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综合楼在热力隧道穿越楼基础以后出现沉降,房屋中部下沉开裂严重。分析原因是热力隧道穿越楼房基础之后自然沉降,楼房基础和热力隧道拱顶间覆土较薄,沉降快速传递至楼房砖基础所致。经对综合楼基础进行二次高压劈裂注浆加固,阻止了综合楼继续下沉,并使其得到回升。  相似文献   

2.
以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地铁十号线双井一劲松区间工程暗挖隧道为例,叙述了浅埋隧道穿越人行天桥的施工技术,并通过监控量测对该技术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阳泉某综合办公楼开裂变形情况,分析了该建筑物沉降开裂的原因,提出了基础托换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成功地进行了基础托换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础托换纠偏技术在某基础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油气罐区中,由于持力层的承载力不够导致不均匀沉降、罐体倾斜.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拆除处理和基础托换两种工法进行纠偏.通过分析认为,后一种工法的性价比更高.通过严格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施工完成后经过两年观测,基础未见沉降,地面未见裂缝,设备运行正常.这种基础托换方法可在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南关小康村住宅小区由宣化区春光房屋开发公司开发,位于宣化区煤气公司南侧院内,建筑物为六层民用住宅,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拟进行托换处理的2#楼位于小区西南侧,主体砌至第五层即发现局部地基沉降超标,现已停工。受设计单位和房屋开发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拟承担2#楼基础托换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任务。根据场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勘成果图表2#楼基础托换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任务。根据场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勘成果图表,2#楼筏板基础平面等资料,编制本方案。1 拟处理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及现状沉降观测成果见表1。表1 沉降观测成果表点号沉…  相似文献   

6.
寓仁隧道拟穿越太岳煤矿采空区的上覆岩层区域,该区域属于近水平煤层群,各工作面开停采时间较近且距离相近,不同工作面采空区产生的沉降变形共同影响隧道沿线安全,所以准确预测采空区残余变形对隧道的影响是保障隧道建设及使用安全的关键。本文采用变采厚概率积分法对山西省太岳煤矿不同停采时间的多个采空区在2020年后的残余变形量进行预测,并分析了采空区残余变形对寓仁隧道线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新建寓仁隧道线路上的潜在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6 mm,沿隧道方向最大残余水平位移为112 mm,垂直隧道方向最大残余水平位移为27 mm,最大残余倾斜变形为1.98 mm/m,最大残余曲率变形为0.033 mm/m2,均出现在隧道起点附近位置;新建寓仁隧道残余沉降量等变形量和工作面停采时间有一定相关性,停采时间越短变形数值越大,因此隧道长期稳定性受2205工作面影响较大;通过分析倾斜和曲率等参数,认为隧道有南北侧向坡度倾斜趋势及轴线受拉开裂或压缩隆起的复合变形。本计算结果可为隧道穿越采空区提供场地变形预测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铁隧道施工不同穿越角度与上方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对建筑物沉降及其受力的影响,选取五种地铁隧道与上方建筑物不同穿越角度的工况,并利用MADIS-GTS建立隧道-建筑物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首先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对地铁隧道开挖引起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其次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建筑物的受力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角度的增大,建筑物基础沉降逐渐减小;随着角度的增加,建筑物承受的最大剪力和弯矩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建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车站及隧道的影响,本文以郑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穿越既有轨道交通1号线燕庄站及燕庄站~民航路站区间控制保护区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及邻近既有地铁车站进行分析,总结了新建隧道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车站及隧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的变化特征,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和相关规范,提出工程的施工控制指标,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收集的实际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既有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受新建隧道施工的影响主要为下方土体开挖引起的竖向沉降,施工完成后,既有车站最大沉降量为1.83 mm,既有1号线区间隧道最大沉降量为4.26 mm;既有车站最大水平位移为0.65 mm,既有1号线区间隧道最大水平位移为1.61 mm。本文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在软弱地层进行高喷桩基础托换施工工艺,从沉降观测结果说明了托换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车站风雨棚下沉事故进行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为雨棚在不同基础型式间产生不均匀沉降。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挖孔桩置换原有基础,将雨棚荷载传至稳定地层。并介绍了桩式托换技术的应用,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依托穿越工程实例,从扰动机理、沉降变形及计算方法等角度,通过采用两阶段法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盾构隧道开挖引起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研究。在盾构开挖时隧道土体对CFG桩复合地基内力影响较小,且桩体、桩周土体应力都有减小趋势,变化率为3%;隧道衬砌时周围土体应力较大。并有增大趋势,变化率为16%;复合地基桩周土体变形过程分为桩土的瞬时相对运动阶段和复合地基再次固结沉降阶段,桩土相对位移为1.5 mm;隧道开挖后褥垫层散体材料补充到桩周土体中,且褥垫层应力变化较大,褥垫层在盾构隧道土体开挖过程中起到有利的调节作用;桩顶、桩端应力和剪力相对较大,最大剪力值为139 kN,设计与施工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阿家岭隧道穿越既有铁路线,通过采取洞室管棚预支护、沉降反馈开挖法、加强初期支护、监控量测技术、管棚变形监测等综合治理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既有铁路的线路沉降量,保证了顺利穿越既有铁路线。该综合技术根据隧道施工条件,突破常规施工方法和工艺,为施工类似隧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树根桩(小型桩、微型桩)在基础托换中的应用,列举了具体的工程实例分别在房屋加层、沉降控制和地基加固中应用的设计思想,以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以色列“红线轻轨”项目重叠隧道为背景,在分析现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Rhino6和FLAC3D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隧道叠交角度下盾构重叠隧道地表沉降、地层位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条隧道从平行逐渐过渡到重叠状态时,随着叠交角度的增加隧道中间处测点累计沉降量增大,但累计沉降量除了受叠交角度影响外,还与穿越地层情况密切相关;在本工程地层条件下,由于2条隧道均穿越松散的库卡K1地层,叠交角度为60°时地表累计沉降达到最大。后建隧道开挖完成后,隧道叠交角度小于45°时,沉降槽宽度增大;大于45°而小于60°时,沉降槽宽度基本不变;大于60°时,沉降槽宽度减小;达到90°时,沉降槽左右对称。两侧隧道开挖完成后,隧道叠交角度达到75°时,两侧地层均改变移动方向。研究成果为重叠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田炯  郭晓敏 《中州煤炭》2022,(5):287-292,305
考虑到轨道交通行业的迅猛建设发展,无法避免地铁隧道间广泛存在相互交叉穿越的情况,运营地铁的隧道结构随新建线路的附加施工引起的形变效用成为目前下穿隧道工程的热点。运用浅埋暗挖法对斜交下穿既有隧道工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该方法下施工建设中各阶段的形变规律,提出了斜交下穿盾构隧道的沉降计算方法,通过仿真拟合出该类隧道的沉降曲线对应的地层损失系数。同时根据拟合结果和以往的地层经验参数,得到斜交下穿隧道的各阶段沉降公式的推荐参数。  相似文献   

16.
静压桩托换技术是进行已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对某煤矿瓦斯抽采泵房因水浸泡导致过量不均匀沉降地基托换加固实例的分析,阐述静压桩托换加固原理和设计、施工要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某钢厂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顶承静压桩基础托换施工的设计及工艺方法,并进行沉降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阿家岭隧道在穿越既有铁路线施工中,采用沉降数据反馈,适时调整开挖参数的开挖方法,确保沉降数据在控制范围内,从而保证隧道开挖时不影响既有铁路线安全运行。该技术根据隧道独特的施工条件,突破常规施工方法和工艺,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托换技术在边坡与基础加固中的应用李全胜李俊(新疆建勘院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所乌鲁木齐830002)(乌河管理处乌鲁木齐830049)托换技术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在国际上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引入托换技术时间较晚,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托换技术的...  相似文献   

20.
应用托换纠偏技术,对倾斜建筑物基础沉降多的一侧采用锚杆静压桩方法控制基继续沉降,在沉降量少的一侧采用水平掏土法地直接从基底掏土迫其敢回倾,在限沉与促沉之间的中部过渡段采用垂直掏土法解除行基应力调整基础均衡沉降。通过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软不均匀地基倾斜危楼的纠偏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