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某电动助力转向器生产企业的质量检验工作为背景,参照QC/T529—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动力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设计和实现电动助力转向器质量检验信息系统.该系统经测试运行安全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并可推广到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质量检验使用.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第一台汽车电动转向器试验台在金坛市安特稳试验没备有限公司走下生产线.并顺利通过多项专业测验.日前.世界上的汽车转向器基本上还是沿用以前的老技术.在转向时不利于驾驶员的应急操作.国内产品主要是引进国外的试验台进行测试.金坛市安特稳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成功研制的汽车电动转向器试验台.不仅填补了省内空白.而且科技含量高,产品销售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遗传算法的EPS系统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纯电动大客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工作的具体要求,开发了适合纯电动大客车EPS系统使用的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建立了纯电动大客车循环球式EPS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整车二自由度转向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以及转向操稳性的概念,并根据多元函数有约束优化问题的特点应用遗传算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系统参数提高了系统的转向路感和转向操稳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产品的质量,降低扭力传感器装配过程中的次品率,在装配线上实时检测扭力传感器基座与外壳的相对高度,设计与实现了用于测量扭力传感器安装高度的CDH-1型激光高度测量仪。根据开发实例,详细讨论了CDH-1型激光高度测量仪的功能原理、实现方案,得出了CDH-1型激光高度测量仪设备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产品质量、降低次品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纯电动大客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工作的具体要求,开发了适合电动大客车EPS系统使用的循环球式转向器,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针对EPS系统存在模型、干扰、噪声等不确定性,以及对系统鲁棒性和动态特性的要求,运用加权指标方法设计和优化了混合H2/H∞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混合H2/H∞控制的EPS系统可有效抑制路面随机激励、转矩传感器噪声以及减少转向盘振动,使驾驶员获得较满意的路感。台架试验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设计的EPS系统可有效改善大客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汽车转向器全自动校直机的组成,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齿条的直线度误差进行评定,建立了直线度误差的数学模型;研制了全自动校直机测控系统,并用于轻型汽车和轿车转向器齿条的检测和校直.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对齿条直线度进行检测和处理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转向机构的碰撞是使驾驶员受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ANSYS/LS-DYNA显式大变形有限元软件建立C型电动转向器(EPS)转向柱的碰撞力学模型,对其主要部件结构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过程和响应进行分析,对转向柱上、下套柱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1000 mm冲击),单边过盈量分别为0.05 mm,0.10 mm时的动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仿真,得出了不同过盈量时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应力-时间图像,以及各时刻冲击重物与转向柱套管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汽车动力转向器结构及油路分析,研制了不同转向器的排油方法,使转向器的排油操作更加简单,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便于维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齿廓啮合基本定理,建立了变传动比齿条-齿扇传动副啮合原理的数学模型,可供转向器设计和分析切齿加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功率键合图和SIMULNK对转向器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了转向器在不同负载的工况下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1.
Using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of model EIMCO 922 load-haul-dump vehicle as a simulation exampl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n load-haul-dump vehicle were simulated and discussed with SIMULINK software and hydraulic control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are improved obviously by using bladder accumulator, the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of model EIMCO 922 load-haul-dump vehicle generates vibration at the initial stage under the normal steering condition of pulse input, and its static response time is 0.25 s shorter than that without bladder accumulator. Under the normal steering working condition, the capacity of steering accumulator for absorbing pulse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ross section area of connecting pipeline,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length of connecting pipel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charge pressure of nitrogen in steering accumulator should he 60%-80% of the rated minimum working pressure of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Under the abnormal steering working condition, the steering cylinder piston may obtain higher motion velocity,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velocity of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can he increased by reducing the pressure drop of hydraulic pipelines between the accumulator and steering cylinder and by increasing the rated pressure of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hu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n load-haul-dump vehicle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recharge pressure of nitrogen in steering accumulator.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模型,推导出系统的状态方程。助力转向系统的电机转矩采用电流控制策略,并结合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反映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情况,并具有良好的转向助力效果。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整车主动悬架和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接受PID控制的双闭环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输出的转向助力矩,通过车身姿态参数动态调整悬架作动器作用力的大小,实现悬架和转向的集成控制.相对于传统的悬架和转向系统,引入预测控制理论,并建立了预测控制器,既保证了车辆操纵轻便性,又显著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型、安全性和行驶平顺行等整车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基于MC9S12P64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控制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的设计,并完成了控制策略和系统程序设计,对所设计的ECU进行了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结果证明ECU符合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提供最佳助力转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拉格朗日分析力学体系,推导了考虑转向系统刚度、轮胎侧偏刚度和转向助力等因素的线性多轴转向车辆的三自由度普适动力学方程.利用两轴车辆动力学方程验证了多轴转向车辆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和普适性.基于上述普适方程,给出了车辆稳态圆周行驶的评价参数.探讨了采用质心零侧偏角控制策略的多轴转向车辆转向特性.分析了影响多轴转向车辆转向性能的因素.通过仿真分析、理论推导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所推结论的正确性.为多轴转向车辆的设计和转向性能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个基于转向系统总成特性的实时动力学模型,由于该模型基于阿克曼转向机构的角位移传递比、扭矩传递比、机构柔性等特性,不需要过多的硬点位置参数,因此,适用于汽车预开发阶段的建模。模型中考虑了转向系统关键部件的动力学自由度,能够反映其瞬态变化过程。将其嵌入到14自由度整车模型的仿真代码中,进行某A级车操纵稳定性工况的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场地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矩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综合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依据控制时机选择控制模式来确定目标转矩,从而实现转向控制.为改善汽车转向轻便性和路感,设计了在无角度传感器的情况下以转向盘转矩为控制目标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改善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同时,控制性能不受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具有稳定的转向盘转矩特性;目标转矩的控制采用PID调节器,应用力矩传感器检测转矩和电机作用转矩来估算转向盘角度,不同的转向盘角度采用不同的助力比,更符合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使转矩调节更平稳.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盘转矩直接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汽车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问题,设计了以转向盘转矩为控制目标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改善转向轻便性和路感问题的同时,控制性能不受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具有稳定的转向盘转矩特性。  相似文献   

19.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感觉主观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EPS系统进行了四种试验工况的整车转向感觉主观评价试验,从轻便性、回正性、灵敏度、方向修正难易程度、转向精确程度、路感、侧倾感觉、疲劳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应用多层次模糊方法建立了用于EPS转向感觉模糊评价的阶层化模型,综合考虑影响EPS转向感觉的各个方面,对模型做出综合的决策,从而获得系统全面的主观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