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晚期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叙述,分析了菲利普.约翰逊和理查德.迈耶两位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思想,研究了伽登格罗芙社区教堂和千禧教堂的建筑材料,平面内部空间及整体设计手法,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宗教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菲利普·约翰逊谈高层建筑对菲利普·约翰逊《摩天大厦──世界最著名与最重要摩天大厦的历史》一书的绪言采访朱迪思·杜勃蕾(JudithDupre)与菲利普·约翰逊戴维平译戴复东校编者按:菲利普·约翰逊,他的光辉业绩曾诱发和鼓舞了好几代建筑师与评论家。这是...  相似文献   

3.
曾维林 《建筑结构》2021,51(18):后插17-后插18
在传统文化艺术体系中,建筑雕塑作为一种实体艺术展示形式,通过夸张、写实等不同手法的应用,并赋予其不同的意象,以表达相应的情感,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美学效果.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建筑雕塑设计的文化渗透更加明显,在艺术美学呈现方面与不同的文化历史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建筑雕塑艺术作品.并且,建筑雕塑作为设计语言的一种形式,通过差异化的造型设计,使建筑雕塑更富有"生命力",使之成为现代艺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现代建筑雕塑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维林 《建筑结构》2021,51(18):后插17-后插18
在传统文化艺术体系中,建筑雕塑作为一种实体艺术展示形式,通过夸张、写实等不同手法的应用,并赋予其不同的意象,以表达相应的情感,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美学效果.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建筑雕塑设计的文化渗透更加明显,在艺术美学呈现方面与不同的文化历史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建筑雕塑艺术作品.并且,建筑雕塑作为设计语言的一种形式,通过差异化的造型设计,使建筑雕塑更富有"生命力",使之成为现代艺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现代建筑雕塑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索韵律之美--阿塞娜·塔哈的雕塑及景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卫芳 《中国园林》2004,20(7):12-16
女艺术家阿塞娜·塔哈以其大尺度的公共艺术作品而著称.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特定场地的建筑性雕塑",对场地和观众总是很敏感,强调作品的多种用途,强调人的参与性和感觉体验,思考作品的实际用途和美学价值.她将室外雕塑和景观结合起来,将自然形式和科学理念结合起来,形成充满韵律的、有趣而独特的硬质景观.  相似文献   

6.
书评     
与上期介绍的《建筑师谈建筑师》一书有所不同,这本书从创意到内容更接近《贝聿铭与Gero Von Boehm的对话录》或《菲利普·约翰逊自述》。《工作室恳谈》由日本《GA》杂志主编,二川由夫先生采访15位国际知名建筑师,让他们自述生平及作品。它是一本一对多的合集,而不是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的专辑。因此,讨论的话题相对要窄,在建筑师与作品的权重上,二川先生选择了建筑师, 这无疑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二川先生的采访内容主要由三方面架构而成为什么选择建筑专业;建筑教育和训练经历,其中对职业生涯影响深远的人和事;第一个对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7.
Landscape Architecture(美)2005年第5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景观总要面临着改变,但著名的景观项目呢?Dan Kiley设计的纽约林肯中心北庭院面临了这个问题,本期主编精选栏目探讨了这个庭院的改变以及所产生的影响。Allen Freeman的文章介绍了MoMA的雕塑庭院的重修与扩建工程。Susan Hines的文章则以Freeway Park和Occidental Square为例,重点讨论了当不适应公众要求时,一些著名的景观又应在多大程度上去适应未来的使用,亦或是完全保存?建筑与景观通常都是紧密联系,Hilary Lewis的文章就介绍了现代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的作为景观设计师…  相似文献   

8.
园林空间与雕塑——以包头南海景区北入口广场设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包头南海景区北入口广场的设计,探讨园林中雕塑的设计布局.使之从理念、功能、空间、细部融入整体尉林之中.整合现有资源,使雕塑艺术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在设计中运用雕塑艺术的设计理念,将园林看作一个大型的雕塑.在对园林造景材料的"雕"与"塑"过程中,实现设计理念的完美表达,并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雕塑服从于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园林环境为雕塑营造艺术氛围,两者共同构成一件完美的景观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易川 《建筑创作》2005,(5):i016-i018
这一年刚开始,又一批建筑大师仙去了。2005年第一期《世界建筑》上还刊登菲利普·约翰逊在98岁时候要退休了,在第三期上就刊登了他逝世的消息,当我还在回忆着这变色龙一般的老人时,又看到了丹下健三去世的消息,时年91岁。而在我们身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全国设计大师,顾问总建筑师赵冬日先生也溘然  相似文献   

10.
装饰雕塑在室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装饰雕塑应用到室内设计环节中,能够很好的解决室内设计诸多问题。本文以装饰雕塑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装饰雕塑设计的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向,并通过对现代和过去设计理念的对比,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分析和讨论了装饰雕塑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情况,供相关领域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翔宁 《新建筑》2014,(1):54-59
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由袁烽于2003年成立.展览从建筑设计方法入手,总结概括了袁烽及其团队这十年的创作历程.“算法几何”、“数字建构”、“性能美学”和”互动建筑”构成了“自主建构”展览的四大板块,也是理解其作品的重要线索.研究、教学和实践三者的并行而产生的“半自主”状态.精准地描绘出创盟十年的创作状态.数字设计作为指导其创作的方法.与其实际建造和地域特征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结合传统、兼顾低技的数字化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2.
This essay examines a decorative convention-the display of books in modern interiors-that appears in both The International Style (1932) by Henry Russel Hitchcock and Philip Johnson and The Personality of a House (1930) by Emily Post. Looking at books in this way constitutes a partial history of the architectural palette that arises from the privileging of natural over applied finishes.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at practice and its class and gender characteriz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eparation of architecture from interior design. The "natural" palette and its host of attendant conventions is everywhere visible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design and even helps to define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practices, to explain what is and is not architectural.  相似文献   

13.
吴小中 《新建筑》2006,(4):123-124
徽州古民居装饰雕刻作为明清两朝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居装饰艺术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收集整理了详实而生动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料和徽雕作品的文脉展示,探寻徽派雕刻与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源流,了解精美之中的民俗典故和人们企盼吉祥生活、家业兴旺的美好愿望,从而揭示徽州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潜藏于其中的伦理道德和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叶菁  齐康  齐昉 《华中建筑》2003,21(5):58-60
温州中国鞋文化博物馆的创作历程,论述其设计构思是基于文化内涵的发掘,形象思维的优化,同时强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和时代精神的表达。提出塑性建筑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5.
汤士东 《山西建筑》2007,33(5):8-10
结合建筑与雕塑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了建筑与雕塑的紧密联系,提出建筑与雕塑的语言交流在不断深化,近几年出现的建筑形态雕塑,扩展了传统的雕塑语言,使雕塑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与建筑环境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6.
广州雕塑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雕塑公园位于广州市下塘西路飞鹅岭,占地46万m2.分四大园区:羊场面雕塑区、中华史雕区、森林景区和雕塑大观园.目前建成开放的"羊城雕塑区"占地17万m2,以广东省雕塑家创作的反映羊城风貌的雕塑为主要造景题材,通过运用各种园林造景艺术手法,把雕塑、园林和建筑等多种造景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17.
Orgone Reef     
Making architecture may be considered a conscious endeavour to imagine and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human experience. Fed by an insatiable urge to understand and explore his environment, Philip Beesley constructs exquisite thresholds that mediate between craft and manufacture, meaning and behaviour, physicality and psychology. His works Orgone Reef and Orpheus Filter invite us to imagine and touch the extraordinary.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郎亮  王时原 《中外建筑》2010,(8):98-100
通过解读F·赖特的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剖析建筑设计中空间、结构、形式间的关联性,引发对当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柯布西耶住宅作品的建筑解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这是一篇建筑史方法论的读书笔记。它围绕着《国际式》、《空间、时间和建筑》、《理想别墅的数学及其他论述》《私密性和公共性──作为大众媒体的现代建筑》等4本西方现代建筑历史理论名著关于柯布西耶住宅作品的解读,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立论和论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