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时尚性和娱乐性使其与青年文化消费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契合.在现代商业社会,电影以偶像消费和情感消费的方式成为青年文化消费的内容.中国年轻一代已经具备了很高的消费能力,基于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之间的联系,利用青年文化消费拉动电影市场,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文明的一种独立存在和文化表达,应该说真正的女性文学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发端。尤其是作为俗文学题材之一的通俗小说,在发轫初期难以摆脱男性话语的影响,女性作家群也在不断探索由报人向小说家身份的转换,女性在通俗小说的创作上力量显得薄弱。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新的女性创作主体的涌现与创作思维的膨胀,在叙述视角、文本类型、媒介传载、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这是当代消费与审美理念的提升,也是创作与出版文化的勃兴。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女性主义"电影的主要商业类型,小妞电影遵守占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游戏规则,将女性角色放在情节模式的中心去迎合它的主流受众,而"闺蜜"成为主角之外不可或缺的配角,她们的存在为这一类型题材影片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人物线索,从这一被程式化的角色角度能够反观当下国内电影受众的情感需求和观赏心理,进而更好地融入当今的大众消费语境。  相似文献   

4.
《南昌水专学报》2015,(5):32-36
现代社会公共交往空间的压缩带来公众情感需求的匮乏,真人秀作为推崇与电视观众情感共鸣的媒介产品,无疑是消费文化和媒介文化结合的产物,但真人秀节目纯粹消费明星情感是一种双向消费,对电视媒体而言不仅是极端娱乐化的问题,亦有忽略情感本身的现实基础问题,电视上的秀终究是为了迎合受众所制造出的虚幻幕剧。随着受众批判思维的拓进,以网络和电视为代表的新时代受众便会产生窥视不属于自身阶层生活的失落感和迷失感。文章基于对江苏卫视《为她而战》节目情感消费逻辑的梳理,以情感的蛰伏期、认同期、崩塌期作为发展脉络,深度剖析真人秀节目情感消费的文化价值,并以此为范本反思当下真人秀节目的消费文化怪圈,提出感官刺激和异化审美下真人秀节目制作逻辑的肇因,以期能纠偏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歪路。  相似文献   

5.
以德莱塞小说《嘉莉妹妹》为例,论述了作为文化载体的剧院空间与小说中人物意识形态的形成、生活方式选择以及道德标准的形成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在德莱塞的小说中剧院舞台与消费欲望和动机相联系,作为文化符号的剧院空间通过布景、观众和表演,呈现商业化的生活方式,剧院空间的实质是消费欲望衍生和延伸的空间,也是女性逐渐迷失自我、走向自我商品化的空间。德莱塞用全知的叙述策略,通过对剧院空间的构建,更为深刻地体现了商业文化对女性的裹挟和操控。  相似文献   

6.
陆嘉宁 《饰》2013,(2):96-98
本文是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的陆嘉宁博士针对《美国电影美国文化》一书所写的书评。该书作为一部美国大学流行的电影通识读本,并不深奥晦涩,但信息量异常巨大,除却知识层面,在方法论和行文风格方面都值得国内学人借鉴。  相似文献   

7.
软实力不是政绩工程,是让人们带着情感、景仰、忠诚和信赖来消费的"真金白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别文化的存在和国别政治一样,具有独立的"不可全球化"的意义.作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大众传媒,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创作生产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消费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社会这样的社会语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已成为大众话题,更是媒介关注的热点,然而媒介的女性观实质上是一种商业女性观.媒介的社会意识性别也是男性文化主导下的社会差异性别.女性成为一个商业话语,然而却有不少女性乐此不疲,消费并被消费着.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与美国社会的消费模式,即当代美国社会消费的异化现象有直接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兴起了消费热,之后人们的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由过去清教思想强调的克制勤俭变为现代注重欲望、张扬和享乐.异化侵入了消费领域,对这场金融海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分析了美国社会消费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反恩在这场金融海啸中对消费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社会这样的社会语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已成为大众话题,更是媒介关注的热点,然而媒介的女性观实质上是一种商业女性观。媒介的社会意识性别也是男性文化主导下的社会差异性别。女性成为一个商业话语,然而却有不少女性乐此不疲,消费并被消费着。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是一部以母女关系为主题的小说。谭恩美以第一人称为主,伴随第三人称转换的叙述方法,通过富于特色的移民语言和女性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庐隐是描写恋爱的专家,也是书写女性情感悲剧的先驱者。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细腻、委婉、感伤地诉说着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彷徨于歧路的情感世界。在强大的夫权话语系统下,新女性进退维谷,苦闷徘徊。庐隐的作品谱写了一曲五四知识女性情感命运的悲歌,成为五四新文化浪潮的绝唱。  相似文献   

13.
摄影作为工业文明的成果之一,它的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建立了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文化符号系统,以摄影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包括电影、电视在内的现代摄影图像体系,开始了文化符号的一场革命。摄影突破了几千年来单一地以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局面,开创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的新的文化模式。摄影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不同的文化时空也赋予了摄影以深刻的影响,造就了影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精神在美国人生活中处处皆有体现。本文以美国校园电影《死亡诗社》为依托,通过评析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对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指出了个人主义在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被视作华裔美国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作者黄玉雪作为首位获得美国白人主流社会认可的华裔女性作家在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受到民族主义华裔作家的猛烈抨击批评。无论其历史功过,黄玉雪作为少数族裔女性能够跻身美国主流文化界就是一种成功。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身份构建、写作内容以及叙述视角进行分析,解析了作家如何突破主流社会的阈限获得成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文化,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物质资料转向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以消费文化的发展为研究主线,同时以AHP判断大众需求,分析了商业空间不同时期不同的业态模式和空间组织形态,从大众情感体验的角度研究了消费文化下空间类型的拓展,为商业空间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的未来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名媛诗话》的编纂者沈善宝在书中论及同乡女诗人方芳佩作品时指出,女性于归后,生活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创作境遇的改变,往往导致女性作者才情消磨、诗思日疏。在《名媛诗话》全书及沈善宝自身诗作中,不但体现了这一变化,而且对其表露出复杂的情感。将范围扩充至清代女性诗人群体,在其别集序言中,她们及其亲友亦对这一变化常有叙述,并或隐或显地传达出各自的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18.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被大量运用,情感隐喻在诗歌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隐喻具有文化性,受相关的文化模式的影响。理解情感隐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和文化,以李煜的词《清平乐》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也突破壁垒,走向全世界,开始了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作为文化传播重要媒介的电影行业,中外合拍电影也渐成趋势。《功夫熊猫3》是第一部中美合拍动画片,影片不仅展现了各类中国文化符号,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同时也彰显着美国文化的元素和个人英雄主义精神价值观。影片巧妙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中西文化的融合,其成功经验必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巴比特》中,美国民族“集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于一体”的矛盾文化特征,在该小说主人公巴比特身上典型地体现出以实用主义为主同时兼有一些理想主义之“理想实用主义”的个性特征,这是美国社会从产业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型时期美国人性格特征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