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煤与沥青、重质油及石油残渣一起加工时,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优于传统的液化工艺。现行的煤液化思想是用煤衍生的油作为媒介同煤反应,但由于三分之二的煤衍生油需要再循环,所以这些工艺的生产效率较低。相反,使用沥青、重油和渣油作为媒介来加工煤是单程循环过程。数据表明,沥青、重油和渣油以及有关的液体可用来液化煤,而且液化的程度和可馏出油的产率不同,并取决于溶剂的类型和加工条件。一些共处理过程的选择,涉及由过渡金属(如镍、钴、铁和钼)制成的催化剂。但是,为增产高质量的液体燃料,应当开发更好的催化剂及添加物。  相似文献   

2.
以长庆催化裂化重油(FCC)和催化裂解重油(DCC)两种重油及魏墙煤(WQ)为原料,通过重油热处理、加氢处理及油煤共液化,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两种重油热稳定性及其对油煤共加氢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油高温热稳定性较差,热处理后正己烷不溶物质量分数明显提高;FCC易于脱氢芳构化,DCC以极性组分缩合为主,催化加氢能够抑制FCC高温脱氢;以FeS+S为催化剂催化时,供氢溶剂四氢萘(THN)中WQ液化转化率显著高于非供氢溶剂甲苯中WQ液化转化率,440℃时THN溶剂中WQ转化率最高,达到71.2%;油煤共加氢液化时,FCC和DCC都可以不同程度促进WQ转化,两种溶剂中WQ共液化转化率最高分别达到80.3%(FCC,420℃)和83.5%(DCC,420℃),但是沥青烯(AS)和前沥青烯(PA)等重质产物收率高;重油热稳定性是影响油煤共液化及液化产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重油主要通过自身缩合以及与煤共液化产物作用形成重质产物;FCC/WQ共液化重质产物以AS为主,主要来自于FCC脱氢缩合;DCC/WQ共液化时DCC极性组分缩合形成以PA为...  相似文献   

3.
王志忠 《煤炭转化》1990,13(3):13-19
本文简要叙述了国内外在煤与石油基重质油共处理制取液体燃料方面的研究状况.指出煤油共处理工艺结合了传统的煤直接液化工艺和重油加氢裂解工艺的特点,有可能成为第三代煤液化新工艺,为煤的转化利用提供一条新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煤液化残渣的高效利用,分析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特性,论述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经萃取提取高附加值有机物,如沥青和重油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煤直接液化残渣萃取溶剂的种类、萃取工艺条件的选择以及萃取物的性能和用途等,提出了煤直接液化残渣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合适的萃取剂和萃取条件可从液化残渣中萃取出制备沥青的原料和可作为液化循环溶剂使用的油分,萃取剂可包括各种已知的常规萃取溶剂及其混合物、离子液复合萃取剂和各种煤液化或石化馏分油,萃取出的沥青类物质可制备高级碳材料,特别是碳纤维材料,萃取出的油分可用作煤液化循环溶剂或燃料。提出未来应开发针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效、低廉的新型有机溶剂萃取剂,研究多步或多级萃取工艺,实现萃取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简化,形成萃取工艺和其他工艺,如加氢裂化工艺和加氢精制工艺结合的复合工艺。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利用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渣油热裂解装置副产的裂解重油,对裂解重油、煤、水的混合制浆技术、裂解重油-煤浆多通道烧嘴共气化技术、裂解重油单独直接气化技术三种方案进行了比选。通过比选,选择煤浆-裂解重油共气化技术(简称煤-重油共气化技术)制甲醇合成气;介绍了该技术的研发过程,分析了技术创新点:重油存储及输送技术、多通道工艺烧嘴技术、多物料安全联锁控制系统及开车顺控技术、气化运行过程控制技术。工业化应用后,截至2017年底共处理重油4.2万t,节约原煤7.52万t。  相似文献   

6.
将煤和重油/沥青同时加氢生产优质运输燃料(高辛烷值汽油和高质量的蒸馏燃料——主要是高十六烷值柴油)在工业上是很有可能的。最近进行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用阿尔伯达次烟煤和重油/沥青生产的优质运输燃料是能够同用重油、沥青或油砂生成的合成燃料相竟争的。由于阿尔伯达贮藏有大量的次烟煤、重油、沥青和天然气(用于制氢),因此在阿尔伯达省将这种工艺进行工业化有着最好的条件。用这种工艺生产优质运输燃料,除可以有效利用本地资源外,还有助于缓和加拿大本国在80年代末、90年代及以后的时间内轻质原油的短缺,减少加拿大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文中比较了两种不同的煤与重油/沥青同时加氢的工艺,一个是经典的两段煤液化工艺加上重油中度提质的加氢路线,一个是新开发的煤中度加氢与氢存在下延迟焦化相结合的Pyrosol工艺。在每一种工艺中,通过重油在低度加氢装置和煤液化装置中平行加工,都可得到较高的液体收率。结果表明,总液体收率(丁烷、汽油和蒸馏燃料加在一起)可达总有机原料(重油加无水无灰基煤)的73~75%。用两种工艺从煤和重油来生产优质运输燃料都是可行的。根据计算中采用的财政和成本参数的不同,低估的纯利润率是20—30%。  相似文献   

7.
胡艳芳  秦如意 《广州化工》2012,40(13):106-108
提出了一种处理重油的脱炭和加氢有机结合的新工艺。重油经溶剂脱沥青装置处理后得到的脱沥青油和延迟焦化装置得到的焦化蜡油以及减压蜡油混合作为重油加氢处理装置的进料,从而改善重油加氢处理装置进料的性质,缓和重油加氢处理装置的操作条件,延长重油加氢处理装置的操作周期,为下游的催化裂化等装置提供优质的原料油。溶剂脱沥青得到的脱油沥青掺入延迟焦化的原料中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煤直接液化溶剂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油浆和油煤共炼产物中的某三种重劣质油(含固重劣质油、脱固重劣质油、加氢重馏分油)作为煤直接液化部分溶剂的研究进展,发现在悬浮床加氢裂化中试装置上,在煤浓度为40%~45%、反应温度465~468℃、压力20~22 MPa、空速0.5 kg/(h·L)、催化剂占总量的1%的工艺条件下,其中一种重劣质油(加氢重馏分油)是煤直接液化比较好的溶剂。  相似文献   

9.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经减压蒸馏产生了约30%左右的煤液化残渣,煤直接液化残渣主要由未分离的重油、未转化的煤、催化剂等有机质与无机质构成,开发煤直接液化残渣的高效清洁利用方式,有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化应用,有利于提高煤液化工艺的完整性、降低液化成本。论述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组成与结构,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残渣中有机沥青烯、前沥青烯、有机大分子残渣、无机灰渣、催化剂的化学组成,通过不同的萃取方式,可以实现煤液化残渣的高效萃取及应用。系统介绍了煤直接液化残渣在气化制氢、气化制浆、共气化工艺及气体排放等方面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热解可以制备煤焦油,共热解方式改变了煤焦油的结构,提高了煤焦油的产率。煤直接液化残渣作为碳素制品可以为其提供碳源,同时煤直接液化残渣中的无机催化剂促进了新型炭材料的形成。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结构与天然湖沥青结构相似,是潜在的沥青改性剂,利用族组成分析法评价了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其能够实现对石油沥青的改性;通过相容性评价,进一步优化了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改性性能。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的应用做了进一步展望,煤直接液化残渣在性质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当一部分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煤直接液化残渣的萃取与应用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煤制油工艺等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溶解性好、提供/传递氢能力强且热稳定性高,其溶剂选择、使用是影响煤制油工艺经济运行的关键。本文以煤液化溶剂作用为基础,通过对液化自身产物、废塑料及FCC油浆等煤直接液化溶剂的组成、性质及作用效果的综合评述,指出煤、溶剂、氢气间的混合并非理想混合,与煤H/C适宜、极性相近的溶剂在共处理过程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液化过程的转化率、轻质产物选择性明显提高。分析表明,协同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煤、溶剂的组成、性质匹配。煤-重质烃共处理工艺利用富芳烃油浆溶解性好、提供/传递氢能力强的特点强化了煤热解加氢反应的进行,同时煤加氢液化产生的多孔残煤具有吸附性强的特点,有助于重质烃改质,使共处理转化率显著提高、轻质产物选择性增大。最后指出,煤-重质烃共处理的协同作用为改善煤、中质/重质芳烃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脱碳型、加氢型两种渣油加工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国内某石化公司的渣油加工流程,以及溶剂脱沥青、蜡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部分氧化及气电联产(IGCC)等主要渣油加工装置组成情况,阐述了该公司渣油加工运行及流程优化思路,并对渣油加工装置的运行、标定情况进行分析,对IGCC装置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对不同油价下的渣油加工路线及其运行优化进行了总结,渣油溶剂脱沥青—脱沥青油加氢处理—脱油沥青气化制氢的工艺成熟,运行平稳,清洁环保,将脱油沥青用于制氢是合适的工艺路线,并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脱碳和加氢2条重油转化路线各自典型的工艺技术及其特点,阐明在未来炼厂渣油加工过程中,溶剂脱沥青技术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高兼容性的特点使其可与其他工艺技术进行灵活组合,显著提高渣油的转化率以及原油采购和产品结构的灵活性,从而提高炼厂经济效益。新建炼厂的渣油加工技术应是以溶剂脱沥青工艺为核心的脱碳工艺与加氢工艺的组合工艺,充分发挥二者优势,扬长避短,在提高渣油转化率的同时显著改善渣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操作稳定性、降低装置的操作苛刻度以及投资和运行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炼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王昌武  刘继成 《燃料与化工》1997,28(5):277-278,276
在城市煤气工业中,一般采用重油催化裂解制气。作为调峰气源使用的重油是炼油厂常减压的渣油,经深度裂解制气后可得10%~20%的渣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油制气厂可产渣油约12万t/a,这些渣油长期困扰着油制气厂,甚至危及正常生产。因此副产渣油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油煤气事业的发展,同时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 渣油改质机理 我厂曾利用渣油炼制沥青和石油焦试验,由于成本高,污染严重等原因,均未成功。从1992年9月又开始对渣油的改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并于1993年5月进行了应用试验。 渣油是重油经深度催化裂解制气后的副产品,其主要组分是沥青质、胶质和不饱和含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括叙述了煤的溶剂分解液化工艺过程。该法的特点是用热处理过的石油炼厂塔底油作煤的溶剂。精制沥青不仅用作燃料,而且用作炭素材料的原料。例如:由石油渣油或煤焦油制取沥青焦。这些焦炭有优点,也有缺点。为补偿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兖州煤的催化加氢及其重质产物的分离和表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煤在温和条件下的内化加氢是煤直接液化和煤温和热解领域的重要内容,是由煤生产液体煤料和化学产品的重要手段。从兖州煤的加氢反应入手,研究了加氢条件与产物产率的关系,考察了不同溶剂对产物萃取物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从族组成的角度分析了重质产物与优质道路沥青的异同,为以煤直接液化重质产物为原料生产优化道路沥青作了探索性研究。研究表明:在一定反应和分离条件下,通过兖州煤催化加氢可制得与进口和国产优质道路沥青族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渣油加氢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渣油加氢处理技术是我国重油深加工的主要发展方向.介绍了我国渣油加氢技术的发展、渣油加氢处理的工艺及其特点.分析了重油加氢处理工业化中主要考虑的问题,从市场、原料、工艺等方面比较了固定床和悬浮床两种渣油加氢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煤化工》2017,(2)
在300 m L加氢试验装置上进行加氢稳定试验,考察了反应压力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并通过0.5 L高压釜煤液化试验,考察了煤在不同加氢深度循环溶剂中的液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溶剂加氢反应压力的升高,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氮含量递减,氢碳原子比及供氢指数递增,循环溶剂性质得到改善,供氢性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煤的转化率和油收率提高。当加氢反应压力由12.5 MPa升至19.3 MPa时,煤的转化率从87.21%提高到88.40%,液化油收率从51.62%提高到55.58%。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煤炭直接液化过程中溶剂的特点、作用及质量要求,煤液化溶剂具有一般溶剂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供氢和传递氢的功能特点,起到溶解、分隔煤裂解生成的自由基的作用,溶剂必须具有一定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大小。初步讨论了表征煤液化循环溶剂供氢性的指标,指出普通溶剂如四氢萘和二氢萘等部分饱和的芳香化合物可直接用作煤液化溶剂,多环芳烃含量较高的煤焦油和石油系重质油,经过预加氢处理提高溶剂的供氢性后,可作为煤液化过程的起始溶剂或替代溶剂。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地利用石油资源,满足市场对轻质和中间馏分油的需求,急需进行渣油轻质化处理。当前国内各炼化企业进行渣油加工主要通过溶剂脱沥青、热加工、渣油加氢、渣油催化裂化等方法解决。其中,渣油加氢处理技术因较好的渣油脱硫效果和轻质油收率,是近年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在当前几种常见的加氢工艺基础上就影响渣油加氢工艺操作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中,为达到理想的反应深度,煤直接液化反应需要供氢性能良好的循环供氢溶剂、氢气、煤粉及催化剂等原料。其中,经过预加氢处理后的循环溶剂,具有良好的供氢性能,使得煤直接液化反应条件温和。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溶剂起着溶解煤粒、溶胀分散、稳定自由基、提供和传递转移活性氢、稀释液化产物等作用。当前,提高循环供氢溶剂自身的供氢和传递氢能力是煤直接液化新技术开发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