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降低生产成本,济钢第一炼钢厂方坯铸机以铌铁代替钒铁生产HRB400等含铌钢种,由于铌为裂纹敏感性元素,其铸坯横裂纹发生率远远大于其它钢种。通过采取保护浇注方式和优化冷却制度等措施,解决了铸坯横裂纹缺陷,实现了方坯含铌钢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铸坯火焰切角轧制后钢板出现严重的边部裂纹,对钢板边部裂纹和铸坯低倍试样进行了分析,发现低倍试样切割面存在密集的裂纹,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火焰切割造成的,进而推断出,铸坯火焰切角导致钢板边部严重裂纹。  相似文献   

3.
冯赞  高海亮  脱臣德  王振 《钢铁》2024,(1):124-131
钢锭冶炼齿条钢时,由于浇铸过程中吸氮,钢中的氮含量偏高,影响钢中固溶硼含量,降低了钢板淬透性,影响了钢板心部性能。为了提高钢锭轧制齿条钢的心部强韧性,通过添加铝或者钛元素消耗钢中的氮,确保钢板中有足够的固溶硼,提高钢板淬透性,增加钢板心部的回火索氏体比例。通过钢板性能与组织对比发现加铝和加钛均能提高钢板的淬透性和强度,加钛的钢板淬透性更好,强度更高,但是钢板的低温冲击吸收能量下降。分析钢板的冲击断口发现钢板中有大颗粒的TiN夹杂物,夹杂物与基体之间或者夹杂物本身就存在裂纹,成为冲击试验的裂纹源,降低了钢板的韧性。对比加铝与加钛钢板中尺寸为2μm以上夹杂物,加钛钢中存在大量的大颗粒TiN夹杂,最大夹杂物尺寸超过15μm,加铝钢板中仍有少量的TiN夹杂,但是TiN夹杂物数量和尺寸变小,同时AlN并未明显增加。对加铝钢板中铝元素与加钛钢板中钛元素进行原位分析对比,发现铝元素为心部负偏析,并且偏聚程度较低,钛元素为心部正偏析,并且钛元素的均匀性更差,存在局部偏聚。热力学计算表明,通过钛元素固氮时,将在凝固前沿析出TiN,析出温度较高;而采用铝固氮时,若铝的质量分数不小于0.08%,AlN在固态...  相似文献   

4.
刘光明  李洪泉  李大明 《炼钢》2006,22(1):37-39
铸坯上的横裂纹是连铸板坯上较严重的缺陷之一,对铸坯质量影响较大。含铌钢由于含有铌等裂纹敏感性元素,其铸坯横裂纹发生率远远大于其它钢种:分析了含铌钢铸坯横裂纹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Q345q DZ25厚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问题,在探伤缺陷处取样,通过低倍酸浸检验、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方式,发现钢板心部存在偏析,由于偏析引起心部贝氏体异常组织的产生,心部硫化物夹杂导致氢的偏聚,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钢板心部产生大量微裂纹是钢板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RH炉真空脱气、TMCP工艺、铸坯及钢板保证堆冷时间等工艺的优化,提高了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缺陷钢板及对应铸坯进行取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缺陷组织及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含铌微合金钢表面微裂纹缺陷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热送铸坯钢板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热送铸坯钢板表面裂纹主要在轧制环节中产生;降低铸坯加热炉温度,减少铸坯加热时间等措施可使热装热送铸坯轧制钢板裂纹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据日刊《铁与钢》报道新日铁大分厂在进行高速连铸之初,发现铸坯中心裂纹增多,而该裂纹在轧制中不能焊合,是钢板分层或超声波探伤(下称UST)不合格而报废的重要原因,故对之了深入研究。 铸坯横断面中心部位的线状裂纹谓之中心裂纹。对铸坯的UST检测表明,缺陷(近90%为间断式岛状缺陷)严重的,中心裂纹发  相似文献   

9.
连铸板坯中心裂纹和三角区裂纹的成因及防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铸坯表面温度进行测量发现,在3个二冷喷嘴下方和铸坯两侧边角附近存在5个较低温度区,中心裂纹和三角区裂纹绝大多数发生在与表面较低温区相对应的下方铸坯内部。铸坯中心裂纹和三角区裂纹形成的机理为:由于沿宽度方向冷却不均匀,铸坯内部也存在较低温度区域和与之相邻的较高温度区域。在凝固最后阶段,当较低温度区已基本凝固或接近完成凝固时,相邻的较高温度区尚有部分钢液未凝固,未凝固钢液膨胀将较低温度区域刚结束或基本结束凝固的部分拉开,因此形成裂纹。鞍钢第二炼钢厂通过严格控制凝固终点附近夹辊开口度、增强二冷后程冷却水量等措施,将连铸板坯的中心裂纹和三角区裂纹降低至接近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低延伸率的Q345R钢板的显微组织、夹杂物及断口形貌进行检测,分析了造成Q345R钢板断后延伸率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钢板心部存在高硬度脆性相贝氏体和长条状硫化物夹杂聚集是导致钢板延伸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改善钢板原始铸坯心部的成分偏析,可以使Q345R钢板延伸率合格比例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采用S-4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金相显微镜等仪器对钢板表面线状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铸坯划伤、夹杂、铸坯裂纹是引起钢板表面线状缺陷的主要原因。铸坯裂纹与铸坯划伤引起的钢板线状缺陷往往在缺陷处可观测到一薄层高温氧化铁,附近分布着大量细小高温氧化圆点,且有脱碳迹象,而夹杂引起的线状缺陷可在缺陷处检测到保护渣特征元素Na和K。为减少钢板表面线状缺陷,针对相关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万秀娟  沈敏 《宽厚板》2020,26(1):24-28
柳钢在生产耐硫酸露点腐蚀用钢09CrCuSb过程中,未经任何处理的铸坯轧后易在钢板边部出现网状裂纹,轧制厚度≥30 mm钢板时,裂纹出现概率达到100%,不利于质量成本控制。通过对铸坯和钢板的裂纹缺陷部位进行能谱分析,确定钢板边部网状裂纹产生的根源是Cu富集。采取在钢中添加足量的Ni元素、铸坯边部修磨、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等措施,使钢板边部网状裂纹得到改善和控制,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塑料模具钢SM50钢板表面裂纹缺陷,采用生产工艺情况调查、能谱分析和金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SM50钢板表面裂纹缺陷并非铸坯原生裂纹导致,而是由于连铸坯在处于两相区时热装,铸坯晶粒度极不均匀导致的热装裂纹。通过改进现有工艺,提出了对铸坯进行下线缓冷、温装入炉的改进措施。新工艺实施后,SM50钢热装裂纹缺陷比例由原来的4.24%下降到0.30%以下,钢板表面裂纹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合坯轧制厚度100 mm的Q235C钢板折弯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试样进行夹杂物、成分和低倍分析,发现铸坯[O]含量偏高,成分偏析较大,低倍偏析严重。由于铸坯内部质量差,轧制后内部存在微裂纹,使用过程中应力不均,裂纹进一步扩展,加之厚度较大,最终导致钢板折弯开裂。通过控制合适的过热度,提高铸坯内部质量,避免成分偏差较大的钢种进行连浇生产,可以防止厚规格钢板折弯开裂。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电磁搅拌在连铸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二冷区对未凝液芯进行搅拌可以提高等轴晶率,改善中心偏析,减少心部裂纹和增加铸坯心部的致密性。但是在二冷区进行搅拌对铸坯中夹杂物的影响如何则甚少报导。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在湖南涟铡2R5连铸机上对断面为130×240的矩形坯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采用Gleeble-2000实验机测试了广西柳州钢铁股份公司生产的铌钛及铌钒钛微合金钢铸坯的高温力学性能,得到了这两种钢的第Ⅲ脆性温度区分别为600~850℃和750~900℃,并进行了裂纹敏感性及脆化机理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对塑性区与脆性区的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为减少铌钛及铌钒钛微合金钢铸坯角横裂纹缺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用含铌0.09%和不含铌的两种铸坯,将铸坯分别加热至不同温度,并保温30 min后进行淬火处理,利用JEM-2011透射显微镜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同时在扫描电镜下确定铸态组织中黑色物质的形貌,通过观察析出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数量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取向硅钢在含Nb和不含Nb两种状态下析出物的固溶温度。结果表明:含铌取向硅钢铸坯的晶粒尺寸与不含铌铸坯的晶粒尺寸相比更加均匀细小,铌元素有阻碍晶粒长大的作用;含Nb取向硅钢中析出物的完全固溶温度在1 250~1 300℃,不含Nb的析出物完全固溶温度在1 300℃以上,说明Nb能够明显降低析出物的完全固溶温度。  相似文献   

18.
袁平  付冬阳  高雅  刘丹  师帅  赵晓辉 《宽厚板》2021,27(6):34-36
针对某钢厂生产Q235B钢板大批量出现表面裂纹的情况,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微观检测方法,对钢板表面裂纹形态、分布及其附近夹杂物和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钢板近表面存在严重MnS夹杂物,破坏了钢基体,导致铸坯原始表面裂纹缺陷在轧制变形作用下延展、扩大,形成钢板表面缺陷.通过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钢板表面裂纹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铸坯角部缺陷,提高铸坯的角部质量,避免进行线下修磨和后续轧制工序出现边部缺陷问题。通过对角部裂纹成因的分析,引进倒角结晶器工艺,并对其设备和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大大改善了铸坯在铸机内凝固过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作用,降低了铸坯的角部裂纹缺陷,提高了铸坯的整体质量。在易产生角部裂纹的含硼或铌微合金钢、包晶钢等钢种的铸坯的角部裂纹修磨率由52.9%降至9.43%。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铌微合金化(加0.029%Nb)F40MnVS非调质钢(220 mm×260 mm)连铸坯中含铌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40MnVS钢连铸坯中可见较多微米级大颗粒NbC相(/%:80~94Nb, 1.2~7.1V,1.6~17.1Ti)。大颗粒NbC分布在枝晶间,其形貌可呈块状、长条状或与钢基体的共晶形态,部分依附于硫化物存在。在连铸坯边部NbC多在5μm以下,形貌以点状居多;连铸坯中间及心部NbC可达数十微米,多为细长条。这些大颗粒NbC相在热轧材中仍然存在。依据Thermo-Calc计算结果,钢液凝固末期,当固相率达到0.961时,NbC可在元素富集的钢液中析出,其成分存在Ti可能是与先析出的TiN成分互溶的结果;通过将轧前铸坯加热温度提高至1200℃,可明显降低大颗粒NbC的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