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管钻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连续管钻井技术在油气开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水平井、大位移井、多分支井、老井加深和侧钻等技术领域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连续管因其刚度小、不旋转等原因,导致摩擦阻力大,压力传递困难、易屈曲,严重限制了连续管的应用。针对连续管钻井减阻技术,阐述了振荡减阻器、润滑剂和牵引器减阻原理。介绍了几种先进减阻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连续管减阻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连续管钻井技术与装备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国外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表明,连续管钻井技术将成为利用钻井工程技术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手段。研究总结了连续管钻井技术的系统构成和技术特点,认为此项技术的最佳应用点是应用欠平衡工艺实施老井加深和过油管侧钻。分析归纳了连续管钻机的典型结构型式,认为连续管钻机的种类繁多,个性化特征鲜明,完全采用连续管钻井技术钻新井,钻深会受到很大限制。研究分析了连续管钻井工艺过程,提出了实施连续管钻井工程项目的基本程序,认为采用连续管钻井技术和欠平衡工艺进行老井重入加深、老井重入钻水平井和过油管侧钻将在油田增产、难动用储量开采、利用现有井筒低成本开采深部储层、提高最终采收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连续管钻井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连续软管技术的应用和连续软管钻井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连续管钻井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在概述连续管发展的基础上,综述了连续管钻井的优缺点、连续管钻井作业系统、类型及应用范围;同时列举了连续管钻井取得的技术指标。并提出我国石油钻井行业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寅  尹方雷  白冬青 《焊管》2023,46(7):71-75
连续管钻井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钻井模式,因其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以及高效性的特点得到了行业内高度关注与快速发展。连续管钻井技术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浅层钻进、老井侧钻、定向井等领域。我国起步较晚,近几年也发展比较迅速,在装备、工具、管材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应用还处在现场试验阶段,没有进行大范围推广,重点集中在侧钻井应用。介绍了国外连续管钻井方面的先进技术,分析了我国连续管钻井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结合侧钻井施工实例,对我国连续管钻井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连续管钻井技术由于其高效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安全性逐渐成为钻井技术的新热点。目前,国外几大石油公司在成熟的井下钻具组合基础上研发了多项先进技术,在连续管钻井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而国内仅处于现场试验阶段,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介绍了国外的连续管钻井先进技术,在国内连续管钻井系统现场试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连续管钻井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连续管钻井装备、钻具组合和钻井工艺的不断发展,连续管钻井技术作为一种成本低、效率高、安全可靠的新技术,已成为钻井领域的技术热点。介绍了连续管钻井系统的构成; 总结了连续管钻机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 分析归纳了典型连续管钻具组合的结构及特点。提出了连续管钻井系统在国内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连续管钻井减摩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连续管钻井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连续管弯曲和连续管不旋转造成连续管钻井摩阻较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减摩降阻成为连续管钻井扩大应用范围的关键。连续管钻井减摩降阻的思路是避免连续管屈曲和减小摩擦系数,主要措施包括使用大尺寸连续管、钻小尺寸井眼、在钻井液中添加减阻剂以及应用减摩工具等,其中牵引器和振动减摩器是较为理想的减摩工具。   相似文献   

10.
连续管钻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介绍连续管钻井技术的历程及现状、优缺点、应用范围、限制条件以及连续管钻井参数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连续管作业技术与装备的深入研究、快速突破及规模应用,为连续管钻井技术的攻关与实践奠定了基础。依托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克了整机多维状态特征空间与要素重构、整机动力控制系统、重载底盘装载与移运、连续管注入提升与夹持、大容量动力信息滚筒、注入头安装装置和方法、连续管穿电缆装置和方法、多参数模拟试验系统和方法、电液控定向工具等关键技术和部件,成功研制了LZ580-73T和LZ900/73-3500两种结构型式和用途的连续管钻机;研究配套了连续管侧钻无电缆和有电缆两种BHA,探索形成了连续管侧钻工艺技术。现场试验与应用了12口井,单井最大进尺802 m,最大水平位移414. 50 m,最长工具串达123. 99 m。试验结果提升了业内对连续管钻井技术难度、特征、适应性和局限性等认识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连续管钻井技术因其低成本、高效率、更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在连续管作业领域已取得长久发展,而在连续管钻井领域才刚刚起步。分析连续管钻井技术在国内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前景是我国连续管钻井技术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总结连续管钻井技术国外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连续管钻井市场需求,提出了适合国内资源特点、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连续管钻井技术和配套装备,为我国连续管钻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连续管钻井系统在发达国家逐步得到了改进和完善。该系统在实施钻井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解决常规钻井难以解决的储层污染问题,同时能够简化作业工序、提高效率、缩短工期、降低风险、节约成本,在欧洲和北美得到了很好地应用。目前国内的油气开发已面向开采难度较大的致密岩层、页岩储层以及老井加深钻井和储层挖潜,对连续管钻井有较大的潜在需求,但国内连续管技术起步较晚,连续管钻井工作尚未开展,急需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连续管钻井定向器是连续管钻井的核心工具,它通过调整马达工具面来控制井眼方向,决定了连续管钻井过程中轨迹控制的技术水平,但是目前国内还处于产品空白阶段。为此,重点介绍了国外Schlumberger、Weatherford、Baker Hughes和Sperry-Sun等公司的液压定向器、电驱动定向器和电液驱动定向器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阐述了国内连续管定向器的研究现状及国外连续管定向器的最新发展动态。最后针对国内连续管钻井定向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难点提出了具体发展建议:1加快电液和电控等高端定向工具的研究速度;2加强对定向器锁紧装置的研究;3形成高端定向器从操作、定向到锁紧的一整套理论,以此对定向器进行精确、合理的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5.
带有井下增压器的连续管射流钻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旋转水射流钻井可以提高钻井的速度,减小钻压、扭矩振动,因此可以采用常规的地面泵送设备和连续管,利用高压旋转水射流钻机、增压器和油气分离器进行喷射钻井.利用高压反作用式涡轮射流可以钻1 1/8~3 5/8in的井眼.喷射钻井实验显示70 MPa的射流可以有效地钻穿最常规的油气产层.常规泵、旋转接头和管线达到28 MPa才能够操作,而一个压力比为2.5:1的增压器可以在所要求的压力下进行有效的钻进.增压器可以利用气锚对两相流产生作用,从两相流中分离出来的气可以供给增压器和要通过射流喷嘴的高压水,并可以传到钻头上用来延伸射流的喷射范围.实验表明,井底钻具组合的喷射钻井可以有效地铣削胶结物,但是钻进速度比电动机和磨铣钻头的组合慢,且要求更高的泵压.可以在无法应用电动机的地方应用这种工具,例如这个工具可以通过超短半径的流动给小直径喷管射流钻井提供能量来进行水平钻井.可用于去除对井底设备有害的硬水垢等油井服务.  相似文献   

16.
17.
连续管钻井技术相比于常规钻井技术有较大优势,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浅直井、(重入)侧钻井、加深井、欠平衡井及海上钻井等方面。国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连续管侧钻装备、工具及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进入小井眼连续管侧钻现场试验及应用阶段。介绍了国内外小井眼连续管侧钻井装备和技术现状,并分析了一口小井眼连续管侧钻实例,最后提出小井眼连续管侧钻井在国内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连续管钻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连续管钻井所占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形成了连续管侧钻开窗、定向钻进、完井等多项配套技术.国内中石油工程院等依托国家重大专项和集团科技攻关与现场试验项目,研制了单模式和复合式连续管钻机、钻井用连续管、井下钻井工具等,开展现场试验与应用12口井,单井最大进尺802m,最大井斜...  相似文献   

19.
连续管钻井具有管径小、盘管流阻大、井下工具组合复杂等特点,借助相关实验研究可为连续管钻井过程中的系统压力损失计算、聚合物减阻效应、井下工具组合影响等提供实验解释。基于相似理论,确定了合适的实验系统几何参数和流动参数,开发了一套实验系统。实验台架除了包含传统实验的连续管段外,还组合了多个模拟常用井下工具。通过不同流体介质和不同弯曲半径连续管实验,得到连续管盘管段和直管段的流体摩阻、分析了连续管弯曲直径、不同聚合物添加剂以及井下工具组合的存在对连续管流体摩阻的影响。研究成果对连续管钻井现场作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了连续油管钻井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从工程的角度分析了连续油管钻井技术的某些限制因素。文中通过实例阐述了连续油管钻定向井应考虑的若干问题,最后作者给出了几点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