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盐浴炉退火处理方法,测定了两种冷轧ELC-BH钢在两种恒温条件下发生再结晶的时间,并在所测盐浴处理升温时间的基础上,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了两种钢的再结晶激活能,并由此确定了其在30s、60s、90s退火时间条件下的再结晶温度.试验结果显示,硼含量是影响BH钢再结晶温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盐浴炉退火处理方法,测定了两种冷轧ELC-BH钢在两种恒温条件下发生再结晶的时间。并在所测盐浴处理升温时间的基础上,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了两种钢的再结晶激活能,并由此确定了其在30s、60s、90s退火时间条件下的再结晶温度。试验结果显示,硼含量是影响BH钢再结晶温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退火工艺对Ti+Nb-IF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Ti Nb-IF钢的相变点、再结晶规律及退火工艺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奥氏体到铁素体的转变温度为873℃,为奥氏体区热轧提供理论依据;Ti Nb-IF钢再结晶温度为710℃,在800℃恒温条件下,再结晶完成时间为60 s;经850℃×120 s退火,IF钢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进行了Ti和Ti+Nb处理的超低碳烘烤硬化钢热轧、冷轧和连续退火实验,对两种成分的超低碳烘烤硬化冷轧钢板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连续退火再结晶规律的研究,并用盐浴炉进行了连续退火模拟。结果表明,对于Ti+Nb超低碳烘烤硬化钢,连续退火温度为870℃,退火时间为60s时综合性能最好,r值为2.46,烘烤硬化值为86.3MPa;对于Ti超低碳烘烤硬化钢,则在退火温度为870℃,退火时间为90s时综合性能较好,r值为2.17,烘烤硬化值为55.9MPa。Ti超低碳烘烤硬化钢的再结晶开始和结束温度分别在620℃和720℃左右,Ti+Nb超低碳烘烤硬化钢的再结晶开始和结束温度分别在660℃和750℃左右。  相似文献   

5.
韩风 《铸造技术》2014,(11):2603-2605
在不同的再结晶条件下对汽车用高强度钢进行退火处理,研究退火过程中其微观结构变化,并创建组织结构在演变过程中的数学仿真模型。结果表明,铌钛微合金高强度钢的再结晶退火温度高于760℃。其最佳再结晶退火工艺参数为:T=820℃,t=95 s。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IF钢再结晶退火行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56%压缩比冷轧IF钢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条件下的退火过程,测定了冷轧IF钢在不同再结晶完成时间下的再结晶完成温度。在热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了冷轧IF钢的再结晶激活能,建立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拟合再结晶线性方程。同时通过不同再结晶组织分析发现,随着再结晶完成时间的延长,IF钢的再结晶完成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55%变形条件下冷轧复合4A60铝/08Al钢复合带材进行退火处理,研究退火温度对钢层再结晶行为和铝-钢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600 ℃保温60 min,钢层发生完全再结晶;退火温度为400~600 ℃,保温60 min,铝-钢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达到最大值9 N/mm,当保温时间为60 min,温度高于610 ℃时,铝-钢界面处产生脆性化合物,结合强度急剧降低至2.7 N/mm。确定55%变形条件下铝-钢复合板最佳退火工艺为600 ℃保温60 min。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进行冷轧高强IF钢薄板的再结晶退火试验,模拟连续退火工艺,对在820℃退火温度下保温不同时间(5~125 s)的试样,用金相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测试试样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研究稀土La元素对高强IF钢连续退火过程中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稀土元素镧强烈推迟高强IF钢的再结晶开始时间,降低再结晶反应速率,抑制IF钢的再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9.
王彬  魏宝民 《轧钢》2022,39(3):37-42
冷轧后退火处理是冷轧板带生产中的重要工序。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0.35 mm薄规格SPCC冷轧带钢在不同退火制度下显微组织及其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基于JMAK模型,建立了SPCC钢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SPCC带钢退火温度为540 ℃时,保温过程以铁素体回复为主,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为10.52%;退火温度为560~640 ℃时,铁素体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再结晶体积分数达97.38%~99.39%。相同退火温度下,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与保温时间呈指数关系,在短时间保温条件下,铁素体没有足够时间再结晶,其组织为典型冷轧纤维状组织;再结晶基本完成后,微观组织趋于稳定,保温时间延长有利于再结晶晶粒的继续长大。此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达到相同再结晶体积分数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0.
侯自勇  许云波  吴迪 《金属学报》2012,(9):1057-1066
对2种冷轧超低碳钢(Nb+Ti-IF钢和高Nb-IF钢)进行了再结晶退火实验,对比研究了2种钢在超快速退火(加热速率约为300℃/s)下的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特征.结果表明,在超快速退火工艺下,含C和Nb量较高的Nb-IF钢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与普通退火工艺下无明显差别(均为(11.0±0.3)μm),再结晶织构峰值{223}<472>的取向密度由普通退火工艺下的23.9降低到18.0,且织构类型分散.分析表明,较高的C和Nb含量在超快速退火工艺下推迟再结晶的发生,提高再结晶温度,增加了其非γ取向形核所占比率,恶化<111>∥ND取向织构,是其织构强度减弱的原因.在超快速退火工艺下,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是否细化是高形核密度、极短的长大时间的晶粒细化效应与高晶界迁移速率的晶粒粗化效应相互竞争的结果,极大变形量和细晶作用产生的高形核密度造成形核点饱和,降低了超快速退火相对于普通退火工艺的晶粒细化效应,是晶粒细化不明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由于单一温度下的等温淬火工艺不能同时达到高硬度和高韧性,开发了两步法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其原理是:工件经奥氏体化后,先在低温盐浴保温一段时间,使其基体在过冷度较大时大量形核,然后再经高温保温使基体组织转变成具有含碳量较高的残余奥氏体,细化组织,进而提高力学性能。通过在低温不同保温时间下的组织对比,确定较佳的低温盐浴保温时间;然后进行单一温度下等温淬火和两步法热处理工艺试验。将两种工艺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步法等温淬火工艺得到的组织和性能介于单一温度等温淬火工艺的低温和高温之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微碳低合金钢在罩式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组织演变和再结晶动力学规律,根据Johnson-Mell理论和Arrhenius再结晶激活能的计算,建立了再结晶体积分数与退火温度和等温时间的热力学模型及退火温度与完全再结晶所需时间的动力模型。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相互得到验证,并都揭示了随退火温度的增加,再结晶孕育期和完成时间缩短的规律;在同一温度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直至完全再结晶。另外,发现在Ac1附近退火时,存在再结晶与相变的竞争现象,当保温时间较短时以再结晶过程为主,而长时间保温时则以相变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模拟压缩及中试热轧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热变形对含铌奥氏体不锈钢07Cr18Ni11Nb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缩变形时,试验钢再结晶程度随变形温度、变形量的升高以及变形后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发生再结晶所需的保温时间越短;保温时间越长,再结晶晶粒长大越明显;轧制变形时,热轧板1/4厚度处更容易发生再结晶,随着轧制温度和变形量的升高,1050 ℃轧制变形25%时可在全厚度获得完全再结晶组织。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断法"确定了Hi-B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动力学,即二次再结晶的开始温度和温度区间,对比分析了Hi-B取向硅钢与CGO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动力学的差异及原因;考察了不同换气温度对二次再结晶晶粒尺寸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氢混合气氛下,Hi-B硅钢二次再结晶过程比CGO硅钢滞后,发生在1040℃至1120℃之间,其动力学曲线近似为S型;二次再结晶退火时,随着换气温度的升高,最终晶粒尺寸增大,磁感和铁损增加。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Lengthening the holding time during the heating of cold-drawn 1Kh18N9T steel tubes reduces the initial and final re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An intensive lowering of the re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range occurs within the initial 10 min.The recrystallization process develop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cold-drawn tubes at 975 to 1050°C as a result of heating without holding, and at 750 to 850°C by heating and a 3 hr hold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500 MPa级门架型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以两种不同成分试验钢为研究对象,采用了SK型管式加热炉分别将试验钢加热到1000~1200 ℃下保温15、30 min,快速冷却后对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尺寸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长大,Cr元素的添加对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制定大生产加热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及性能测定,对轴承用8Cr4Mo4V钢真空气淬及等温盐浴淬火处理后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Cr4Mo4V钢真空气淬后得到马氏体组织,等温盐浴淬火后得到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真空气淬后钢的晶界有碳化物析出,腐蚀后晶界特征明显,而等温盐浴淬火后晶界碳化物析出量少,钢的晶界特征不明显。再经回火处理后,钢中析出大量碳化物,与真空气淬相比,等温盐浴淬火钢中析出的碳化物在尺寸和数量上都更大。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测试表明,等温盐浴淬火钢的硬度为61.78 HRC,而真空气淬钢的硬度为60.28 HRC,硬度提高了1.5 HRC,等温盐浴淬火钢的摩擦磨损性能比真空气淬钢高。与真空气淬相比,等温盐浴淬火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提升,室温拉伸强度提高了164 MPa,高温拉伸强度提高了50 MPa,冲击吸收能量提高了46.9%,旋转弯曲疲劳强度极限由860 MPa提高至1050 MPa,提高了22%。  相似文献   

18.
利用Gleeble-1500热应力/应变模拟机对TRIP钢进行热模拟试验研究,发现试验钢的最终组织主要由铁素体(F)、贝氏体(B)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800℃时,试样的显微组织较为理想;贝氏体等温温度为400℃且等温时间为3 min时,试样的显微组织较为理想,工艺制度最佳。为TRIP钢工艺制定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9.
采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热成形工艺过程,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890~950℃)、保温时间(240~1000 s)、化学成分(T1500HS和CR1300/2000HS钢两种不同材料)及不同表面涂油(有油和无油)对冷轧热成形钢表面脱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加热温度(910~950℃)、保温时间(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