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长江  崔秀柱  彭俊安  邹军 《农药》2004,43(9):394-396
醚菊酯是目前在拟除虫菊酯中药效优异、对鱼类低毒的一种高效杀虫剂。通过对合成醚菊酯的4条工艺路线进行了对比。最终确定以邻氯苯酚为起始原料制备高效菊酯杀虫剂醚菊酯。此路线合成总收率25%。纯度大于95%,该工艺具有工业化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醚菊酯和氯醚菊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四方  许培元 《农药》1990,29(6):1-3
本文对醚菊酯和氯醚菊酯的合成路线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本文所述方法合成了醚菊酯和氯醚菊酯,经各种光谱验证结构正确,收率和纯度较好或接近文献值。所提供的样品在我国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与国外样品一致。  相似文献   

3.
原醋酸三乙酯是有机合成的原料,应用于医药、农药的合成中。特别在异戊烯醇—原醋酸酯法(相模法)和三氯乙醛—原醋酸酯法(相模—库拉莱法)合成二氯苯醚菊酯中,是制备二氯菊酸不可缺少的中间体。目前国内二氯苯醚菊酯的生产主要  相似文献   

4.
1977年1月20~24日,江苏省石化局在南京组织会议对江苏省农药所研制的二氯苯醚菊酯(苄氯菊酯)小试进行了鉴定。二氯苯醚菊酯系国外新发展的拟除虫菊酯,该药具有高效、低毒、光稳定的特点,可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江苏农药所采用三氯乙醛-原醋酸酯合成二氯菊酸的技术路线,其二氯苯醚菊酯总收率达20%左右,所合成的药剂经广泛的田间试验,对多  相似文献   

5.
王建华  张洪忠 《农药》1998,37(9):19-21
本文对氯甲基乙基醚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创新了一种用三氯化磷为原料新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设备少等优点,产品含量98%以上,收率98%以上,适合工业化生产,也适用氯甲基丁基醚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王鸣华  毛国平 《农药》1991,30(5):25-25,36
本文对醚菊酯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内标法和外标法翻定了乳剂中醚菊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灵敏度高,色谱条件稳定,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醚菊酯及制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醚菊酯及其主要中间体1-氯-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烷和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醇的合成研究进展.通过比较可知以中间体2-(4-乙氧基苯基)-2-甲基丙醇合成醚菊酯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张应阔  王天机 《农药》1990,29(6):14-15
本文介绍了氯醚菊酯的合成路线,并对合成的小样进行了生物效应考核。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蚊蝇及德国小蠊有快速的击倒效果和良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州溶剂厂试制成功间甲基二苯醚。其结构式如下: 此化合物是生产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农药拟除虫菊酯、二氯苯醚菊酯的重要中间体。它是采用间甲酚、氯化苯、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的。所用催化剂为氧化铜。  相似文献   

10.
评述了合成丙二醇醚的原料路线,催化剂开发,技术路线等。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等。  相似文献   

11.
谭洪生  王日辉  李丽  郑强 《塑料工业》2004,32(12):51-53,57
采用HDPE/CB复合型高分子自限温发热材料制备了适于在汽车上使用的自限温加热带、发热管及相应的加热器,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加热器的电热特性。在冬季的柴油车冷启动试验表明,组合加热装置对柴油车的冷启动及正常运行非常奏效,所研制的复合型高分子自限温发热材料及元器件用于汽车领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钟燕  梁占超  刘靖  张首国  温晓雪  彭涛  王林 《化学试剂》2011,33(10):871-872,918
碘代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一种重要的中间体.探索了碘代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己二醇为原料,经碘代、成醚,碘化合成了碘代硫醚类化合物,产率达23.5%.以己二醇单碘代中间体为原料,经保护、成醚、脱保护,碘化合成了碘代醚类化合物,产率达30.5%.本合成方法工艺简便、条件温和、原料易得.  相似文献   

13.
李书明 《云南化工》2002,29(1):36-39
对驻昆解放军化肥厂生产的“红河”牌硝酸钾与以色列、智利生产的硝酸钾从生产工艺、产品的组成、产品养分含量、产品质量标准进行了比较 ,认为“红河”牌硝酸钾与进口硝酸钾质量指标及养分含量相同 ,仅因生产用的原料不同 ,使N含量存在微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Knoevenagel反应、硼氢化钾选择性还原、再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反应获得3,4-二甲氧基苯乙酸。通过探讨其反应机理优化了合成条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确认了产物结构与纯度,各步总产率为62.6%。该反应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收率较高,避免了使用剧毒试剂,更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概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重点介绍了国内新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概况。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主要是利用了咪唑啉中间体羟基的反应活性,通过酯化或磺化合成出了硼酸酯、硫酸酯和磺酸盐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以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两性表面活性剂时,先与脂肪酸或卤代烷反应合成出叔胺,叔胺再与各种季铵化剂反应制备各种两性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原料可以是脂肪酸、脂肪醇或脂肪伯胺。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以伯胺为原料,合成出分子中引入了其他原子或基团。对这些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表明,它们的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6.
胡火岩  金星  张小松 《化工学报》2016,67(Z2):394-400
大部分的相变材料都具有一定的过冷度,这限制了相变材料的广泛应用。充分了解相变材料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对于相变材料性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集中参数法和等效比热容法建立了相变材料步冷过程温度变化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同时运用模型研究了相变材料过冷度与有效潜热值对其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相变材料开始凝固的时间与相变持续时间均与其过冷度呈指数关系;相变材料开始凝固的时间随着过冷度的增大而增长,相变持续时间随着过冷度的增大而缩短;相变材料开始凝固的时间与其有效潜热大小没有关系,而相变持续时间与其有效潜热值呈明显的线性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去除半纤维素的速生杨木残渣为原料,在70℃下按固液比1:100(g:mL)加入1.5 mol/L过硫酸铵溶液,处理16 h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体。所得样品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得率(以原料中纤维素质量计)为57%,氧化度为0.156,表面电荷为-42.15 mV。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得到的纳米纤维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过硫酸铵去除了原料中的木质素和残余的少量半纤维素,并有选择地将纤维素C6位置上的伯醇羟基氧化成羧基,纤维素纳米晶体保留了原纤维素的结构特征,结晶度为77%,晶体结构以Iβ晶型为主,88.4%的纤维素纳米晶体宽度在10~24 nm之间。  相似文献   

18.
自蔓延高温合成制备单相氮化硅镁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了以MgSiN2为主相的粉体,然后利用酸洗工艺除去杂质得到单相MgSiN2粉体.研究了原料配比、稀释剂MgSiN2的添加量和N2压力对燃烧合成产物相组成的影响,并探讨了酸洗条件对洗除MgO杂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化学计量比配制的原料,难以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直接合成单相的MgSiN2粉体;...  相似文献   

19.
空气催化氧化合成洋茉莉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椒环与乙醛酸经缩合得到的中间体3,4-亚甲二氧基苯乙醇酸为原料,建立了空气催化氧化脱羧反应合成洋茉莉醛的新方法。获得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5℃,原料与催化剂的摩尔比是1.0∶0.05,反应时间为10 h,空气流速为45 L/h。收率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20.
Hot-pressing powdered magnesium fluoride resulted in a polycrystalline compact with essentially the density and transmittance of a single crystal. Compacted powdered MgF2 was heated to 650°C and held under a pressure of 30,000 psi for 15 minutes. The starting material had to be free from impurities which would form a second phase, and the presence of water and bound hydroxyl groups had to be minimized. Overheating caused the starting material to resist hot-pressing. It is postulated that mechanical bulk decrease was followed by plastic deformation during pressing and that both solid and surface diffusion of material took place to complete the coalescence of the g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