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LF炉精炼工艺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LF炉的改造,配电制度的调整和提出的渣系的实践数据的分析,表明能有效控制流入LF炉的渣量和渣层厚度.电弧埋入泡沫渣中,提高了LF炉渣的流动性,这对脱氧脱硫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使用碳酸盐发泡剂在120t钢包炉上进行泡沫渣埋弧加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泡剂的发泡性能能够满足泡沫渣埋弧加热工艺要求;加入120kg发泡剂,熔渣的相对发泡高度约为100%,发泡持续时间8min以上;当加热时间为11 ̄15min时,泡沫渣埋弧加热的钢液平均升温速度提高了18.6%。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一种炉外精炼造渣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行车吊运将半成品钢水运至钢包精炼炉内,调节温度调节器,进行加热;步骤二,通过造渣剂加入装置向钢包精炼炉中加入造渣剂,进行造渣,形成熔渣和纯净钢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熔渣厚度检测仪对熔渣厚度进行实时检测,利用第一检测装置对纯净钢水含量进行实时检测,通过调节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或第三控制阀来改变钢包精炼炉内的造渣剂、半成品钢水、硫含量或氧含量总量,从而使经过造渣工艺后的钢水均匀致密,化学成分均匀,钢锭表面光滑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LF炉埋弧渣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研究了中高碱度的两个基础系内加入不同发泡剂后的发泡性能,并在250吨钢包炉上进行了埋加热的工艺试验,据此对发泡机理,影响炉渣发泡的因素,加热工艺及埋弧加热对钢水和炉渣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介了炉外精炼的现状及其LF炉的理论基础,并概述了第三炼钢厂引进达涅利LF炉设备及工艺情况,指出了炉外精炼必将成为国内现代化炼钢的三大环节(钢水初炼、炉有炼、连铸)这一。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试验了含不同碳酸盐和碳化物的20组LF发泡剂的发泡效果。结果表明,熔渣发泡高度在2~4min时达到最大值;CaCO3与MgCO3的最佳摩尔比为3:1;碳酸盐与CaC2的最佳摩尔比为7:1;适量的CaCl2、NaCl能显著改善发泡剂发泡性能。优化的最佳发泡剂质量分数为:CaCO357.06%、MgCO315.98%、CaC26.96%、CaCl210%、NaCl10%。对比试验表明,无论是实验室基渣,还是现场LF渣,优化的发泡剂发泡效果都明显好于现场发泡剂。 相似文献
7.
LF熔渣发泡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白云石、石灰石、碳酸钡组成的碳酸盐发泡剂对LF熔渣发泡的影响。在实验室用两种熔渣进行了9种发泡剂试验。测定了熔渣的发泡时间和发泡高度,计算了熔渣的发泡指数。试验结果表明:因为碳酸盐的分解温度不同,单组分发泡剂发泡特性也不同;在9种发泡剂中,白云石、石灰石、碳酸钡配比相等的3组分发泡剂的发泡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8.
钢铁冶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低硫钢回流的情况,该问题会导致脱硫效果受到限制.为改善该种情况,在利用LF炉冶炼铁水时,需要明确喷煤脱硫的排除和上浮措施,通过对炉内温度调节,做好铁水的脱硫工作,促使镁脱硫产物被稀释并吸附,降低出钢硫含量.文章先讨论了超低硫钢在生产时所采用的工艺流程以及需要规范的参数,然后对LF炉中低硫钢的回...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介绍了太钢第二炼钢厂180tLF炉超低硫钢生产工艺,通过对LF炉在生产超低硫钢时渣系硫容量的研究,分析了温度、炉渣的还原性、搅拌强度、渣量及钢中酸溶铝含量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脱硫工艺,保证了超低硫钢的正常稳定的生产,钢水的纯净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LF炉钢水炉外精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室对埋弧渣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围绕新产品开发,对LF炉精炼工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对精炼渣的使用效果、物流协调模型、钢液温度模型、成分微调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根据青钢第二炼钢厂LF精炼造渣工艺的特点,利用炉渣组元CaO、SiO2、Al2O3、CaF2进行分析探讨,制定出合理的渣系配比和快速造白泡沫渣工艺.实践证明,此工艺可减少化渣、造渣时间各约7 min,钢材中全氧含量可降低10×10-4,脱硫率可提高15%以上,成分和温度控制的精度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LF的精炼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LF炉二次精炼过程中,利用埋弧渣工艺,加上氩气的搅拌作用,能够把钢水中的[0]、[S]降到较低的水平,以满足石油套管钢高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气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不同成分的精炼渣的物理性能及其脱硫、脱磷能力。结果表明熔点高、粘度大的1^#、2^#精炼渣的精炼效果较差,通过调整精炼渣中SiO2及Al2O3的含量,可降低渣的粘度,使渣的流动性变好,但必须创造良好地动力学条件,才能让其充分发挥精炼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针对高碳钢系列存在的拉拔脆断问题,通过LF炉顶渣碱度控制的研究,引进低铝预熔精炼渣,优化转炉脱氧工艺,有效降低高碳钢中脆性夹杂物的含量,改善钢水中脆性夹杂物数量及形态。将转炉无铝化终脱氧、精炼渣系和吹氩工艺相结合,并在连铸过程全保护浇注,实现全过程洁净化生产,有效控制氧、氮含量,显著减少大型夹杂物,夹杂物级别低于1.0级,用户反馈产品质量良好,满足金属制品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