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两步法制备泡沫镁合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步法制备泡沫镁合金的工艺,考察了发泡剂、增粘剂及Al加入量对泡沫镁合金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发泡剂、增粘剂及Al加入量,采用两步法工艺可以制备出结构均匀、孔隙率高的泡沫镁合金。发泡剂或增粘剂的加入量过高或过低时,泡沫镁合金中会出现无泡实体或较大气体空腔的缺陷。当合金熔体中不添加Al时,泡沫镁合金中普遍存在气孔大小不均匀的现象;加入2%~6%的Al后,合金熔体的倾倒流动性提高,泡沫镁合金的气孔大小基本均匀一致。随着发泡剂或增粘剂加入量的增加,泡沫镁合金的孔隙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发泡剂加入量为2%或增粘剂加入量为0.1%时,泡沫镁合金的孔隙率最大。随着熔体中Al加入量的增加,泡沫镁合金的孔隙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4.
5.
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超塑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等通道角挤压和粉末冶金等方法为例,讨论了镁合金晶粒细化的处理工艺。在室温下晶粒细化可使镁合金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而在较高的应变速率或较低的温度下,晶粒细化的镁合金具有一定的超塑性,这说明晶粒细化对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十分重要。镁合金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仍然是晶界滑移,但晶界滑移总会在晶界三叉区或材料增强相与基体的相界处产生应力集中,使晶界滑移受到阻碍,这就需要有另外的协调机制来协调晶界进一步滑移。镁合金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使晶粒细化,使晶界滑移能够继续进行。镁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颗粒很细小且弥散分布,稳定了镁合金在高温下的组织,颗粒与晶粒界面可以充当原子扩散通道,很好地协调了晶界滑移。 相似文献
6.
用纯氧化镁泡沫陶瓷过滤器过滤铸造镁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阐述了镁合金优质铸件生产中采用泡沫陶瓷过滤技术的必要性与镁合金对泡沫陶瓷过滤介质在高温化学稳定性方面的特殊要求之后,详细介绍了纯氧化镁质泡沫陶瓷的性能及用这种过滤介质过滤镁合金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并就纯氧化镁泡沫陶瓷的过滤行为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镁合金及泡沫镁合金成形技术的研究及生产应用状况,列出了镁合金在自行车、汽车、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指出镁合金生产企业应抓住镁材料的发展机遇,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镁合金及泡沫镁合金产品,在车辆节能减排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泡沫陶瓷过滤技术在高标准镁合金铸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泡沫陶瓷过滤技术在高标准镁合金铸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华兴航空机轮公司黄伯杰,王耀臣,聂邦盛,李毓辉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王薇薇,曹达富1前言镁合金铸件在飞行器中应用十分广泛。由于镁元素十分活泼,极易氧化,镁合金铸件中的各种夹杂缺陷往往成为航空铸件报废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介绍了镁合金的阻尼机理,在常温下其阻尼机制主要是位错机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晶界也参与滑移,所以除了位错阻尼外还有晶界阻尼的贡献。着重介绍了Mg-Al系、Mg-Zr系、Mg-Li系、Mg-RE系以及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讲述了热处理工艺对镁合金阻尼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镁合金的阻尼机理。在常温下其阻尼机制主要是位错机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晶界也参与滑移.所以除了位错阻尼外还有晶界阻尼的贡献。着重介绍了Mg-Al系、Mg-Zr系、Mg-Li系、Mg-RE系以及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特性.讲述了热处理工艺对镁合金阻尼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白云石作为发泡剂、SiC作为增粘剂制备的泡沫镁合金进行了微观表征和压缩测试,考察了SiC加入量对泡沫镁合金压缩性能和吸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石作为发泡剂,在泡沫镁合金制备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分解,未分解白云石及其分解和反应产物在孔壁处基本均匀分布,在内孔边缘局部聚集;增粘剂SiC在泡沫镁合金中以颗粒物的形式存在,主要聚集于内孔边缘及孔壁组织晶界位置。SiC含量在5%~20%内时,随着SiC加入量的增加,泡沫镁合金的密度、压缩平台应力和单位体积内吸收的能量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转折点SiC含量为10%。在应变量为0~1内,泡沫镁合金的能量吸收效率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先迅速升高,随后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最后迅速下降,波动范围为0.1~0.6。SiC加入量对泡沫镁合金能量吸收效率的影响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Zheng Shunqi Zhang Gaohui Huang Guoqing Xu Peng Li Gen Ningbo Branch of China Academy of Ordnance Science Ningbo China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Z3)
A compact and homogeneous composite membranous layer wa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by a multiple treatment of micro-arc oxidation,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ion implan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ear-resistance performance and micro-arc oxidation surface of the magnesium allo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metallurgical microscopy as well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phases structures of the coating and worn surface. The dry sliding wear behavior of t...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