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识别无障碍"研究的是在"运动和动作"等"行为"发生之前的"感知、识别和判断"问题,是导识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基于"识别无障碍"理念,结合地铁空间的特殊环境属性,提出地铁导识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法:空间导向设施的识别无障碍设计、传统标识设施的识别无障碍设计。旨在从根本分析研究人在地铁空间中寻径行为(Way-finding)的发生关系,以期提高地铁空间的识别率,并对"识别无障碍"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要地铁枢纽作为城市活力高度集聚的场所,其人性化建设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无障碍建设作为人性化建设的子系统,是以特殊人群需求为侧重点的精细化提升。系统梳理广深地铁线网发展、城市无障碍建设发展历程,凝练人性化理念下地铁枢纽无障碍建设的两大作用点——空间可达和设施完备。以空间组织模式为线索,归纳线性串联式和集中并联式两种地铁枢纽类型;运用空间句法工具,甄别不同空间形式下地铁枢纽空间、设施配置与障碍人群行为需求的关键矛盾。最后,以人性化理念为指引,提出地铁枢纽的无障碍规划原则与目标层级,构建不同模式下的无障碍设施配置路径,为广深进一步完善地铁无障碍环境提供设计原则与技巧。  相似文献   

3.
地铁站空间环境无障碍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方  陈红 《华中建筑》2014,(10):60-63
近年来,随着各大城市地铁的大量修建,提升地铁站内部空间环境,改善无障碍设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地铁站空间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类型,与其他城市空间相比,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是城市交通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空间节点。该文从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概况入手,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在车站空间内的特殊要求为前提,提出了在地铁站空间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并根据我国地铁站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发展现状,结合特殊人群在地铁站空间环境中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特征,对无障碍设计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他们对环境的特殊需求,探讨具有参考性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哈尔滨地铁系统的逐步完善,寒地地区地铁站出人口无障碍设计的问题也变得越发显著.文中以寒地地区特殊的气候、文化等因素为切人点,并结合国内外的实例,对寒地地铁出人口无障碍设计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指导今后寒地地区地铁出入口的无障碍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无障碍设计原则和人性化设计为出发点,阐述了地铁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及评价体系.通过实地调研,从站内移动便利性、标识识别性和站内设施与设备3个方面,分析和评价了现今北京若干地铁站的无障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的普及,使得地铁成为人们日常的交通工具。本文以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地铁车站中的无障碍设计建筑如自动扶梯、电梯、扶手、坡道、盲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静 《山西建筑》2011,37(5):30-31
对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应注意事项,分别介绍了地铁出入口的各种类型、不同设计手法、无障碍设计要点及选址等内容,为今后地铁出入口的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小荣 《建筑师》2013,(4):75-79
无障碍意识的认知程度对建筑师无障碍环境设计的构思角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外无障碍环境设计案例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城市环境设计中无障碍设施设置的实况调研分析,提出我国无障碍设计所存在问题的症结——无障碍意识认知差距,探讨无障碍环境设计构思方式,以期对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民众无障碍意识普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笔者曾参加北京市城八区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综合改造验收工作,对无障碍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对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改造和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的原则是营造无障碍环境、促进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居住区无障碍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使用系统和引导系统两类.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概况,从可及性、安全性、系统性方面提出了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原则,并讨论了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以早日实现城镇的环境无障碍化。  相似文献   

11.
试论城市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晓琳 《山西建筑》2009,35(12):53-54
针对城市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市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城市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要求、景观构成及设计方法,提出了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从而完善城市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2.
谈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冰 《山西建筑》2009,35(2):43-44
阐述了环境的含义,探讨了环境的感知效应和环境创造的要求对室内设计发展的影响,展望了室内设计发展的前景,指出设计以人为本,21世纪的环境设计和环境氛围必将更有诗意。  相似文献   

13.
对生态环境设计的认识和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环境设计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阶段,即策划研究、规划设计阶段,它贯穿生态环境建设的全过程。本文探索的是生态环境设计在各设计阶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家与园的共生--关于长沙市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沙市商业住宅的迅速发展,我们在住宅区设计上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上,我们没有给予足够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长沙市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现状的分析,指出了长沙市在小区环境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和误区,并预测了其发展方向.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与归纳对我们的建筑实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适应居民心理需求的居住区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晓萍 《山西建筑》2009,35(11):31-32
阐述了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含义,分析了目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居住区居民的心理需求,提出了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原则与设计方法,指出居住区环境设计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为核心,才能设计出适合居民心理需求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6.
洪杰  殷新 《华中建筑》2010,28(10):77-79
文章结合南京旅馆管理干部学院的规划设计,通过环境的解读、基于环境的规划、校园环境的营造三个方面,介绍了从物质形态环境与人文环境中寻求设计答案的探索。阐述了分析环境的结构、理解环境的意义、生成环境的精神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幢普通住宅楼前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在改造设计中应用环境心理分析法,以适应居民的居住环境行为要求,并在今后的设计中有意识地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明尚 《山西建筑》2009,35(14):36-37
在解释环境和设计概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表现形式、发展趋势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流派倾向,并指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任务,以期能够使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徐子麒 《山西建筑》2010,36(3):21-22
通过对人居环境概念以及现代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关于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策略,指出应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和心理重建四个方面进行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