤机厂生产的国家“九五”攻关设备。该机型适用于缓倾斜、中厚煤层、长壁式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中。具有运量大、强度高、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安装撤除方便等优点,是目前我国较为先进的采煤工作面运输设备。该机的组成部分为:动力部、机头、机头架、机尾、机尾架、过渡槽、中部槽、挡煤板、刮板、刮板链等组成。设计长度250m。  相似文献   

19.
潞安集团常村矿S5-5工作面胶带运输巷围岩条件复杂,受动压及地质构造应力影响,导致巷道呈局域性破坏,顶板严重下沉、两帮内鼓,底鼓严重。该矿通过对原架梯形工字钢单棚支护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全断面锚网(索)、架36U-5.6 m拱型可缩性支架、空帮预留变形联合支护工艺参数进行详细分析,对巷道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及底鼓位移变化曲线进行检测,提出采用全断面锚网(索)、架36U-5.6 m拱型可缩性支架、空帮预留变形联合支护工艺。  相似文献   

20.
深部回采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常村煤矿21132工作面上巷为例,用理论分析并辅以工程类比的方法,研究了全煤深部大断面高应力条件下锚网索架工字钢棚联合支护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优选了巷道支护参数,即锚杆长度为2.4 m,间排距为0.6 m,工字钢棚间距为0.4 m;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架工字钢棚联合支护,提高锚杆预应力,打设顶、底角锚杆及顶部锚索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增强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