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1):200-203
综述了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工作原理、影响生物活性炭工作的一系列因素以及该工艺在各类污水方面的应用情况。生物活性炭工艺是一种联合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并且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生物活性炭工艺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应重视微生物的处理能力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技术、生物膜的形成、活性炭的生物再生机理、活性炭的性质、微生物、臭氧以及反冲洗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例举了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工业上的应用,并总结了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现存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长期运行存在生物泄漏问题,包括颗粒物、老化生物膜和无脊椎动物等,这会形成供水生物安全的潜在威胁.在生物活性炭滤池增加砂垫层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调控生物泄漏技术措施,但其实际应用效果和局限性尚不清晰.文中总结了近年来生物活性炭-砂垫层控制生物泄漏的效果,从炭砂滤池调控生物安全性、工艺参数、与现有活性炭滤...  相似文献   

4.
张楠  高山雪  陈蕾 《应用化工》2021,(1):200-203
综述了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工作原理、影响生物活性炭工作的一系列因素以及该工艺在各类污水方面的应用情况.生物活性炭工艺是一种联合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并且目前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生物活性炭工艺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应重视微生物的处理能力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键勇  陆少鸣 《水处理技术》2012,38(2):69-71,75
针对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分析在不同的曝气气水体积比下,该工艺对南方某水厂水源的净化效果,并与中置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净水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对于中置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曝气气水体积比为0.2最合适。在此条件下,炭滤池对浊度、CODMn、UV254、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4.17%、47.40%、49.40%、84.62%。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比中置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更好。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闵行水厂前置生物活性炭和后置生物活性炭两条生产线路,通过比较冬、春、夏各季节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综合指标(总有机碳和UV254)变化情况,研究了有机物在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中的去除效果,同时比较活性炭滤池与V型砂滤池相对位置的变化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物活性炭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在活性污泥法基础上投加粉末活性炭填料共同作用的新型活性污泥法,主要应用于石化、制药等行业产生的部分难降解有毒害工业废水处理。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生物活性炭工艺的污泥驯化时间比普通活性污泥增加一倍,但污泥驯化成熟稳定后,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耐负荷冲击能力、运行稳定性等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另外生物活性炭工艺可有效解决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存在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问题。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废水的COD_(Cr)平均去除率可达到90%,比普通活性污泥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8.
洗浴废水组合工艺处理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洗浴废水组合工艺处理技术与方法方面取得的进展,探讨了洗浴废水处理的一些适用方法,认为电絮凝气浮组合工艺、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和过滤/超滤-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技术在提高洗浴废水处理效果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进一步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9.
生物活性炭技术发挥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以及生物膜表面微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广泛地应用于去除饮用水中的臭味、有机化合物等微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方法。文中对生物活性炭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论述了活性炭表面生物膜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生物活性炭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分析了生物活性炭技术与其他工艺组合在饮用水处理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展望,对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后续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生物活性炭的定义,工艺原理,主要特点,影响因素和性能要求,无论从使用效果,还是从使用寿命衡量,生物活性炭均是用于饮用水深度净化处理的最佳原料。根据生物活性炭的性能指标分析,煤基压块活性炭是生物活性炭的最好原料。  相似文献   

11.
张书雅  丁玉 《辽宁化工》2007,36(11):781-783,789
生物活性炭技术结合并优化了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作用,在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等方面显示了突出的效果。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指出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力循环方法将人工驯化培养后的微生物固定于活性炭上,以达到生物强化的目的.结果表明,经生物强化后的生物活性炭对TOC及AOC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普通活性炭,其中TOC的平均去除率提高9%,对AOC的去除率可提高10%~30%.采用超声波振荡技术对活性炭上附着菌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水力循环法固定于活性炭上的附着菌,牢固程度与稳定运行期间活性炭上自然生长的附着菌相差不大,对氨氮去除的持久性明显高于自然生长的附着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物活性炭技术深度处理焦化厂生化后出水。结果表明,焦化厂生化后出水(COD为200mg/L、色度为900度)经生物活性炭处理后,COD降为46.9mg/L、色度降至25.8度,达到国家工业再生用水水质标准(COD小于60mg/L,色度小于30);并与颗粒活性炭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相比,生物活性炭法处理焦化废水COD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3.4%和5.2%,且生物活性炭使用寿命是颗粒活性炭的3.3倍,生物活性炭的吨水材料费为1.4元,比颗粒活性炭低3.26元。生物活性炭法是一种有效、低成本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生物活性炭滤池(BACF)的吸附机理,综述了活性炭结构性质、反冲洗方式、微生物、滤池运行参数、前处理等因素对生物活性炭(BAC)工艺的影响,对BACF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提出BAC目前只能应用于低污染生活用水、二级生化出水等的处理,可使用其他预处理工艺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5.
徐生盼 《广州化工》2011,39(12):115-118
考察了三种不同生物活性炭对含吲哚和吡啶的模拟废水的去除效果。三种生物活性炭由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SAC)、煤质柱状炭(EAC)和椰壳颗粒炭(GAC)循环挂膜制得,分别简称B-PSAC、B-EAC和B-GAC。生物活性炭的运行可分为三个阶段,活性炭的吸附阶段、活性炭的挂膜阶段以及生物活性炭阶段,考察指标为吲哚和吡啶的浓度。结果表明:三种生物活性炭对吲哚的去除率都在96%以上;B-GAC对吡啶的去除率最好,一般在90%以上,B-PSAC次之,约为75%,B-EAC去除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The optimisation of water purification with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 is described. Procedures are suggested to control biofilm growth and to use bio-indicators to predict TOC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removal efficiencies. Empty bed contact time (EBCT) was a major physical control parameter. Dissolved oxygen (DO), pH and nutrients of the influent were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the abundance of bacteria, protozoa and rotifers. Numbers of micro-organisms in BAC beds were determined. Certain genera of ciliated protozoa, representing health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employed as 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system performance during biological regeneration of exhauste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bundance of some protozoa in the liquid phase of the BAC bed and COD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Mathematical spreadsheet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o estimat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of BAC filters with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DO, pH, nutrient requirements and populations of micro-organisms. © 1998 SCI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三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产电性能,考察使用生物活性炭(BAC)对提高MFC产电性能所起的作用。它们分别是:在阳极室内未投加活性炭的、投加了柱状活性炭的和投加了小颗粒活性炭的3种MFC。投加时机是在电池启动阶段,此时微生物在活性炭上驯化出生物膜,即形成生物活性炭,目的是辅助阳极富集更多微生物。结果表明,投加了小颗粒活性炭的MFC在产电性能和污水处理上具有优势。该电池最大容积功率密度达到1540 mW/m3 ,COD去除率达到了88%。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determine effective processes for purifying polluted source waters 1n Harbin City, various processes consisting of ozonation, sand filtration, and/or GAC filtration and adsorption, i.e., ozonation ( “O3” Process), ozonatlon/sand filtration ( “O3 + SF” Process), ozonation/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 “O3 + BAC” Process), ozonation/sand filtration/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 “O3 + SF + BAC” Process), an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Process) were tested In an 8 m3/d capacity pilot plant. In addition, a small plant of 500 L/d capacity was used to conduct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the two processes “GAC” and “O3 + BAC”, as well as two types of carb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