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超大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突出,为保障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促进国土空间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自然资源部主责主业,探索生态文明时代超大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方法和实践。本文从协调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生态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生态地质影响因素,探索地下空间的综合管控分区和三维生态红线的划定,促进国土空间从二维向三维立体规划管控的拓展,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城市国土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正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启示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构建国土空间防疫体系,强化城市韧性。结合厦门国土空间规划和医疗设施专项规划实践,提出强化国土空间防疫体系韧性的三个规划策略:分区分级构建国土空间防疫单元;统筹规划城市防疫要素支撑系统;提升城市防疫体系的智慧空间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周培 《规划师》2022,38(3):89-94
生态空间规划管控是实现生态空间治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文章回顾与评价了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以来的生态空间规划管控历程,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要求和生态理念,对市级生态空间规划进行了思考,从而提出了转变规划思维、调整规划方法,统筹全市域、全要素生态空间;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设计、生态修复及生态相关规划,运用"多规...  相似文献   

4.
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以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全域全要素空间成为规划关注的重点方向,国土综合整治在新时期也应与国土空间规划构建起更为密切的关系。村庄规划涉及乡村地区复杂的资源环境与土地关系,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思维对于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武汉市村庄规划实施推进的实践工作,论述村庄规划应结合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完成乡村发展定位、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全域空间、引导产业发展、形成合理布局等内容,并将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作为规划实施重要的促进手段。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落实规划管控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制度,涉及全域各要素分区分级的精准化管制和全生命周期管制.国家、部、省大力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其中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是重要的数据汇集、共享中台.为实现平台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自然资源业务的有效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保障各级各类规划的实施监督,平台需基于业务需求开展应用设计.本文基于珠海市建设项目用地情况核查、土地用途转用报批、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督办等业务的数据、功能需求,阐述珠海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相关应用设计,推进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石飞 《城市规划》2022,46(2):79-83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范式必然面临调整。而国土空间多要素间协同机制和空间管控的分析方法,决定了交通规划领域需基于生态保护和集约用地逻辑,重视交通要素与其他国土空间要素的协同,侧重面向空间管控的交通设施供给水平分析,以谋求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管控层面的衔接。因此,交通规划领域面临着从规划理念、层次、特征、标的等的调整和应对,并思考规划内容和方法上的转型,以适应国土空间规划语境和提升规划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园林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云峰  陶楠 《风景园林》2020,27(1):19-24
风景园林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土空间规划变革的背景下,明确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任务迫在眉睫。通过回顾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历史,总结风景园林规划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点,厘清目前风景园林的定位与职能。提出风景园林规划应有效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内容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地规划与国家公园规划,还应发挥面向全域统筹的风景治理作用,从国土空间的空间格局开发保护、城乡区域的统筹调适、城镇功能控制区的提升增质3个层面全面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从而构建中国特色风景园林规划体系。风景园林规划不仅顺应了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导向,而且对坚持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国土空间、面向美好生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砖瓦》2020,(10)
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国土空间规划是建立国土空间保护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及规划体系的构建,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开发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传统城乡规划,还是正在探索的国土空间规划,均偏重二维平面空间的研究,对第三维竖向空间的管控和重视不足。规划编制中,存在各专业规划与竖向规划脱节、竖向规划法定作用缺失等问题。新时期竖向规划除了需统筹满足城市防洪安全、道路及场地使用、生态保护、景观塑造、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排涝等功能之外,还应主动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通过构建分层控制的竖向规划导控典型模块,体现"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管控要求,搭建多专业协调发展第三维竖向空间管控平台,同时针对城乡空间布局、城市发展时序提出差异化管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江苏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实践的历程与经验,在总结典型做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江苏省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重新思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作用和定位,提出在规划编制阶段要重点关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融合,树立全域全要素的规划理念,科学开展评估、预测发展规模,要从管控视角出发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建立三维传导路径,关注用地管理、建设管理和产权管理等重点内容。最后,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地下空间智慧化管理等方面的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及管控方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全要素管控存在不适应,一方面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与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缺乏转换,未来风景名胜区规划修编时很难与国土空间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风景名胜区往往不依托用地分类进行分级分区,导致管控措施难以落实。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下的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与管控优化方法,包括科学划定与“三调”用地对应的风景游赏用地、依托国土空间用地用海标准优化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标准、依据用地分类提出管控原则,以期能够促进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用地与管控上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有限的乡村空间上,耕地资源破碎化、建设用地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利用中的综合性问题。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土地整治从工程建设向规划管控和空间系统治理转变的一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供给,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抓手。  相似文献   

14.
在全域全要素统筹的要求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风貌特色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城市设计或城市风貌规划工作如何开展,亟须在方法上进行探索。日本的景观规划较早地在方法上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了结合,主要特点包括两个层面:在全域空间层面,景观规划跳出城市设计的固有视野来构建面向全域的风貌规划体系,形成以三类空间为基础的全域空间分区分类;在具体的要素管控层面,景观规划针对有限的设计要素,以建设行为管制为重点,进行风貌要素的规划管理。景观规划并不完全从属于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而是作为独立的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空间规划的全域覆盖和要素管控的有限选择两个特点使得日本的景观规划更具实操性,形成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系统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国家战略。2020年6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从国家层面对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2020年9月22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综合应用生态思维与规划思维的专项规划。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需要强化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以武汉市为例,探讨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体系构建思路和规划统筹模式,按照以市级规划带动县(区)级规划、以全域规划统筹要素规划、以专项规划指导详细规划的总体思路,构建“2+2+2”的“规划—设计—治理”一体化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体系,在市级层面做好规划层级与规划类型、规划传导与部门协同、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统筹协调,从而真正提升国土空间系统的治理水平和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提出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实施将有效保护城市生态底线、融合城乡生态空间、促进城市"三生空间"复合发展,为国土空间优化提供生态引导.文章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内容,阐明了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多层次转型需求、规划定位与衔接关系,并从整体规划框架、多元体系构建、城乡要素...  相似文献   

18.
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位于"五级"规划体系的实施层,主要任务是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进行细化和落实;县级空间单元又是"三类"空间规划的集中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专项规划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也是详细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全域空间格局、优化空间要素配置",因此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解和把握各个工作环节的技术思路,还需要贯彻当前规划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专栏     
规划中国公布首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力推主体功能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6月8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已出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这标志着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徐宪平介绍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主线,提出了未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的一些新的理念和原则。徐宪平介绍说,六个新的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20.
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关于空间统筹与要素协同的建设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全要素管控的改革思路一脉相承,其建设行动落实应充分依托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与传导体系。针对现阶段将统筹流域、城市、社区等空间层次为背景,协调“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不同要素为重点的海绵城市建设。以东莞市为例,提出按照水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性规律,将“流域统筹、要素传导、系统治理”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总原则,以流域为基本技术单元,研究面向空间统筹与要素协同的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明确生态空间管控、建设指标、设施布局等方案内容,依托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协调相关专项规划,实现从“流域区域”向“建设区域”的有效传导。对我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