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燃烧室内煤自脱硫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就5种煤在1MWth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自脱硫性能者了试验研究和分析。试验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增加,煤的自脱硫效率降低。不同煤的自脱硫效率有较大的差别,煤的自脱硫对石灰石脱硫效率的评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完成了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石灰石脱硫的动态实验并获得相应的实验结果。同时,建立了一个改进的脱硫模型,该模型综合了作者以前建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全部数学模型。对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加入石灰石情况下进行了运行模拟。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预示了石灰石脱硫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沧州大化聚海公司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方面展开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为依据,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原理及脱硫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系统的设计、运行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低成本、无废水、系统简单的炉内脱硫技术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洁净燃烧有效和优选途径之一。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及试验数据分散,目前仍缺少具有普遍适用的脱硫效率预测手段,对于实际应用过程中脱硫效率随Ca/S比增加出现下降现象的原因还未给出合理解释,单纯Ca/S比也无法反映实际参与脱硫的石灰石量,因而难以描述炉内石灰石的脱硫规律。为了探索决定炉内石灰石脱硫效率的本质,以锅炉炉内物料运动、分布规律为基础,通过探讨入炉石灰石随炉内物料运动及反应变化情况,对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石灰石有效存有量"的概念,并根据灰平衡原理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与不同规模的燃烧颗粒煤和煤泥的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决定炉内脱硫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石灰石有效存有量",该理论的建立为有效提高炉内脱硫效率提供了依据,由此得出实现炉内高效脱硫的关键在于:①优化石灰石粒度分布以有效提高外循环石灰石量和石灰石炉内的停留时间;②合理排渣以减少石灰石有效存有量的损失;③提高气-固接触效率以充分利用有效石灰石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工业应用和经济技术比较,认为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配煤方式进行脱硫,技术上可行,脱硫成本低廉,比较适合目前中国的环保形势的需要,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无法满足排放要求时,需要对排烟进行进一步净化。烟气净化工艺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和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为了比较2种工艺的经济性,建立了技术经济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满负荷时炉内脱硫效率70%条件下的经济技术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的运行成本和总成本相对较低时,要求硫含量分别低于1.1%和2.1%;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的脱硫剂成本占比较大,而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的电费占比相对略大;石灰石价格、上网电价和年运行时间是影响脱硫成本的主要因素,石灰石对脱硫成本的敏感度大于上网电价;石灰石价格低于112元/t时,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的运行成本更高;上网电价低于0.43元/kWh时,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的运行成本相较更低;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总成本在石灰石价格、电价、年运行时间的研究波动范围内相对较小;相较于常规炉内脱硫技术,超细石灰石炉内脱硫技术的炉内脱硫成本较低,与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相结合的综合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是燃用劣质煤的最佳设备,炉内石灰石脱硫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但也存在脱硫效率不够高、石灰石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当前燃煤超净排放的背景下,有必要探索CFB内石灰石高效脱硫的理论和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石灰石脱硫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水蒸气对CaO硫化反应的影响及机理、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及模型等;介绍了近年来提出的改善炉内脱硫效果的方法,包括采用小粒径石灰石和吸收剂的活化等。着重介绍了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新概念,阐述了CFB内石灰石可能无法完全热解的现象及原因,以及该反应的研究进展和需要继续开展的工作。介绍了CaO硫化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石灰石同时煅烧硫化反应的随机孔模型,将石灰石煅烧、烧结和CaO硫化反应同时考虑在内,更精确地描述炉内石灰石反应的过程。指出研究者应重视炉内脱硫的真实反应过程,避免对CFB脱硫过程做过度简化,否则研究结论很难反映炉内脱硫的真实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烟气脱硫效率,在分析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的基础上,根据煤质分析,选取了系统的烟气设计参数和脱硫剂参数并对脱硫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与炉内喷钙法相结合可以达到90%的脱硫效率,SO2的排放浓度小于200 mg/m3,可以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与湿法脱硫技术相比,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设备紧凑,投资少,占地小,特别适用于现有机组的改造工程,脱硫剂利用效率高,脱硫产物为干灰,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也存在着脱硫效率较湿法脱硫技术偏低,对锅炉负荷的变化适应性差,运行控制要求较高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的机理,指出反应器的应用、水分的加入和脱硫剂物料的循环是该脱硫工艺的主要特点;综述了国外几种循环流态化脱硫工艺如CFB、RCFB、GSA、NID的流程和特点;介绍了循环流态化脱硫工艺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提出应深入研究脱硫塔内气—固运动规律,解决压力降问题,开发高品位脱硫剂,拓宽脱硫副产物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0前言山东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热电车间有3台循环流化床锅炉,1#和2#锅炉负荷为130t/h,3#锅炉负荷为260t/h,烟气脱硫系统均采用干法脱硫,即炉内喷加石灰石脱硫法。原设计的3套石灰石输送系统为相对独立的操作单元,各输送系统没有联通且输送压力不匹配,无法互备,一旦出现堵塞、泄漏等问题,被迫抢修处理,工艺操作及设备维修人员工作量较大。原设计是根据当时 相似文献
11.
设有内置高温组合式旋涡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开发了一种新型内置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其阻力低、体积小、耐磨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材质要求低、烟气处理量大、性能稳定、且可按锅炉容量变化随意组合,易于大型化,尤其是具有分离、燃烧、燃烬的多重功能,可同时降低固体燃料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可满足不同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要求。内置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目前多台不同容量和参数的设有内置高温组合式旋涡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已投入稳定的商业运行。 相似文献
12.
13.
循环流化床技术在煤气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流化床技术20余年来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领域。本文结合煤气化过程原理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开发应用状况,分析了该技术用于煤炭气化过程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循环流化床技术在洁净煤气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本研究使用不同激发剂,激发循环流化床超细粉煤灰的潜在活性,来制备高性能的大掺量超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SCFA)水泥.通过试验得出了最优配比:将SCFA与42.5水泥按照6∶4的比例混合,加入3%掺量的激发剂(Na2SO4和NaOH比例1∶1),3d、28 d强度分别达到了28.1和56.8 MPa,大掺量粉煤灰水泥的强度完全满足国家标准GB 175-2007.文中研究了添加不同化学激发剂对大掺量粉煤灰水泥性能的影响.通过水化热分析、FTIR和SEM等微观测试方法探究了大掺量粉煤灰水泥的水化机理.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具有独特结构和良好性能的新型内置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 ,并在所建立的实验系统上对其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组合式高温旋涡分离器阻力小、分离效率高、性能稳定 ,并且具有结构紧凑、组合方便、烟气处理量大、材质要求低、制造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 ,可作为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离器或高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前级分离器 ,尤其适合具有矮小燃烧空间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领域和极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脉冲示踪法对二维三相循环流化床液体停留时间分布(RTD)进行了测定。在气速2~3m/s,液体循环量0~0.35m^3/h,固体循环量1.5~1.75g/s的范围内测得的液体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均有明显的3峰分布。其中前两峰分布是由于提升管中颗粒与液体之间和液体与气体之间共同作用改变了液体轴向速度分散程度的结果。第三个峰的分布是由于液体进入循环仓循环后在出口处检测的RTD曲线,并且提出一维两组分扩散物理叠加模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获锝的RTD曲线平均误差小于5%,可较好地描述提升管中液体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因其燃料适应范围广、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近几十年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当前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CFB燃煤过程N2O排放浓度较高成为其应用的瓶颈问题. 因此系统总结CFB燃煤过程中NOx和N2O排放的研究现状对开发新型CFB燃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首先讨论了CFB燃煤过程中NOx和N2O的均相和异相反应机理,然后应用这些机理分析了床温、过剩空气系数、分级燃烧,以及煤种对CFB燃煤过程NOx和N2O排放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对常见的抑制NOx和N2O排放的工艺从机理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 最后,对2种本工作认为有应用前景的CFB燃煤减排NOx和N2O新技术?反向分级燃烧技术及CFB解耦燃烧技术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循环流化床的动力系统方案———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这种燃烧系统能在没有能量损失的前提下,将CO2从燃烧产物中分离出来。本文设计建立了一套燃煤循环流化床置换燃烧冷态实验系统,以此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物料,利用测试系统取得多种信号参数,获得反应装置之间的气固流动特性,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为以后的热态实验以及进一步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