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高分辨扫描电镜与细胞表面复型穿透电镜技术结合研究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与山羊痘病毒(GPV)从细胞表面释放的详细过程,不仅为病毒多种释放形式提供了表面形态的细节,而且可为病毒的外部形态,病毒在细胞表面的释放数量,释放部位以及病毒与细胞表面关系等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能揭示在超薄切片上无法弄清楚的“绒毛”释放形式。  相似文献   

2.
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IFV)国际上已进行了多年研究。根据其各种理化性质的分析测定,确认它属于微RNA病毒科。1985年,证明其RNA上结合着被称为VPg的蛋白质,这是微RNA病毒科所属病毒的特征之一。IFV的核酸为单键RNA,分子量经超离心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为2.6×10~6道尔顿。但有关这种RNA构形,国际上至今尚未见报告。我们运用电镜技术对从病毒粒子中抽提的IFV—RNA进行了观察分析,并且使用EDTA和尿素对病毒进行处理,让RNA从病毒粒子中直接释放后用电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GPV和IBRV的超微结构与形态发生的冰冻蚀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冰冻断裂技术并结合其它电镜技术,研究了GPV和IBRV囊膜和核壳体的形态和发生。GPV发育早期,病毒从中部断裂,围绕病毒的膜样结构是均匀排列的两层颗粒,而成熟病毒在囊膜中间断裂,说明发育早期的囊膜脂质很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颗粒,随后脂质才进入囊膜。而细胞质内成熟GPV囊膜的PF和EF都仍有大量膜内蛋白颗粒,GPV释放到细胞外后囊膜膜内蛋白颗粒大为减少。成熟的IBRV囊膜PF上膜内蛋白比EF上多。在囊膜周缘有时可见剌突样结构。在与疾毒接触的细胞质膜的区域有规则排列的颗粒,似与病毒释放有关。在感染细胞核内同时装配着IBRV的核心、空衣壳和核壳体。细胞核内核壳体固断裂部位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深度蚀刻后对其形态进行了观察。文中还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样品的形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超薄切片技术和渗透法虽然比较广泛地用于研究细胞的连接装置,但分析结果比较困难。冰冻蚀刻技术可以使细胞表面的连接装置立体地显示出来,分析方便,本文初步报告了东北及四川某地中国林蛙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形态结构。东北及四川中国林蛙均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提供。按常规方法取样,2%的戊二醛固定。用30%的甘油两栖类生理盐水作防冻处理后,按冰冻蚀刻常规操作进行。用日本电子光学公司(JEOL)的EE—FEB·D冰冻蚀刻装置,在1×10~6托—130℃“切”断后,蚀刻1分钟。以45角向样品表面喷铂,再垂直喷碳,制成复型膜,供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镜技术对牛流行热病毒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病毒(BEFV)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成员。该病毒能引起牛流行热(又称牛暂时热或三日热),对养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使用的材料是培养在BHK_(-21)细胞上的牛流行热病毒。应用负染色、超薄切片等方法制备样品,JEM-1200EX型电镜观察。通过电镜观察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病毒的基本形态,呈锥形(图1,2)、弹形(图3,4,5)、窝窝头形(图5)。大小为180X85nm。典型结构,外有囊膜,该囊膜是由纤突和病毒膜构成,内有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图4,5)。  相似文献   

6.
牛白血病病毒系为逆转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C型肿瘤病毒属哺乳动物C型肿瘤病毒亚属成员。该病毒对养牛业危害极大,而且对国济民生也有莫大影响。因此,研究在病毒,防制牛白血病具有深远意义。本试验目的旨在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进一步确定该病毒的抗原位置。本试验利用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羊胎肾细胞(FLK)作为原材料。羊抗牛白血病病毒血清和免抗羊IgG分别为第一和第二抗体,利用鞣酸一构椽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约5nm粒径的胶体金。按文献报导方法进行标记,常规方法制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软疣病毒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5例初形成的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sumMC)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1)传染性软疣病毒(MCV)的形态发生分三个阶段:即细胞中央形成中等密度的丝粒状区——病毒前包涵体;随后在该区内出现高密度的细粒链状团块——病毒前基质;然后在该团块状物边部形成双层膜,该膜分割包围病毒前基质形成圆形的初期病毒颗粒。(2)MCV的发育则有四个期:即初期、中期、成熟期和退变期。侧体不是MCV的普遍结构,而是中期MCV发育中形成的暂时结构。  相似文献   

8.
细胞连接在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胃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连接装置特别典型丰富,因此是研究紧密连接结构的较好材料。本文初报了黑斑蛙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形态结构。黑斑蛙采自成都平原。按常规方法取样及冰冻蚀刻操作。用日本电子光学公司的EE-FEB·D冰冻蚀刻装置,在1×10~(-6)托—130℃“切”断样品,蚀刻1分钟后,喷镀铂碳制成复型膜供电镜观察。黑斑蛙胃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分布在微绒毛基部,上皮细胞顶端的边缘。紧密连接的索条构成带状网纹。近腔体一侧带的边缘不够整齐。在紧密连接区,有的索条成近似平行线状排列(图1),有的区域,索条形成波纹状,有的区域索条出现纵向或斜向分布形成一些近似棱形或不规则的网纹,这些网纹排列密集(图2)。单个网  相似文献   

9.
鼻孢子菌的超微结构研究李德忠王伟傅学清张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430070)本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新发现的一例左鼻腔鼻孢子菌病进行了观察。在病变组织中可见许多大小不等(3-300μm)的密度不同的内含数量不等形态不同颗粒的球形孢子(图1)。按孢...  相似文献   

10.
介绍鼻阻力的测试原理、鼻阻力信号采集与处理方法,以及利用单片计算机8031及其扩展外部电路构成鼻阻力测试仪的结构和设计的全过程。文中给出了部分程序框图和部分程序。  相似文献   

11.
白帆  Jont B.Allen 《信号处理》2015,31(6):727-736
语音识别系统的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的说话人、说话方式、环境噪音等。为了提高系统的识别率和稳定性,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法是寻找更好的、高强健性的基于人耳听觉感知特性的感知线索。基于此,三维深度研究方法(3DDS)被发明,用来探究语音信号在人耳内部的感知线索,并已成功的运用于对摩擦音和爆破音的感知线索识别。本文将这种方法拓展到鼻辅音的感知线索研究。在三个感知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定义了冗余感知线索和次要感知线索,并找到了/m/的感知线索是大约位于363~1250Hz的语音部分,/n/的感知线索是大约位于939~2826Hz的语音部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国内外在传染性隔离病房通风空调系统形式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采用微生物气溶胶以及微生物学方法对隔离病房内回风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一些初步结论,进而对全新风系统和循环风系统的应用范围给予了诠释。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络与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也被迅速地提到日程上来,而在诸多与安全相关的问题中间,无疑计算机病毒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文中就COM病毒的一般原则作一番分析,并论述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使用冰冻蚀刻技术制备动物组织材料电镜样品时不易获得面积大、不重叠的复型膜。其主要原因是制取复型膜的过程中腐蚀组织的方法不甚完善。对动物组织而言。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极好的腐蚀剂。通常,多数作者是将上述溶液直接滴在刚做好复型膜的动物组织块周围对其进行腐蚀。这样做可以迅速获得干净的复型膜。但此时组织块一般沉于次氯酸钠腐蚀液底部,在该溶液的剧烈腐蚀作用下,复型膜极易破碎、折叠。为此,有人在使用次氯酸钠溶液腐蚀组织之前,先在组织块上的复型膜表面滴一滴火棉胶溶液,使其形成一火棉胶保护层,以防止复型膜在组织腐蚀过程中破碎和折叠。这一做法虽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笔者感到在实际操作中甚为不便。也有人使用40%的铬酸或70%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酶超薄切片法,对从陕西分离的82—010H、84—H_1病毒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病毒颗粒直径大小平均为130nm,外层有双层膜,在双膜的外层有不太明显的纤突,病毒内浆由不规则的颗粒、丝状物构成。与洪涛等报告结果相同。感染细胞超微结构有以下变化:细胞微绒毛增多,空泡增多,细胞的核浆比例增大,有的细胞其细胞器明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飞速发展,网络病毒已经成为威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传统的防病毒管理手段已经无法应对病毒的快速传播和大规模爆发.论文基于三级网络架构的电子政务业务专网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其病毒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病毒管理的需求,并设计出一种新型病毒管理体系,为提升电子政务系统的病毒防范和预警能力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手机病毒攻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文综合论述了手机病毒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并介绍了手机病毒的几种典型攻击方式。在3G时代即将来临的时候,这些研究对于以后手机病毒的防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E-mail作为现阶段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载体,成为网络安全的一个巨大隐患。论文简述了因E-mail自身的特殊性对病毒制造和传播所起的促进作用,分析了E-mail病毒的传播机制,介绍了相关仿真研究和E-mail病毒检测防治时涉及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网络蠕虫通过自我复制,破坏目标系统,拥塞网络,对互联网络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本文通过对蠕虫病毒程序的传播流程及行为特征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实时监测检测机制的防御网络蠕虫攻击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在操作系统底层函数被调用的时候就能及时地发现网络蠕虫攻击并阻止网络蠕虫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