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A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0,7(1):40
美帝森林服务部已在用全息照相研究杀虫药的作用。研究工作者可用三维图片技术测定正在下落的很小的雾滴和固态微粒,测出它们的体积,研究它们的下降速度,与昆虫的接触以及挥发的情况。他们期望发展新的非持久性的杀虫药和森林昆虫控制的其它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建春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3,20(9):42
借助于揭示流体三维运动的全息照相装置,可以研究流体的对流。这种装置消除了诸如窗口和透镜上固定灰尘的映像,这种像可能掩盖着运动流体粒子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介绍了一个利用锁模激光器双曝光法记录快速变化物体的全息照片系统。锁模红宝石激光器采用可饱和的吸收体来产生一系列持续时间很短的脉冲,由高速开关“克尔盒光闸”选出两个脉冲。当这两个脉冲用来摄制全息照片时,则从运动物体边缘引出的信息就产生一个干涉花样,提供了一个薄棱镜运动状态的实验结果。用一个时间分辨率低的系统难以看到运动的某些特点,在全息照片再现时将清楚地看到。 相似文献
6.
华中工学院激光教研室全息小组 《中国激光》1977,4(5):13-15
现代半导体器件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套掩模。传统的方法是用精密的分步重复照相机,先制造一块母掩模。然后,用接触印制方法复制成一般常用的光刻掩模。但是,重复照相机成本高,曝光次数多,图象中心距不完全一致,每次套刻也难于对准。这就影响了器件生产的成品率。假若采用激光全息照相的办法,用同一张全息片一次就完成多重图象。这样,每次套版可以保持图象中心距一致,缩短了制造所需要的时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8.
N/A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0,7(7):39
在最近一些实验的基础上,美帝森林服务部的科学工作者相信,在激光全息照相中他们发现了一种很有价值的研究工具,据此可望不再继续依赖持久性的化学药品(如滴滴涕)来控制森林虫害。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了探索应用连续波激光器在生产现场对实际机械进行全息照相的可能性,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普通的实验室地面上对一台铣床(高1.6米,宽1.1米)所进行的全息照相,试验结果十分满意。使用的是SPECTRA-PHYSICS Model168-08氩离子激光器。试验内容包括铣床的静刚度、热变形、振型及接触变形。根据所得的全息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分析和改进该铣床的结构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进行全息照相时,物光和参考光的夹角决定了干涉条纹的空间频率。通常干涉条纹的空间频率很高,要求记录介质有很高的分辨率,所以专门用于全息的照相干版,其分辨率必须高达每毫米几千线。但是高分辨的记录材料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感光速度很低,比普通摄影胶卷低3~4个数量级,因此曝光所需时间很长,不但要求工作台防震,而且给记录短暂现象的全息照相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如果希望记录微秒数量级的全息照相。必须使用脉冲工作的红宝石或氩离子激光器,而无法使用简单方便的氦-氖激光器。国外曾经试验过用135微粒胶卷来进行全息照相,曝光时间只需要0.01秒,这样就 相似文献
13.
14.
N/A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1,8(12):41
航空站的自动探测系统在判断旅客口袋或手提包里的反射性物体时已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它不能识别可疑的物体。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用毫米波全息照相增加其作用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本项研究将脉冲激光全息照相方法应用于膜分相动态纯水层厚度的测定中。通过高分辩率全息照相系统设计和大量的实验研究,成功地测量出膜分相过程中分相膜表面附近粒径为1~2μm的油珠分布图象以及动态纯水层厚度。 相似文献
17.
18.
N/A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76,13(11):31
本文叙述一种无接触比较物体轮廓和测量形变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摄影的两次曝光,将待比较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不同的负荷状态记录下来。对全息照相重现的干涉场进行照明,在第二次曝光时,使干涉图的相位移动180°。相同的物体或没有发生形变的物体,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均匀的灰色图象,而轮廓差或形变由条纹系显示出来,条纹系的反差给出形状差或形变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以实际测定和理论分析两方面总结了地面干扰力对车间地面上进行连续波激光全息照相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针对不同地面稳定性条件应该采取的对策,使连续波激光全息照相不仅能在内陆地区(如西安市),而且能在沿海城市(如上海地区)的地面上进行。扼要介绍了在上海市区的一个未经隔振工作台上拍摄仪表车床的动刚度全息照相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