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证上海味老正兴菜馆近、现代意义上的上海菜的形成和发展,当和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这个城市的发展、变化同步。迄今尚存的百年上海菜馆就是这百年“上海味道”的见证。位于福州路556号(湖北路口)的老正兴菜馆,就是这“见证”之一。清穆宗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浙江人祝正本、蔡仁兴以各人名中一  相似文献   

2.
途经硅谷时,朋友们请我吃上海菜,因为我是老上海。记得刚来美国时,听到哪里有上海餐馆,总是激动得要命,削尖了脑袋,想方设法去解馋。有个朋友在上海考了厨师证书,在旧金山东湾开了餐馆,据说生意兴隆,中文英文报纸都登了照片。我们老远开车去,吃得失望而归。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去年到纽约开会,  相似文献   

3.
有140多年历史,跨时三个世纪,素有“饭店之王”美誉的老正兴菜馆,起源于上海的饭摊邦。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在九江路大陆商场有一个小饭摊,摊主为宁波人祝正本和蔡仁兴,主要供应大众饭菜咸肉豆腐、炒肉百页(即百页结红烧肉)、鱼头粉皮、肠汤线粉条。那时上海消费者主要是商店职员、贩夫走卒,这个人群肚子里油水少,体力劳动出汗多比较喜欢油水足、偏咸一点下饭的菜肴,因此,“浓油赤酱”就成了上海本邦的特色。祝蔡二人深谙经营之道,充分发挥本地水多鱼多特色,烧菜价廉物美,因此饭摊生意兴隆,于是就改摊为店,取二人名字中一字…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老城隍庙九曲桥的荷花池畔,有一座青瓦朱栏、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的三层仿明清建筑,它就是上海著名的本帮菜馆绿波廊酒楼。由于上海老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周围老店鳞次栉比,不少人还以为绿波廊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5.
有句话一点都不过分,在上海,你能吃遍天下美食,如今的上海菜,在经历了自身的改良和创新后.又开始与天下其他地方的美食玩起了大融合。一个外地朋友这么形容:在上海.无论你嘴巴淡了,咸了,腻味了.只要你有细心寻觅和足够耐心等位.总能在某个旮旯找到你想吃的风味。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生活》2010,(3):28-28
鲜逸坊掩映在闹中取静的余庆路上的一座现代主义的花园洋房内,短短一条余庆路却见证了上海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流金岁月。开在老洋房内的餐厅一般都主打私房菜,鲜逸坊也是,专做上海菜和江浙菜,菜式清爽而不油腻,精巧雅致又极富创意。  相似文献   

7.
如今下馆子,还有人吃上海本帮菜吗?估计做个调查,十个人里头,有一增亍时髦吃辣去了,还有几个假模假样,拿起刀叉品西餐,又或者打着“追求健康” 的牌子陪美眉尝日本,韩国料理,惟独剩下那一半想起来吃上海菜,那半个还是吃得大兴的。  相似文献   

8.
上海新亚餐饮管理公司是新亚集团的子公司,近年来已成功地向国内外著名的荷兰上海城酒家、台湾凯悦酒店、上海金茂大厦、北京国际饭店、大连富丽华等数十家高档宾馆酒店输送餐饮技术和管理,多次组团赴东南亚地区访问表演,深受当地市民的欢迎。这次餐饮公司组建由上海世家著名饭店厨师组成的代表团,赴港参加香港五星级文华东方酒店6月15日至30日举行的“上海美食周”活动,一些经过改良的海派上海菜博得港人青睐。厨师在出访前,对赴港献艺的菜肴(点)进行“热身”黄金千里香原料:臭豆腐、咸蛋黄、酒、味精、胡椒粉。制法:①臭豆腐改刀1…  相似文献   

9.
上海的历史可上溯到2400多年前。上海乃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领地,他率众挖开黄埔江,故黄浦江又名黄歇江,上海称“申”也源于此。上海虽历史久远而上海菜却十分年轻,为中国十大菜系中最年轻的一个菜系。  相似文献   

10.
(一) 何谓上海菜?有两种释义。 一是上海菜就是上海本帮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凡是在上海这一地域的各种菜系帮别的菜肴,都称谓上海菜。 当我们要研究上海菜的发展趋势时,必须对什么是上海菜的范畴要界定。因为任何一种菜肴的发展,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克服自  相似文献   

11.
上海老城隍庙座落在市区东南.这是一片难得的绿地——一片把食与游合为一体的绿地。庙东的豫园,假山重  相似文献   

12.
茅伯铭 《四川烹饪》2006,(11):12-13
上海人不太爱吃辣,当地菜也大多偏甜.而且好像做什么菜都要放点糖,就是上海菜当中的辣味调料“八宝辣酱”也偏甜。可这几年,辣味菜品在上海有上升的趋势,麻辣烫、水煮肉片、辣子鸡、麻辣小龙虾这类菜,在各餐馆都能见到。红汤、红菜,辣味冲天,吃得一些上海人口干舌燥内火生。这些辣菜“红”了一条街,富了若干店,也的确给上海菜带来了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海滩有句老话“上海大厨出浦东,浦东大厨出三林”,李大师既是名厨又是浦东三林塘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上海菜?那是题中应有之义,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窃以为,一定要名正言顺的话,好像可以这样说:上海菜,是上海地区的地方风味特色菜肴。自这块冲积平原形成后,几千年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两餐所食之物,可以说是第一层意义的上海菜。而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上海设县,即有县城起,上海建城至今714年的地方菜肴,可以算是第二层意义的上海菜。而自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即上海开埠至今的地方特色风味菜肴,多是第三层意义的上海菜。但有不少人对“上海菜”的概念搞不清楚。有人说,本帮菜就是上海菜。有人说,海派…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今日顺昌路和自忠路的交叉口尚唤作太平桥,现在的老上海人大概还记得这个地名。太平桥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这里有老上海名闻遐迩的小吃街,地处城中心的人口密集区,加之上海人对小吃的钟爱,慢慢地在太平桥的顺昌路口向北延伸,聚集了林林总总各种小吃摊达三四十家,可以说老上海的名老小吃,这里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6.
初识“阿宝” 百年上海菜,曾有本帮“四大金刚”:德兴馆是“干货”,即以发制、烹制干货为特色,招牌菜是虾籽大乌参;老饭店是“禽类”,即以家禽的烹饪为特色,招牌菜是“八宝鸭”;老正兴是“河鲜、湖鲜”,即以烹制淡水鱼、虾、蟹、鳖为特色,招牌菜是“油爆虾”;同泰祥是“糟醉”,即以许多上海人视为炎夏必吃的糟、醉菜为特色,招牌菜是“糟鸡”。  相似文献   

17.
上海小菜     
彬彬 《饮食科学》2005,(1):48-48
问去过上海的外地人上海菜是什么特色,他们几乎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字--甜。再问上海年轻人,他们大抵会想上  相似文献   

18.
徐悦 《美食》2006,(5):23-24
上海菜又简称海派菜,是随着上海这个城市的演变而发展的。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西方经济化的大量输入,使各地商贾人荟集,冲击着上海的市场,上海地区的饮食业也随之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上海菜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脱颖而出的。它既包括了经过博采众长的本地菜点,又包括那些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础上,根据上海饮食习俗进行变革的各种地方风味菜点。  相似文献   

19.
老上海最高档的法式西餐厅Maria有一道招牌名菜为“乔治桑鸡胸肉”。94岁老人、美食家孙曜东老伯伯介绍这原为法国宫廷菜,鸡肉是来自法国地道的白羽蓝脚布雷斯优质鸡,但对于上海,路途千里,八九十年前的空运十分昂贵且不普及快捷。从法国特地空运布雷斯鸡,哪怕是速冻,在当时条件是不可能的,因此都用本地草鸡替代。其实歪打正着,上海浦东三黄草鸡肯定比白鸡肉质细嫩,再经过正宗的法式调料及烹饪,还有特别的香料,味道十分可口且富异国风味,与上海菜的浓油赤酱十分接近。可惜我晚生了几年,对“乔治桑鸡胸肉”只能听描绘凭想象来体会,除非哪日有机会亲临巴黎,也不知道今日巴黎还会不会有人知道这道菜?  相似文献   

20.
龚玉和 《四川烹饪》2009,(12):50-50
老上海人对吃西餐的叫法不一般:他们将家常做菜称作“炒小菜”——隔壁弄堂里的大妈大婶聊天。便会问对方“依今朝炒啥‘小菜’呀?”而将“吃西餐”则称作“吃大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