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强混凝土强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多因素作用下更为准确地预测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模型及其学习算法,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文献中高强混凝土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与回归分析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在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且明显优于回归模型.因此,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可以定量分析、简便易行、计算精度高、预测能力强的分析方法,用于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alkali-activated slag ceramsite concrete hollow block,简称AASCHB)砌体的轴心受压性能,完成了由强度等级为MU7.5、MU10、MU15的AASCHB和强度等级为Mb20、Mb25、Mb30的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alkali-activated slag mortar with pottery sand,简称AASM)砌筑的36个砌块砌体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ASCHB砌体的抗压强度随AASCHB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AASM抗压强度对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相对复杂.用AASCHB和AASM砌筑的砌块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值普遍低于按GB 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计算公式的预估值.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AASM特性系数,调整砂浆强度影响修正系数,建立了以AASCHB抗压强度和AASM抗压强度为关键参数的这类新型砌块砌体的轴心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碱矿渣(JK)水泥混凝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采用碱矿渣激发粉煤灰的活性.用混料比率设计和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寻找了新型配料的最优组合,同时,探讨了各配料因素对该类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砌块高温后力学性能,完成了MU10和MU20两个强度等级常温下及历经400、600、700、800、900、1 000、1 100℃高温后各24个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砌块抗压试验.发现MU10和MU20砌块高温后抗压强度在20~1 100℃间随历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降低.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高温后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随历经温度而变化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受剪性能,对108个用Mb25~Mb130碱激发矿渣净浆和用Mb25~Mb80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砌筑的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进行抗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碱激发矿渣净浆作砌筑浆体的砌体抗剪强度低于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作砌筑浆体的砌体.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作砌筑浆体的砌体抗剪强度低于用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作砌筑浆体的砌体.砌体的抗剪强度随砌筑浆体抗压强度的提高而增大,Na2O含量、砂灰比对砌体抗剪强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用碱激发矿渣净浆和碱激发矿渣陶砂砂浆作砌筑浆体时的碱激发矿渣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碱矿渣胶凝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矿渣结构的新观点、碱激发矿渣的机理、碱矿渣胶凝材料的水化、碱激发荆及缓凝荆的选择、碱矿渣胶凝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并指出了碱矿渣胶凝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碱矿渣水泥及混凝土的缓凝问题及缓凝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缓凝问题对碱矿渣水泥及混凝土应用的影响;讨论了碱矿渣水泥的凝结特点及现有缓凝措施的适用性,认为捅用有效的缓凝剂才是解决该胶凝材料系统易于出现速凝现象的根本途径;有效缓凝剂作用机理及新型复合缓凝剂的研究仍是碱矿渣水泥及混凝土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矿渣混凝土的长期强度和抗冻融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强度等级的矿渣,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7d,28d,90d,180d,365d龄期的抗压强度,研究了矿渣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试验表明,强度等级,养护条件、矿渣掺量等对矿渣混凝土的强度,抗冻融耐久性有着显著的影响;矿渣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明显优于同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矿渣掺量愈大,矿渣混凝土的抗冻融耐久性愈差。  相似文献   

10.
碱矿渣水泥复合激发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强碱 硫酸盐 铝酸盐系统可以作为碱矿渣水泥的复合激发剂,其激发效果较单组分激发剂为好。并能够以较简单的方式加以实现,为碱矿渣水泥研制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研究各配制参数(如:碱组分、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等)对碱矿渣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深入分析了28 d抗压强度分布规律与方差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碱矿渣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符合正态分布,且与水胶比呈明显反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碱矿渣混凝土的回归方程,确定了公式中回归系数αaαb分别为0.796和0.897,得出了碱矿渣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选择与设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矿渣结构的新观点、碱激发矿渣的机理、碱矿渣胶凝材料的水化、碱激发剂及缓凝剂的选择、碱矿渣胶凝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并指出了碱矿渣胶凝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活性的锆英石分别等体积替代碱激发碳酸盐矿-矿渣胶凝材料(AACSCM)中的碳酸盐矿和矿渣,通过胶砂强度试验考察了在AACSCM材料中碳酸盐矿与矿渣的复合作用,进而通过净浆硬化体的孔溶液成分分析研究了其复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硅酸钠溶液碳酸盐矿-矿渣体系反应的后期,矿渣、碳酸盐矿与硅酸钠溶液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其机理是:在反应后期,由矿渣自身解体提供的Ca^2+、Mg^2+等的数量已不足,而Al^3+则有较多剩余,此时,碳酸盐矿的溶解提供了所需的Ca^2+和Mg^2+,促进了矿渣进一步解体,而矿渣解体需要更多的(Ca^2+和Mg^2+,反过来又加速了碳酸盐矿的溶解,如此反复,使得整个体系的反应程度有较大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抗渗性能等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铁尾矿粉对碱矿渣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掺入了铁尾矿粉的碱矿渣泡沫混凝土制成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体试块,分别将混凝土试块养护3、7、28 d后,测试其抗压强度。结果表明:随着铁尾矿粉碱矿渣泡沫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增加,其抗压强度不断增大;当铁尾矿粉的掺量从10%增加到30%时,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当铁尾矿粉的掺量从30%增加到50%时,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减小,且强度损失较明显,随着铁尾矿粉细度的提高,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合成纤维和粉煤灰对碱矿渣混凝土和普硅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在相同基体配合比的情况下制备了碱矿渣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两种混凝土,对比分析了聚丙烯纤维及粉煤灰在碱矿渣混凝土和在普通硅酸盐混凝土中的不同收缩效果,结果表明:碱矿渣混凝土较普硅水泥混凝土的收缩率大;并且收缩率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减小;纤维与粉煤灰均可以显著降低碱矿渣水泥混凝土及普硅水泥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收缩率;纤维与粉煤灰复合使用时收缩率较碱矿渣混凝土空白样降低31%。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探明高温历程对碱矿渣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的影响,对不同升温速率(5、10 ℃/min)、恒温时间(1、2 h)和冷却方式(自然冷却、浇水冷却)作用后的碱矿渣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进行表征,并通过胶凝材料基体微观结构的高温变化对上述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较快的情况下,当温度低于400 ℃时,热应力影响不明显,由于受热时长较短,残余强度较高;随着温度升至800 ℃,热应力影响显著,混凝土残余强度持续显著降低;800 ℃之后,热应力达到一定程度,较短的受热时长保证了较高的残余强度。恒温时间的延长会加剧胶凝材料基体结构及基体-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劣化效应,从而引起混凝土残余强度的降低。浇水冷却降低了水化产物C-S-H凝胶的分解温度,并在混凝土内产生热应力,残余强度损失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碱矿渣陶粒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碱矿渣胶凝材料收缩过大限制其应用的问题,将陶粒和陶砂掺入碱矿渣胶凝材料中形成碱矿渣陶粒混凝土.完成了252个碱矿渣陶粒混凝土试件的试验,考虑了水灰比、砂率、粉煤灰质量分数、水玻璃模数、氧化钠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对碱矿渣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干缩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碱矿渣陶粒混凝土的28d边长为100 mm立方体的抗压强度为45~55 MPa,碱矿渣陶粒混凝土的28 d干燥收缩率为1.8×10~(-4)~4.4×10~(-4).当水灰比、粉煤灰质量分数、水玻璃模数、氧化钠质量分数增大时,抗压强度减小,干缩率增大;砂率增大时,抗压强度增大,干缩率减小.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以高炉粒化矿渣为主成分,采用碱性激发剂,研制出一种新型环保节能水泥.这种水泥的技术特征是:水化热低,耐腐蚀性能好,主体材料为工业废渣,可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其开发应用有着巨大的综合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