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使用自制Ni基微晶粉材,试验研究了0Cr18Ni9Nb不锈钢液膜溶解扩散焊界面组织与性能。研究发现,应用具有亚稳态组织的Ni基微晶粉材可实现0Cr18Ni9Nb不锈钢的溶解扩散连接。焊缝与母材结合良好。连接接头由焊缝区、结合界面和近界面母材区组成。其中,结合界面由厚度为185μm的单相γ(Ni)层和厚度为75μm的γ相及金属间化合物多相层两部分组成;焊缝区由均匀细小的γ(Ni)等轴晶和分布于其间的γ(Ni) Fe4.5Ni8.5B6共晶体组成,γ(Ni)晶粒平均尺寸约50μm;近界面母材中γ基体组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接头抗拉强度达280MPa,连接接头硬度分布合理,焊缝与母材具有良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W和Ti熔渗烧结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和相结构;利用原子相图(TFDC)讨论W-Ti固溶体的形成机制、计算该固溶体的电子密度.结果表明,W骨架在1750℃熔渗Ti的过程中,Ti和W可发生互溶,形成置换固溶体TixWi1-x.这种固溶体的HV0.1为3350~5280 MPa,电子密度为2.4851×1029个/m3,计算其点阵常数为0.3140 nm.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纳米Ni粉对Cu粉末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添加1%纳米Ni粉中的NiO未被完全还原,而且纳米Ni粉本身还有被CuO氧化成NiO的可能,因而纳米Ni粉在Cu粉末烧结过程中未能起到活化烧结的作用。添加1%纳米Ni粉后降低了Cu粉末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相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分析仪,分辨了自行制备的Co-Nb-Ni三元扩散偶试佯中各平衡相的相区分布状态,测定了该三元系在1000℃时各相的平衡成分、一系列平衡结线和共轭三角形,研究了三元系平衡相关系,构筑了该温度下的三元系等温截面。  相似文献   

5.
以08型WC与Co制成WC-10%Co试样条,脱蜡后分别于1 200﹑1 250﹑1 300﹑1 350℃进行烧结并分别保温1 h和5 h。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烧结过程中WC晶粒形貌的变化,采用差热分析仪研究WC-10%Co的共晶温度。研究结果表明:WC-10%Co在低于共晶温度的烧结过程中发生了WC晶粒形貌由等轴形向棱边平直的多边形变化,并随着温度升高,晶粒尺寸增大。这表明在固相烧结时超细WC与钴相存在溶解析出过程,改变WC晶粒形貌并使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6.
以Pd-M(M=Pt,Co,Ni)体系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各二元体系相图的研究现状,采用扩散偶技术研究了700℃时Pd-M(M=Pt,Co,Ni)体系各元素的扩散行为及平衡物相.结果表明,700℃时Pd-Pt体系发生了调幅分解反应,生成了富Pd相和富Pt相;Pd-Co扩散偶形成了摩尔分数约Pd7.4Co92.6的合金;P...  相似文献   

7.
以液相复合-连续还原碳化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WC-6Co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取了超细硬质合金。利用扫描电镜、维氏硬度仪、洛氏硬度仪、密度测试仪、MTS陶瓷测试系统等,观察烧结体显微结构,测试其硬度、密度、断裂强度、矫顽磁力、磁饱和度。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获得的烧结体的硬度HVl≥19500MPa,断裂强度TRS≥2800MPa,平均晶粒度150nm~300nm。制备了高强度、高硬度的超细WC-6Co硬质合金。  相似文献   

8.
采用镶嵌式扩散偶,在不同退火处理条件下,对Al/Co扩散溶解层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观察和分析了扩散溶解层的形态和形成规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进行600℃保温75h退火处理后,在Al/Co界面处形成了结构为Al/Co2Al9/Co4Al13/Co2Al5/CoAl/Co,并与Al-Co二元合金相图上相的位置顺序一致、厚度约170μm的扩散溶解层。CoAl相层首先在Co基体上形成,然后其余三个相层都在CoAl相层上形成;Co4Al13相层和Co2Al5相层几乎同时呈"柱状"方式分别纵向向Co块和Al丝相向生长,生长到一定的厚度,再从根部转向横向生长,最终层2和层3交错在一起;最后Co2Al9相层在Al/Co4Al13界面处形成。Al-Co扩散溶解层的形成是Al和Co固相扩散、溶解与结晶的结果,由于扩散浓度和固溶度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扩散溶解层析出的序列性。  相似文献   

9.
纳米WC—Co复合粉的烧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纳米 WC— Co复合粉的烧结特征以及怎样充分利用这一特征来控制合金晶粒长大进行了介绍。指出 ,由喷雾转化法生产的纳米 WC— Co复合粉是一种预合金粉 ,它的烧结应该属于超固相线液相烧结范畴。与传统的液相烧结相比 ,超固相线液相烧结时 ,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对烧结温度、工艺参数及合金成分更为敏感 ,因此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烧结的方法制备出了Cu/Sn扩散溶解层;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该扩散溶解层的形貌,用X射线衍射和能谱技术分析了该扩散溶解层的相组成;依据TFDC电子理论对Cu/Sn扩散溶解层的结构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Cu粉和Sn粉在200℃,10 h的烧结过程中,Sn原子不断扩散进入到Cu晶体中,在Cu粉和Sn粉颗粒界面处,先后依次形成一定厚度的Cu6Sn5、Cu81Sn22、Cu39Sn11和Cu327.92Sn88.08金属间化合物扩散溶解层,该扩散溶解层的结构为Cu相、界面Cu/Cu327.92Sn88.08、Cu327.92Sn88.08相、界面Cu327.92Sn88.08/Cu39Sn11、Cu39Sn11相、界面Cu39Sn11/Cu81Sn22、Cu81Sn22相、界面Cu81Sn22/Cu6Sn5、Cu6Sn5相、界面Cu6Sn5/Sn;4种金属间化合物相呈"层"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铁粉和镍粉反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铁粉和镍粉反应形成单相Fe-Ni固溶体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特征。研究发现,铁和镍混合粉经混合,压制成型后,在100kN预压,300kN温压,1000℃烧结15h工艺条件下,全部形成了单相Fe-Ni固溶体组织。铁粉和镍粉反应形成连续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与成分呈近似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ThemetalCo,asoneofferomagnetictransitionelements,anditsaloysandcompounds,especialyitsultrafineparticlesandpowder...  相似文献   

13.
以粒度6和300nm的高纯钨粉级配后与TiH2粉混匀,经冷等静压压制后采用液相烧结制备W-10Ti合金。通过测试合金致密度,利用XRD,SEM及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钨粉粒度对W-10Ti合金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部用6μm钨粉时,制备的W-10Ti合金致密度仅为85%;但组织中W和Ti分布比较均匀,形成相结构相对单一的富W固溶体。全部用300nm钨粉时,合金致密度可达到97%以上,但组织中有较多的富Ti固溶体。采取纳米与微米W粉级配时,级配比越小,W-10Ti合金中富W固溶体含量越多,但致密度越低。级配比为1:2时,致密度可达到95%,且形成相对单一的富W固溶体相。  相似文献   

14.
摘要建立了用于模拟导电材料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过程中粉末颗粒热传导行为的计算模型,以球形铜粉为研究对象,对颗粒内部温度分布和颈部尺寸变化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SPS过程中颗粒内部的温度分布极不均匀,烧结颈部的长大速率在烧结过程中并不一致.不同烧结阶段颈部尺寸变化的模拟结果和实验测定结果基本吻合,揭示了SPS过程中烧结颈部形成和长大的根本原因是颗粒接触部位的局部高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对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的Ti60A l40纳米级粉末及其SPS烧结块体的形貌、组织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和A l的粉末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地细化趋势,球磨5h后产生非晶,20 h后完全接近非晶相。采用脉冲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在1200℃温度下能够制备出较高硬度的Ti-A l金属间化合物块体材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铜粉和镍粉反应形成固溶体组织的过程中,影响铜粉和镍粉界面扩散和迁移的因素。结果表明,粉末颗粒均匀、1:1质量配比、采用机械混料、二次温压和快速加压、提高压制压力和烧结温度以及延长保温时间都可以促进反应过程中的界面扩散和迁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水热合成刚玉微粉和电熔刚玉微粉粉体性能和烧结性能的实验研究,表明水热合成刚玉微粉在化学成分、晶体形态、粒度分布、磨削性能和烧结性能等指标上优于电熔刚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