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某矿3107、3111、3115条带开采工作面为工程实践背景,在工作面上方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受到采动影响的地表进行动态观测,及时掌握其移动变形情况;研究其煤层开采以后地表的移动规律,并建立地表移动变形的Flac3D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研究开采不同个数条带工作面条件下地表的变形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表岩移观测站的实测资料进行与浅部开采所求得各类参数分析,结合简易抗变形房屋受力数值模拟分析,采用计算机处理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得出了本地区深部开采各类角值参数和地表变形预计参数。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如何预测地下金属矿山开采引起地表移动规律的技术难题,以程潮铁矿西区为实例,采用FLAC软件对西区自-360m至-850 m水平的开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开采阶段岩层的移动特征和破坏状态,预测出主要工业设施不同开采阶段地表的移动角和陷落角,并给出其破坏等级,为地表移动范围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6.
为了研究复杂地貌条件下下行式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合山西某煤矿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含复杂地貌的三维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地表在8#煤和11#煤下行式重复采动作用下地表的移动变形特征以及地表坡体失稳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由于8#煤层覆岩厚度较小,8#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上方部分区域断裂带直达地表;8#煤层底板破坏带深度达16.08 m,对11#煤顶板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11#煤开采时仍能形成稳定顶板;8#煤和11#采动下地表最大下沉值分别为1.331、1.626 m,地表沉陷范围呈现以采空区为中心的近椭圆形,重复采动下地表移动变形范围变化较小;地表移动变形受到地形的影响,在陡坡地带地表沉陷范围和水平位移均明显增大;地表坡体坡脚处发生剪应力集中,坡体后缘受到拉应力作用,在降雨和震动作用下,坡体易发生破坏形成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7.
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时松散层厚度变化与地表移动规律及下沉系数的关系,根据某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建立了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数值模型,模拟给出了不同松散层厚度时的地表下沉、水平移动等值线图及其最大值,回归分析得出了相应函数关系式,并分析其原因.研究表明,1) 巨厚松散层下深部宽条带开采地表不易形成波浪型下沉盆地.2) 地表下沉系数q条随松散层厚度h 占采深H 比例的增大以线性关系增大,表达式为:q条=0.162(h/H)+0.085.3)原因为:松散层的采动程度不同于基岩,为有流变性的松散介质.通过实例验证,结论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某硫铁矿地表存在河流、农田、村庄、高压线及地质断层,因此地表不允许沉降变形。针对此特殊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硫铁矿地下开采可能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显示,该硫铁矿的地下开采对地表河流、村宅基本不会造成影响,地表场地可以作为简单及以上级别的建筑场地使用。 相似文献
12.
高构造应力下充填采矿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高构造应力复杂环境下充填采矿诱发的地表变形规律及内在机理,以金川二矿区为工程背景,借助数值计算、现场监测及理论分析等手段,对二矿区地表沉降变形规律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应力环境下充填采矿引起的地表垂直变形经历了萌芽、分化及发展阶段,地表由起初的整体沉陷变形逐渐演化为一个下沉变形区域和一个上升变形区域,且后续矿体回采,将进一步促进地表位移上升区域的发育,但下沉变形逐步趋于稳定,这与自重应力型矿山地表沉陷特征存在本质的区别。水平构造应力、围岩的力学性质、充填体等的共同作用则是产生地表上升变形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掌握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高河煤矿在E1302工作面上方设置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给出了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降曲线和最大移动变形值;求取了该矿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岩移预计参数和角值参数;揭示了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深井宽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及地表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实测、三维相似材料模拟、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深井宽条带法开采煤柱稳定性及地表移动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深井开采其煤柱塑性区的宽度明显增大,条带煤柱承载应力分布为明显马鞍形;煤柱横向变形主要集中在边缘9.5 m内,且呈现非连续、阶跃式、突变形态。随着煤柱留设宽度的变小,煤柱塑性区宽度显著增加,条带群开采地表下沉达到了该地质采矿条件的极值,下沉系数为0.22,下沉盆地面积大,但平缓且较均匀,移动变形连续且周期长,在下沉盆地外边缘出现了地表反弹轻微抬高的现象。针对深井宽条带法开采的特点,提出了深井宽条带法开采煤柱尺寸的计算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