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铁华  于飞  李红霞 《煤炭工程》2022,54(2):180-187
为识别提升矿工安全沟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提出矿工安全沟通满意度提升策略以减少不安全行为与人因事故。围绕选取的21个安全沟通满意度指标要素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判定矿工安全沟通满意度要素的层次分类以及满意度提升优先序。结果显示:21项指标要素划分为2项必备要素、2项魅力要素、17项一维要素,结合分析型KANO-IPA矩阵分析,确定影响矿工安全沟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及满意度要素提升的优先顺序,并提出提高矿工安全沟通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矿工心理韧性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引入自我控制和职业倦怠2个中介变量,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链式中介模型。采用心理韧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安全绩效量表对随机抽取的320名矿工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和AMOS软件相关性分析和链式中介模型检验;此外,将矿工年龄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不同年龄矿工心理韧性对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矿工心理韧性有助于提高安全绩效,有效干预矿工自我控制和职业倦怠能够提高安全绩效水平,并且矿工年龄对心理韧性和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3,(12):217-220
针对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突出的难题,以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机理及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分析,得出了人的安全心理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此,提出了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策,即提升矿工安全知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安全动机激励对矿工安全行为的作用和加强矿工安全行为中的安全个性培养、注重提高矿工安全心理教育、培训和训练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改善新生代矿工的安全行为,在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组织层面的安全氛围和个体层面的工作繁荣作为中介变量,跨层次探讨安全基地型领导对新生代矿工安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收集296名一线矿工两个时间段的配对数据,采用SPSS24.0,AMOS23.0和HLM7.0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安全基地型领导对新生代矿工的安全行为有积极的直接影响;安全基地型领导通过安全氛围、工作繁荣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安全氛围和工作繁荣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新生代矿工的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5.
王志权 《煤矿安全》2012,43(8):33-36
通过建立人体热平衡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井下矿工热舒适性的相关因素,认为皮肤平均温度是控制人体与环境热交换的决定因素。以东滩煤矿工作面内3位有代表性的矿工为例,计算矿工在不同位置处的PMV和PPD值,利用其对应的热感觉评价矿工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袁晓芳  周垚  刘成  孙林辉 《煤炭工程》2009,52(5):167-171
为研究矿工在面临煤矿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情况,通过开展“矿工在灾难场景下的应急反应测试”试验,来采集矿工在灾难场景下的生理指标实时数据,从而分析其生理指标特征与应急反应之间的关系与规律。结果发现:矿工的肌电、呼吸率、皮电、皮温、脉搏振幅、脉搏和心率在试验的工作期与灾难期前后数据变化显著|所建立的灾难场景下矿工的应急反应指数f,可以定量的评估矿工在灾难场景下应急反应能力|矿工工龄、学历与是否经历过煤矿安全事故都会对应急反应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侯艳文  姚有利  贾泽琳  苏丹  王晓义  郭康 《煤》2023,(11):33-36+91
煤矿井下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防控主要依靠人来管控,智能化水平较低,难以实时自动发现并智能决策预警。文章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相关技术结合,应用于煤矿井下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基于YOLOv5目标检测算法、OpenPose人体姿态估计算法对视频数据中物的状态及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行为判定方式,来识别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将煤矿井下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结合,提出一种实时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方法,有助于实现煤矿井下广泛场景中矿工不安全行为的自动识别,可用于应用层服务系统,实现预警等功能,为矿工不安全行为智能识别和预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事故大多数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研究矿工不安全心理对煤矿事故的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矿工不安全心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矿工不安全心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影响矿工不安全心理的环境因素、人的缺点、身体条件等3个准则,以及工作条件、社会关系等7个评价指标,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将此评价体系应用到某煤矿,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明晰矿工反生产行为的诱发因素及机制,基于工作需求-资源(JD-R)理论,并结合一线矿工实际工作情况,从环境-心理-行为层面确定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及激励因素,并构建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完整JD-R模型,运用CMA3.3针对收集整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元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在矿工反生产行为JD-R模型中,工作需求与损耗因素各包含4个因素,工作资源与激励因素各包含3个因素,各要素间作用效果显著。对于健康损害路径,工作需求通过损耗因素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矿工反生产行为;对于动机激发过程,工作资源通过激励因素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矿工反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矿工工作压力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结合对矿工工人的访问调查,归纳出矿工工作压力的7项压力源。通过分析矿工工作压力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假设,建立矿工工作压力对煤矿险兆事件影响的初始模型;运用SPSS17.0和AMOS21.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及模型的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对煤矿险兆事件的正向影响效果明显;工作与家庭冲突、工作特征、职业发展以及角色压力对矿工工作压力和煤矿险兆事件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机制和风格、自我效能、人际关系对矿工工作压力和煤矿险兆事件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有助于煤矿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