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叶 《陶瓷》2012,(13):43-44
宜兴紫砂壶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相契合,成为中国陶茶文化发展的共同体,传承了紫砂壶制作的风向标,让紫砂壶赋予生命感,探索其具有强烈形式美感,易于发现特点与想象改变等雅趣。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壶从一件日用品向收藏品、艺术品转变,现在已经成为独树一帜的"国之瑰宝"。宜兴紫砂艺术艺无止境,紫砂壶,题材丰富,立意新型,是紫砂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紫砂后代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制作工艺,烧制工艺,以及制作技法作出更多的探索,为宜兴紫砂争光添彩。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紫砂壶就以它的独特的泥料、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各种砂壶方圆不一,千姿百态,既传统又千变万化,制作出了各种各样具有灵感的紫砂器。生长在陶都宜兴的我,从小受到长辈和身边紫砂艺人的影响,对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范仲明  王涛 《江苏陶瓷》2001,34(3):41-42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是宜兴紫砂壶生产制作的鼎盛时期,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明朝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明初开始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降低赋税,改变元代手工业工人被迫在官办工业作坊工作的工奴制度。明洪武1368-1398时期则开始规定“轮班”,手工艺人除了为官府“轮班”做一定时间外,可自由经营手工业,这对当时手工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相对安定,促进了城镇的经济繁荣,增加了对手工业品的需求,手工业生产得到发展,南北各地尤以…  相似文献   

5.
孙康 《佛山陶瓷》2014,24(9):61-62
中国陶瓷中的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用的时间越长,光滑如玉。从颜色上看,紫里泛红,光亮如镜。这些是与其独特的紫砂泥性和艺人的手工制作方法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王涛 《景德镇陶瓷》2002,12(2):9-10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是宜兴紫砂壶生产制作的鼎盛时期,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明朝是在元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明初开始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对工商业,为了达到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采取了降低税赋等政策,对于手工业,则改变了元代手工业工人的工奴制度.在元代,具有特种手艺的手工业工人,大多被迫在官办工业作坊工作,不得自由.明洪武(1368-1398)时期则开始规定"轮班"和"住坐"的封建性超经济的剥削制度,手工艺人除了为官府"轮班"做一定时间后,可自由经营手工业,这对当时手工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亚平 《佛山陶瓷》2012,(12):55-56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到了明代中叶逐渐形成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紫砂艺术。与其他泡茶的工具最大的不同在于,经过长时期茶水的滋养,紫砂壶能形成“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紫砂壶造型当中,敦厚而古朴、清秀而醇丽是"牛盖莲子"的特点,这一传统造型由于有着十分特殊的壶盖而得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把壶的制作,深入解读传统紫砂壶造型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世间万物都可以作为紫砂艺术的创作源泉,紫砂造型的不断变化也是这数百年间的紫砂艺术历史中谱写的完美的乐章.就像那美妙的音乐是由不同的音符所组合而成的一样,紫砂艺术的创作也是如此,是用不同的元素融合而成,把外观造型和传统文化互相融合,成为一件集实用与观赏的艺术作品,用紫砂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紫砂艺术的发展.紫砂匠人在创作紫砂...  相似文献   

10.
陈成 《江苏陶瓷》2001,34(1):42-43
紫砂壶品种的分类一般分为光货、花货、方货与筋瓤货四类,其工艺各 有特色,这里主要结合笔者的工艺实践,谈谈花货的设计与制作。  相似文献   

11.
韩培东 《佛山陶瓷》2012,(12):57-57
制作砂壶的成形工艺,在各个时期都有所不同。这些工艺范围还包括了烧窑的方法、烧成气氛、窑炉结构、燃料等方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地留下时代的痕迹,因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认识的凭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许彬强 《山东陶瓷》2011,34(1):44-45
紫砂壶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着壶的造型及纹饰。紫砂壶的制作艺术可以说是中国时代发展的缩影,更是千年文化进步的积淀。  相似文献   

13.
紫砂,即紫砂陶、紫砂器,其代表器即紫砂壶。紫砂质地古朴纯厚,不艳不俗,表里一致;造型稳重大方,潇洒飘逸,凝重雅致,色泽如铁如石,似全似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张小龙 《陶瓷》2012,(11):43-43
紫砂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如何用“心”传承,制作者可以通过继承大师的精神,以客户为中心,以质取胜,巧手耕作,细心制作,传承紫砂情,成功于耐心,吸取精华,寻求突破,追求个性化等,注入令人期待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淑媛 《佛山陶瓷》2014,24(11):64-65
作为一名合格的制壶者,应该不断开拓自己的创作视野,不断实践和思考,和时代互相结合,不断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了解和应用相关艺术门类的科学技术,大胆尝试新技术、新工艺和表现手法,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传承和创新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个人艺术风格,创作出优秀的紫砂艺术品,开辟出一条紫砂艺术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必然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唯有形神兼备的造型,才能引人注目、发人深思,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精神的享受。本文以紫砂壶"四方传炉"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制壶经历和茶壶造型等的阐述,说明在设计和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应注意壶体的形、气、神、韵和紫砂泥的可塑性等特点,懂得"制壶如做人"的道理,使人更加清楚的体会到制壶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方彩娣 《江苏陶瓷》2010,43(3):14-14,16
宜兴紫砂壶在茶、陶的完美结合中,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极致,并成为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优秀承载者,从明代以来在众多的茶具中占有至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张小龙 《陶瓷》2012,(6):43-43
紫砂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如何用"心"传承,制作者可以通过继承大师的精神,以客户为中心,以质取胜,巧手耕作,细心制作,传承紫砂情,成功于耐心,吸取精华,寻求突破,追求个性化等,注入令人期待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姜新伟 《佛山陶瓷》2012,(12):59-60
紫砂壶,历来为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所深爱笃好。时下,不仅被越来越多的黎民百姓作为生活实用品,而且已为藏家们所青睐,作为生活实用品陶冶性情的一种娱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